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核舟记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42820046 上传时间:2020-08-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4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核舟记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核舟记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核舟记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核舟记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核舟记训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核舟记训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核舟记训练(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核舟记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2、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佛印绝类弥勒()(2)舟尾横卧一楫()(3)其船背稍夷() (4)盖

3、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大苏”泛赤壁水波不兴尝贻余核舟一“大苏”指(1)_(人名)(2)兴:_(3)译句: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_(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_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核舟雕刻技艺精巧的一项是()A覆盖在船舱上的箬篷清晰可见。B船舱有八扇窗,且都可开可闭。C王叔远能用直径一寸的材料进行雕刻。D左窗和右窗共刻有十六个字。5三、四、五段按_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_、_和船背。6“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7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

4、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核舟简介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1)_”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2)_”,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3)_、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4)_。比较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甲 核舟记(节选)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5、。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乙 记桃核念珠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入定于龛中者、荫树趺坐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论议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驱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荷策、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错杂期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织绮绣,或衣袈裟水田褐,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节选自虞初新志)1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山桃核为之 B左臂挂念珠倚之C予独爱

6、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康肃笑而遣之2下面对核舟记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段采用了“先分说,后总说”的结构方式。B选段运用摹状貌、作比较的方法表现三个人不同的衣着、姿态、动作和表情。C选段中连用“执”“抚”“指”“语”“矫”“视”等动词,使人物活灵活现。D选段生动逼真地表现了“大苏泛赤壁”的情景。3下面对记桃核念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段先总说念珠数量、材质和形状,再分别从人物、器具、纹饰等多方面进行说明。B选段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的说明方法。C整个念珠有一百八十枚珠子,每枚刻有三到六尊不等的罗汉,总计有五百个。D初看念珠,作者并不喜欢,待细看以后才发出了由衷的赞叹。4用“/”给

7、记桃核念珠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息 心 谛 观 所 刻 罗 汉 仅 如 一 粟 梵 相 奇 古。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_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甲 口技(节选)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乙 核舟记(节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6填空。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编选的笔记小说_。甲文段以“_”

8、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技艺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会宾客大宴() (2)罔不因势象形()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_(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_9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_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琢冰唐甄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京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一日,语众曰:“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人无应者。乃问之曰

9、:“子之技诚巧矣。子何不范金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而不坏?今乃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心劳而无用,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选自潜书)注 范金:把金属浇在模子里。范,模子,用作动词。宝:珍藏。真:实际。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往 观 者 日 数 百 人 皆 叹 其 巧 惊 其 神。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被以衣裳军士吏被甲B置之堂背 且焉置土石C子之技诚巧矣 明有奇巧人D子何不范金琢玉 风声一何盛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_4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

10、种技艺“心劳而无用”,你赞成这种看法吗?为什么?_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核工记宋起凤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下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疑思诸态,俱一一肖之。语云:“纳须弥于芥子。”殆谓是欤!注 浮屠:塔。招提:寺院的别称。纳须弥于芥子:须弥,佛教中传说的山名。芥子,芥的种子,比喻极微小。佛家语有“芥子纳须弥”,比喻诸相皆非真,巨细可以相容。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长五分许()(2)雉历历可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