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口腔骨组织生物学ldd复习课程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2652826 上传时间:2020-08-22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1,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口腔骨组织生物学ldd复习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第五章口腔骨组织生物学ldd复习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第五章口腔骨组织生物学ldd复习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第五章口腔骨组织生物学ldd复习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第五章口腔骨组织生物学ldd复习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口腔骨组织生物学ldd复习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口腔骨组织生物学ldd复习课程(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腔骨组织生物学,掌握:牙槽骨的生物学特征,骨组织细胞成分,骨改建的基本特征及研究口腔骨改建的意义。 熟悉:牙周膜的细胞成分特征,力学刺激引起骨改建的基本原理和特征。 了解:牙骨质的主要基质成分,骨改建的影响因素。,为什么受压侧骨吸收,牵引侧骨形成?,骨的生物学基础,第一节,骨组织的生物学特征 骨组织的细胞成分 骨基质成分,骨的分类及构造,(一) 骨的分类及其构造: 成人骨共有206块, 依据其形状大小可以分为: 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种。 依据其在人体中的存在部位可以分为: 颅骨(29)、 躯干骨含中轴骨(80),躯干(51) 四肢骨含上肢骨(64)和下肢骨(62),骨,是以骨组织为主

2、体构成的器官,是在结缔组织或软骨基础上经过较长时间的发育过程(骨化)形成的。,按形状分类的四种骨组织,1、长骨:主要存在于四肢,呈长管状。可分为一体两端。体又叫骨干,其外周部骨质致密,中央为容纳骨髓的骨髓腔。两端较膨大,称为骺。骺的表面有关节软骨附着,形成关节面,与相邻骨的关节面构成运动灵活的关节,以完成较大范围的运动。,长骨,按形状分类的四种骨组织,2、短骨:为形状各异的短柱状或立方形骨块,多成群分布于手腕、足的后半部和脊柱等处。短骨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常具有多个关节面与相邻的骨形成微动关节,并常辅以坚韧的韧带,构成适于支撑的弹性结构。,按形状分类的四种骨组织,3、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和

3、胸腔的壁,以保护内部的脏器,扁骨还为肌肉附着提供宽阔的骨面,如肢带骨的肩胛骨和髋骨。,按形状分类的四种骨组织,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且功能多样,有些骨内还生有含气的腔洞,叫做含气骨,如构成鼻旁窦的上颌骨和蝶骨等。,骨的构造:,新鲜的骨由骨膜、骨组织和骨髓构成 。,密质骨与松质骨的差别,骨组织,细胞,细胞外基质,2、骨组织的细胞成分,骨组织的细胞成分,细胞名称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骨衬里细胞 骨细胞,细胞分布,骨的表面,骨基质,来源,单核细胞,局部骨组织,局部骨组织,局部骨组织,骨的表面,骨的表面,(一)成骨细胞(osteoblast),骨组织的细胞成分,参与骨形成的主要细胞,能够分泌大量的胶

4、原蛋白和非胶原蛋白等骨基质成分,同时启动骨质的钙化; 多见于于骨内膜和骨外膜 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分为四个阶段 前成骨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骨衬里细胞,成骨细胞,前成骨细胞(preosteoblst),成骨细胞(osteoblast),骨细胞(ostocyte),骨衬里细胞(bone-lining cell),(覆盖在骨表面,不活跃的成骨细胞),多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钙化的骨基质陷窝内),成骨细胞的形态,成骨细胞在骨基质沉积活跃的部分呈单层排列,为立方状单核细胞,直径约2030m,细胞质嗜碱性。成熟的成骨细胞细胞质内含大量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和粗面内质网,其合成蛋白质功能活跃。,成骨细胞的功

5、能,成骨细胞合成多种骨基质蛋白 胶原: 型胶原 非胶原蛋白:骨钙素(osteocalcin)、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骨桥蛋白(osteopontin)、蛋白多糖(proteoglycan)、激素和生长因子的受体。 成熟的成骨细胞可以合成膜结合型碱性磷酸酶 参与矿化 信号转导,(二)骨细胞的特征,骨细胞存在于钙化的骨基质的陷窝内。 失去了许多成骨细胞的特点: 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明显减少。,骨细胞通过其细长的细胞质突起与相邻细胞、骨表面的骨衬里细胞以及新骨形成部位骨表面的成骨细胞相连接。,毛细管,骨陷窝,(三)破骨细胞(osteoclast),破骨细胞是唯一行使骨吸收功

6、能的细胞,破骨细胞的来源,破骨细胞来源于造血系统的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有共同的前体,在特定条件下融合成多核细胞,破骨细胞的鉴定标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TRAP) 高表达组织蛋白酶K (CTSK) 在骨表面形成骨吸收陷窝,破骨细胞的形态,位于骨吸收陷窝内 多核巨细胞,其细胞胞体变异很大,直径可达10100m,无固定形状,多核(几个上百个),细胞质嗜酸。 超微结构特征 皱褶缘(ruffled border) 清晰区(clear zone),破骨细胞有两个与骨吸收功能 相关的独特结构:皱褶缘,清晰区,皱褶缘: 破骨细胞与骨表面相对部分; 高度折叠,膜上有质子泵; 行使骨吸收功能的破骨细胞所

7、特有,扩大接触面积,物质交换: 吸收陷窝只在正对皱褶缘形成; 清晰区: 清晰区细胞膜与骨基质通过整合素紧密附着,形成封闭区; 封闭区膜上存在整合素,玻连蛋白受体,是破骨细胞附着的分子基础。,破骨细胞的功能,骨吸收 与成骨细胞相互作用 参与造血干细胞的迁移 作为免疫细胞参与炎症反应,吸收骨基质,骨表面附着,细胞极性化,形成封闭区,形成骨吸收陷窝,脱离骨面、转移,破骨细胞对矿物质的降解:,1.骨基质中的矿物质的存在方式:羟基磷灰石 2.在生物环境中,只有低pH状态可以溶解羟基磷灰石 3.影响因素:质子泵 碳酸脱氢酶(CA) 氯离子通道,破骨细胞对骨基质中有机质的降解:,主要的两种酶: 溶酶体半胱氨

8、酸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 另外的降解因子: 1. MMP-1(胶原酶)成骨细胞分泌 2.游离氧基加强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参与破骨细胞在骨表面附着的调节 1.为破骨细胞的附着提供条件 骨代谢调节因子成骨细胞: (1)胞体变圆,从矿化的骨表面移开 (2)分泌蛋白酶消化骨表面的类骨质,暴露矿化的骨面,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相互作用,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的作用:,2.提供破骨细胞与骨基质附着的位置 合成骨涎蛋白、骨桥蛋等还有Ary-Gly-Asp氨基酸序列,与玻连蛋白受体结合,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相互作用,成骨细胞合成破骨细胞骨吸收刺激因子 前列腺素E,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IL-6,成骨细胞参与

9、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调节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核因子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破骨细胞前体分化因子,成骨细胞膜上存在诱导破骨细胞前体分化的因子(接触),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存在双向信号通路Eph-Ephrin,维持骨代谢平衡;,破骨细胞皱褶缘上高表达质子泵的一种组成蛋白ATP6V0D2可抑制成骨细胞的骨形成活性;,破骨细胞可分泌局部的一些因子刺激成骨细胞的分化,或者改变成骨细胞的胶原合成。,破骨细胞对成骨细胞的作用:,二. 骨基质成分,无机物 钙 磷 胶原 占有机成分的90%95% 非胶原蛋白 骨钙素 骨涎蛋白 骨桥蛋白 骨黏连蛋白 生长因子,骨钙素osteocalcin 骨基质中最丰富的非胶

10、原蛋白 作用:提供钙结合位点参与骨基质矿化或调节晶体增长。 临床意义:血清中骨钙素的水平可以作为成骨细胞活性的一个指标。,骨涎蛋白 bone sialoprotein 存在于矿化的骨基质中 作用:1.与细胞表面的整合素结合 2.与羟基磷灰石和细胞结合 3.促进破骨细胞与骨基质中的分子结合,增加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能力 4.与胶原纤维结合形成局部高浓度的钙,导致矿物质沉积,骨桥蛋白osteopontin 在分化的骨细胞和许多软组织中表达 作用:1.在骨的矿化,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与骨基质的黏附过程中起作用 2.在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骨黏连蛋白osteonectin 具有与钙和胶原结合的区域

11、 作用:推测其参与骨基质矿化的开始过程,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 成骨细胞分泌 种类: 骨形成蛋白、转化生长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1 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生长因子的作用,作用方式1.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 2.结合进骨基质以后 作用时间:破骨细胞进行骨吸收时 作用:调节成骨与破骨的活动,骨形成蛋白BMP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表达在骨细胞和很多软组织中 作用:1.BMP-1参与胶原纤维的形成 2.BMP-2、3、4、6、7诱导骨生成 3.BMP-2成骨细胞的化学趋化剂 4.BMP-7与IGF-1

12、协同作用刺激骨细胞的增值与分化,骨形成蛋白的临床应用,1.应用BMP-2和BMP-7的骨诱导作用可加速骨折的愈合 2.BMP-2可以加强成骨细胞中IL-6和 TGF-的表达,三、研究骨组织生物学的意义,牙周病,颜面骨组织缺损,牙列缺失和缺损,即刻及延期种植,口腔正畸,颞下颌关节以及根尖病变,口腔骨组织及相关组织的生物学特性,第二节,一、牙槽骨 (一)牙槽骨的结构,固有牙槽骨,密质骨,松质骨,(alveolar bone proper),(cortical bone),(sponge bone),牙槽骨是颌骨包围牙根的突起部分,又称为牙槽突。,固有牙槽骨(筛状板),固有牙槽骨是牙槽窝的内壁,又称

13、筛状板,围绕于牙根周围,与牙周膜相邻。,密质骨 位于牙槽骨的外层,和固有牙槽骨一样是致密骨。骨的外表面是平行骨板,深部是哈弗系统。,松质骨 介于固有牙槽骨和密质骨之间,由骨小梁和骨髓构成。,(二)牙槽骨的生物特征,成分,无机成分 70%,有机成分 22%,水 8%,羟基磷灰石,I 型胶原 95,蛋白糖原,非胶原蛋白,形态,致密骨,松质骨,固有牙槽骨,密质骨,胚胎发育上看属于扁骨,是膜内化骨 高度可塑性变化活跃,与牙的发育和萌出、乳牙替换、恒牙移动和咀嚼功能均有关系 牙萌出和移动的过程中,受压力侧的牙槽骨发生吸收,受牵张侧的牙槽骨骨质增生 不同部位的牙槽骨其结构不尽相同,二、牙周膜,牙周膜(牙周

14、韧带)由致密结缔组织所构成。多纤维排列成束,纤维的一端埋于牙骨质内,另一端则埋于牙槽窝骨壁里,使牙齿固定于牙槽窝内,基本结构 牙周膜是纤维性结缔组织,由细胞、纤维及基质组成,在牙周膜内分布着血管、淋巴、神经及上皮剩余 基质成分 胶原 I 型胶原 80 粘蛋白 糖蛋白,主要细胞成分 成纤维细胞 是牙周膜中主要细胞,位于纤维与基质之间;分泌胶原,合成基质 未分化干细胞 * 具有分化成为骨细胞、成牙骨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能力 干细胞牙齿修复、牙周膜再生,牙周膜 的功能,支持功能(supportive function),改建功能( remodeling function),感觉功能( sensory

15、 function),营养功能( nutritive function),三、牙骨质,无机成分 45%55%, 钙和磷,羟基磷灰石 有机成分 22% 胶原 型胶原,95% 非胶原蛋白 牙骨质附着蛋白( cementum - derived attachment protein,CAP) 牙骨质来源生长因子 (cementum- derived growth factor,CGF) 无定型基质,牙骨质是覆盖于牙根表面的薄层矿化组织,位于牙根部牙本质表面。,牙骨质的生物学特征,在生理情况下,牙骨质不像骨组织可以不断地改建和重塑,只有新生,不被吸收,只有在病理情况下才会发生吸收。,口腔骨组织改建,第

16、三节,一. 骨组织改建的生物学特征,终身改建 处于骨吸收和新骨形成的动态过程 骨改建对于维持正常骨的形状、骨折后修复、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都十分重要。 正常生理改建 病理性改建,二. 骨改建的影响因素,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前列腺素* 第二信号系统 骨改建的调节因子,(一)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前列腺素 1. 与骨吸收的关系 (1) 促进破骨细胞的产生和骨组织改建 (2)介导其他细胞激肽、生长因子引起骨吸收,如IL-1 2. 与骨形成的关系 低浓度促进成骨细胞DNA合成和细胞复制; 高浓度抑制细胞分化。,(一)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前列腺素 3. 影响前列腺素产生的因素 (1) 激素、生长因子和细胞激肽 (2)前列腺素的自身放大作用 (3)机械力,细胞信号分子包括:短肽、蛋白质、气体分子(NO、CO)以及氨基酸、核苷酸、脂类和胆固醇衍生物等等。,其共同特点是: 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 高效性,几个分子即可发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这一特性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