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知识分享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2644967 上传时间:2020-08-2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知识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知识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知识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知识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知识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知识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知识分享(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简而言之,经济发展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一)经济发展的含义P18,如何理解经济发展的含义?P20-21,1、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和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在一个长时期内持续而稳定地增长。 2、居民生活环境,包括社会公共福利设施、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等不断得到改善,人们有相当

2、程度的安全感。 3、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金、物力资本及自然资源等,其数量不断增加,足以满足生产投入的客观需要,从而保证社会总产出长期、持续、稳定的增长。,7、文化发展、观念习俗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不适合或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传统陋习、陈旧观念能够得以及时、彻底的废除和更新,新的文化、新的价值观念能够迅速地成长、发育起来。 8、经济运行及其调控的机制趋于完善和健全,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与经济发展相关联的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平衡及自我发展能力以及相互间的反应能力,变化适应能力不断增强,等等。,(二)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极为紧密的

3、。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首要的物质条件,没有增长,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反之,没有发展,长期的持续增长也将是不可能的。一般认为,只要有发展,便必然有增长,所谓有发展而无增长是不大可能的,即使出现也只是暂时的、短期的和局部的,而不可能是长期的、持续的和全面的。因此,经济发展和广义的发展经济学就包含了经济增长和增长经济学的问题与内容。,2、区别 从概念的内涵上看,经济增长是一个相对纯粹的经济学概念,侧重反映和体现财富与产出量的增加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有关经济方面关系的发展问题。而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还特别关心社会一般关系的发展变化问题,涉及到非经济方面的诸多问题,所谓“有增长而

4、无发展”或“没有发展的增长”之说,恰恰表明了二者之间概念与内涵上的差异和不同。 从学科角度上看,经济发展所关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落后状态向发达状态过渡的经济演变过程,而经济增长则侧重于研究和反映某种成熟状态的经济进步的动态化问题。,二、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概念 (二)经济增长模型 1、哈罗德多马模型 2、新古典增长模型 (三)经济增长阶段及极限理论,(一)经济增长概念,经济增长,是指后期的国民经济产出量在规模上比前期增加,以价值衡量,就是后期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者国民收入从数量上比前期增加。新的增加数量与原有的产出规模相比,就是增长率,或者增长速度,即: GNP增长率=(后期的GNP

5、-前期的GNP)/前期的GNP*100% 如果考虑人口的增加和价格的变动,即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就是人均实际GNP的增长。即: 人均GNP增长率=GNP总量增长率-人口增长率,(二)经济增长模型,1、哈罗德多马模型 20世纪4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根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的思想,将凯恩斯理论动态化、长期化,几乎同时推演出极为相似的长期经济增长理论,即第一个广为流行的经济增长模型。合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1)哈多模型的思想与假设,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惟一原因。 从长期来看,通过投资增加有效需求,从而为当期提供充分就业机会,企业生产能力扩大,结果导致下期供给大于需

6、求,出现下期的就业缺口,这样就需要更多的资本形成。,哈多模型的基本思想,哈多模型的基本假设,首先,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用于消费又可以用于生产。 第二,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两者比例固定不变。 第三,规模报酬不变(或称为规模收益不变),也就是说单位产品成本不随生产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第四,不存在技术进步。,(2)哈多模型的内容,一国的经济增长率由储蓄倾向及资本产出比所决定,即: 上式中: g表示经济增长率,是国民收入增量与国民收入之比; s表示储蓄倾向,即平均储蓄率,表明储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率; K表示资本产出比率,即投资系数或加速系数,它是指生产单位产出所需要的资本量,

7、此比率的意义在于推算本期投资对产出潜力的影响,从而决定下期实现充分就业应追加的资本额。,(3)哈多模型的意义及其局限性,第一,模型发展了凯恩斯理论。它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将这一 理论动态化、长期化,开创了新的动态的经济理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模型强调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作用,为经济增长找到一种似乎是合理的持久动力和源泉。 第三,模型为强调政府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消除周期性波动,应进行永久性的政府干预。 第四,模型更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因为模型不仅说明了资本匮乏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更指明只要有持续的资本形成,就会有持续的经济增长。, 哈多模型的意义, 哈多模型的局限

8、性,第一,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设是不合乎现代经济增长中的要素之间可以替代的这一客观现实。 第二,模型过分强调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相对忽视了技术进步、知识与教育、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作用。 第三,技术进步的中性的假设也被后来的经济增长理论所批评。 第四,强调持久的政府干预的结论带有浓厚的凯恩斯经济学的色彩,忽视了生产要素的可调整性,忽视了市场机制的作用。,2、新古典增长模型,针对哈多模型的局限性,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英国经济学家斯旺等人对哈多模型作了修正和补充,把它发展成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后又经英国经济学家米德系统表述并加以完善。,(1) 新古典模型的思想与假设,基本思想: 第

9、一,充分就业均衡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调整生产中的劳动与资本的配合比例来实现。 第二,劳动和资本的价格能够发生变化,如果劳动力比资本增长更快,劳动的价格、工资就相对比资本价格、利率下降;反之工资就会提高。 第三,企业家对于价格非常敏感,可以采用先进技术,改变要素投入结构。 基本假定: 第一,资本和劳动存在替代关系,因而资本产出比可变; 第二,产出的增长主要由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推动,规模收益不变,资本和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 第三,市场是完全竞争型的,价格机制起主要调节作用; 第四,技术变化是中性的,即资本劳动比不随技术进步发生变化。 公式表达: 经济增长率=(资本对总产量的贡献率*资本的增长率)

10、/(劳动对总产量的贡献率*劳动的增长率),(2)新古典模型的意义及其局限性,第一,重新假定生产要素(资本与劳动)具有相互替代性。这样,可以调整资本劳动比改变资本-产出比,降低资本收入、提高劳动收入,刺激劳动增长和充分就业。 第二,强调市场机制(价格)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通过改变利润率(资本的收入或价格)或工资率(劳动的收入或价格)来调节资本与劳动的投入,使资本产出比得到调整,以与经济增长率相适,实现理想的经济增长。 第三,说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收入分配趋势。资本替代劳动使资本劳动比提高,但资本投入增加使边际生产率递减从而利润率下降,而劳动投入减少使边际生产率相对增加,工资率上升,分配有利于工人

11、而不利于资本家; 第四,突破了经济增长理论中占统治地位的“唯资本论”的观点,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最重要的贡献”的观点。,新古典模型的意义, 新古典模型的缺陷,第一,模型中假定生产过程中资本与劳动可以任意替代,以便生产要素充分利用,实现均衡增长,是不切实际的。就一般而言,已经建成的固定资产,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关系或配合比例大致是固定的,二者比例的变动范围存在一定限度内。 第二,模型中自由市场能够完全自动实现均衡的假定,多数早已为凯恩斯所否定,并且也与现实情况不符。,(三)经济增长阶段及限度理论,罗斯托以英国、美国的经济史为依据,吸收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方法,利用熊彼得的“

12、创新”学说、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分析、哈多模型等理论和方法,用经济史的标准来划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对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发展中国家的实践都具有借鉴意义。,1、经济增长的阶段,(1)经济增长阶段的划分,罗斯托将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6个阶段: 传统社会 经济“起飞”准备阶段 起飞”阶段 走向成熟阶段 大规模高消费阶段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2)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阶段出现依次更替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主导部门的依次更替客观原因; 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欲望的不断更替主观原因。 主导部门 经济增长中起主要作用的先导部门,它采用了新的技术,本身具有很高的增长率,并且能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它

13、的优先发展能够带动其他各部门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的增长。 判断主导部门形成的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在国民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拥有雄厚的资金; 有技术创新和迅速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能够通过自身的发展对其他产业部门起到带动作用。,(3)经济起飞,经济起飞的内涵 起飞:在工业化初期的较短时间内实现基本经济和生产方式上的剧烈转变,是突破不发达经济的停滞状态,摆脱贫困境地,向发达状态过渡的转折点。 经济起飞的条件 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要达到10%以上),这是经济起飞和增长的必要条件; 要建立起能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要进行制度的、社会的、政治的变革。 促进起飞所面临的环境 不利

14、条件: 人口增长率高; 由国内政治动荡引起的人才和资金外流。 有利条件: 现成的技术可以利用; 国际援助可以加快起飞的进程。,(4)促进起飞的政策措施,发展中国家要克服困难,利用有利条件,应当采取一系列政策来创造起飞必须的三个条件: 防止消费早熟,为起飞积累资金; 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 严格控制人口出生率; 发展出口创汇生产部门,为进口机器设备积蓄外汇; 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隐性失业; 防止人才和资本外流; 动员国内资金,提高储蓄率并引进外资;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2、经济增长的限度,20世纪60年代末期,正当西方国家沉溺于高速经济增长之中时,高速增长的恶果已开始显露,其中最显著

15、的问题是高经济增长率伴随着高人口增长率,同时,高经济增长率带来了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失衡、资源浪费和耗竭、人的精神危机加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发出了“经济增长可取吗?”的疑问;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经济增长的限度的报告,发出了“经济增长有限度”的警告。,(1)“反增长”论,1967年,米香出版了经济增长的代价一书,认为物质财富的享受不是人类快乐的唯一源泉和目标,人类还需要有闲暇、文化娱乐、美丽的自然风光、悠静整洁的环境等等,但经济增长却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的增加,忽视了社会福利指标,使人类的居住环境、生存条件、社会福利遭到了破坏,从而为经济增长付出了巨大代价。这一代价使

16、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每个人的生活都毫无选择地受到损害。由此他得出结论:单纯的经济增长不能使人们享受美好生活,反而造成了生活质量下降,因而这种经济增长是不值得的、令人怀疑的。,(2)“零增长”论,1968年,由30多位西方学者组成的“罗马俱乐部”专门开会讨论了人类目前的处境与发展前景问题,并委托梅多斯将讨论情况整理成书,1972年出版了增长的限度。 梅多斯等人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有人口增长、粮食供给、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5大因素,都是按指数增长,即按一定百分比递增。,梅多斯等人将5大因素联接为一个“反馈环路”,建立起一个“世界末日模型”。结论是:1970年后,人口和工业将保持指数增长,但资源(尤其是非再生性资源)储量有限并日趋枯竭,逐渐成为增长的约束条件,从而使工业增长速度减慢;与此同时,环境污染也将严重阻碍经济增长;人口虽然也在增长,但由于食物的短缺和医疗卫生条件恶化,死亡率将上升,人口也停止增长。这样在2100年之前,世界体系将面临崩溃。 为了避免“世界末日”的来临,梅多斯等人提出,应采取全球性的措施来改善人类目前的处境:到1975年停止人口增长;1980年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