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工程管理专业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2653996 上传时间:2020-08-22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工程管理专业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五)工程管理专业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五)工程管理专业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五)工程管理专业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五)工程管理专业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工程管理专业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工程管理专业精编版(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推荐(五)工程管理专业1. 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力学(一)(Engineering Mechanics(1)一、 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12G01A 学分数:5 总学时:85 学时分配:讲课85适用专业:工程管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二、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主要包含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二部分内容。它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工程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分析与计算能力,是学习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及熟练掌握平衡方程的应用;掌握基本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分析和计算。 三、课程教

2、学的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一) 静力学部分(共12学时)1、静力学基础(2学时)掌握力、刚体、平衡等静力学基本概念;掌握静力学公理及其推论;掌握约束的概念、并能正确分析约束反力的方向及正确绘制受力图。(教学方式:讲授、课堂练习)2、汇交力系(2学时)掌握力沿空间直角坐标轴的分解;掌握用图解法和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问题;掌握用解析法求空间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问题;掌握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在土建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掌握并灵活应用合力投影定律。(教学方式:讲授、课堂练习)3、力矩和力偶理论(1学时) 掌握力矩、力偶的概念及其计算;掌握两力偶的等效性质;掌握平面或空间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问题及其

3、在土建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掌握力的平移定理及其应用。(教学方式:讲授、课堂练习) 4、平面一般力系(3学时)掌握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的简化问题及其简化结果的分析;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及其在土建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包括解决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在多跨静定梁和静定刚架中的应用及用结点法或截面法计算平面桁架的内力;正确理解及掌握合力矩定律及其应用;了解静不定问题的概念及判别方法。(教学方式:讲授、课堂练习)5、摩擦(1学时)掌握摩擦的分类:掌握滑动摩擦及滑动摩擦定律;掌握摩擦角与自锁现象的概念及其应用;掌握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及在工程中的应用;了解滚动摩阻的概念。(教学方式:讲授、课堂练习)6、空间一般

4、力系(3学时)掌握空间一力对坐标轴的矩的概念和计算;正确理解力矩关系定理及应用;掌握空间一般力系的简化原理及简化结果的分析;掌握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及其在土建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掌握物体的重心、形心概念及其坐标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教学方式:讲授、课堂练习)(二) 运动学部分(共10学时)7、点的运动(2学时)掌握用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来描述点的运动特征(包括运动方程、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等)(教学方式:讲授)8、刚体的基本运动(3学时)掌握刚体的平动、刚体的定轴转动的特征;掌握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庋和加速度的计算及其矢积式。(教学方式:讲授、课堂练习)9、点的合成运动

5、(3学时)掌握点的合成运动和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及其速度、加速度的基本概念;掌握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及其运用;掌握牵连运动分别为平动、转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及其运用。(教学方式:讲授、课堂练习)10、刚体的合成运动(2学时)掌握刚体的平面运动方程及其分解;掌握用基点法、速度瞬心法、速度投影定理求刚体作平面运动时平面图形内各点的速度;掌握用基点法求刚体作平面运动时平面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庋。(教学方式:讲授、课堂练习)(三) 动力学部分(共13学时)11、质点运动微分方程(1学时)掌握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矢量式、直角坐标式及自然坐标式;掌握正确求解质点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掌握质点在非惯性系中运动

6、时的动力学基本方程。(教学方式:讲授、课堂练习)12、动量定理(2学时)掌握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冲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掌握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及运用;掌握动量守恒定理及应用;掌握质心运动定理、质心运动守恒定理及其应用。(教学方式:讲授)13、动量矩定理(2学时)掌握转动惯量、惯性积、惯性主轴的概念及其计算;掌握平行轴定理及在计算转动惯量中的应用;掌握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概念及计算;掌握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定理及其应用;掌握刚体定轴转动时、平面运动时的微分方程;掌握质点系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及应用。(教学方式:讲授、课堂练习)14、动能定理(3学时) 掌握功、功率、及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势能、

7、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掌握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及应用:掌握势力场的概念;掌握有势力和势能函数间的关系;掌握机械能守恒定理及其应用。(教学方式:讲授、课堂练习) 15、达朗伯原理(2学时)掌握惯性力的概念:掌握质点和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及应用:掌握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一惯性力系的主矢和主矩:了解定轴转动刚体轴承的动反力。(教学方式:讲授、课堂练习)16、虚位移原理(3学时)掌握约束、理想约束的概念及约束的分类:掌握虚位移、虚功、自由度、广义坐标的概念;掌握用几何法、解析法分析质点系的虚位移;掌握虚位移原理及其应用:了解广义坐标形式的虚位移原理。(教学方式:讲授、课堂练习)(三)材料力学(40学时)

8、(四)材料力学部分(50学时)17、绪论及基本概念(2学时)了解材料力学研究的任务,掌握可变形固体的性质及其基本假设。18、轴向拉伸和压缩(4学时)掌握轴向拉压杆力学性能、内力计算、应力分布和应变能计算方法,掌握胡克定律及应用,理解应力集中概念,了解拉压超静定问题。19、扭转(7学时)掌握薄壁圆筒、等直圆杆在扭转时的变形、内力计算、应力分布和应变能计算方法,了解拉压超静定问题。20、弯曲内力(4学时)掌握梁的内力计算和内力图。21、弯曲应力(4学时)掌握梁的正应力、剪应力及强度条件。22、梁弯曲时的位移(4学时)掌握梁的挠度和转角的计算方法,理解简单超静定梁的解法。23、剪切与连接件的实用计算

9、(2学时)掌握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方法。24、应力与应变分析(4学时)掌握平面应力状态及应变和应力与应变间的关系,理解空间应力状态。25、强度理论(4学时) 掌握四个强度理论,理解双剪应力强度理论。26、组合变形(4学时)理解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拉伸与弯曲、扭转与弯曲的组合变形。27、压杆稳定(4学时)掌握压杆稳定的概念、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压杆稳定的计算方法。28、能量方法(6学时)掌握用能量方法解超静定系统,了解虚位移原理。29、动荷载、交变应力(1学时)理解构件的动应力计算方法,理解疲劳破坏。四、教学方法:依据教学大纲、密切配合教材,采用讲解、讨论、答疑等方式,通过解题思路分析

10、和基本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辅导课老师要钻研教学大纲、教材,认真备课,要批改作业。 “工程力学”课程涉及的概念较多,解题方法灵活多样,对于一些工程实际问题,更需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通过做练习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基本公式、基本方法的运用,从而达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独立完成作业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手段。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闭卷考试,根据平时、期末成绩3:7(或2:3)综合评定。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理论力学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乔宏洲主编和哈尔滨建筑大学 刘明威主审,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

11、研室 编, (3)材料力学孙训方 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材料力学解题指导及习题集清华大学材力教研室 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4)建筑力学周国瑾 施美丽 张景良编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工程力学(二)(Engineering Mechanics(2))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12G02A 学分数:3 总学时:51 学时分配:讲课51适用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先修课程:工程力学(一)二、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平面杆系结构分析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

12、基础,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等方面的能力。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 几何组成分析(3学时)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及其应用2 静定结构受力分析(10学时) 隔离体平衡的方法;梁和平面刚架内力图的作法;桁架内力的解;静定组合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内力图间的微分关系;叠加法作弯矩图。3 虚功原理与结构位移计算(10学时)掌握虚力原理及应用虚力原理求刚体体系的位移;掌握变形体的虚功原理;掌握静定结构在荷载、温度作用下的位移计算;掌握用图乘法计算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掌握线弹性体系的互等定理。4 力法(10学时)力法的基本原理;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支座移动

13、、温度变化下的内力;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超静结构的力学特性。5 位移法(10学时)位移法的基本原理;无侧移刚架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有侧移刚架的计算,杆端转动刚度的计算和固端弯矩的调整。6 渐近法(8学时)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无剪力分配法的概念,应用条件及计算方法。四、教学方法:目标是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重。着重讲授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习题、课堂练习和讨论及课外上机计算,加深理解,培养实际的结构分析能力。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根据平时、期末考试(2:8或3:7)综合评定。六、教材及参考书目结构力学 龙驭球等编 高教出版社结构力学 杨

14、茀康等编 高教出版社结构力学、王填完、章梓茂等, 北京高教出版社STRUCTURAL MECHANICS BINGCHEN ZHI工程结构(Engineering Structure)一、 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13V02B学分:5.5 总学时:102 学时分配:讲课85,实训17适用专业:工程管理先修课程:工程力学二、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了解必要的、完整的工程结构,主要是建筑结构的设计知识。本课程讲授工程结构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1、 绪论(2学时)了解建筑与结构的关系、结构的作用、结构的组成等概念;熟悉工程结构的基本要求及工程结构的分类及其特点,对工程师应掌握的工程结构知识有较全面的认识。(教学方式:讲授)2、 工程结构用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6学时)了解材料的弹性、塑性、延性及材料基本力学性能指标;熟悉工程结构中常用的钢材、混凝土、砌体和木材的强度、变形等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及选用原则。(教学方式:讲授)3、工程结构设计方法(6学时)了解工程结构设计基准期、设计使用年限、荷载、作用、荷载效应、结构抗力等基本概念;理解结构的功能要求、结构可靠度理论的概念、极限状态的分类及计算方法及常用建筑结构的荷载及各种材料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