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比较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法治思想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42608202 上传时间:2020-08-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比较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法治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X年比较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法治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X年比较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法治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X年比较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法治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X年比较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法治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比较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法治思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比较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法治思想柏拉图的哲学王统治重视统治者 对智慧的运用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浸透着 对法律的 推崇 。但二者都是都是强调理性的作用,只是通过不同的治理手段而达到理性的目的而已。 柏拉图的人治思想柏拉图理想国中一个核心观点便是主张贤人政治,即“哲学王”统治。这种统治的 基础是学者所设想的知识精英统治社会的理想。 柏拉图的贤人政治, 主要依靠哲学家的智慧 治理国家。 理想国 反复强调这种贤人政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而忽略了法。 柏拉图认为, 哲学王通过知识进行统治,比法律同志具有很大优越性,法律远不能和哲学家的智慧相比。 推崇人治,轻视法律是柏拉图早年的思想特征, 但柏

2、拉图并没有完全否认法律的作用能够 或根本不要法律,柏拉图在以人治思想为特色的理想国中也论述法的问题。但在柏拉图的晚年时期, 它的法律思想开始转变, 由于统治国家具有最高才智的人难以 找到以及实践中的挫折, 他又提出了法治, 并认为“法治国” 是统治人类的第二等好的选择。 柏拉图在法律篇中认为,政治学是研究公共的善,而为了实现公共的善,单靠教育是 不行的,因为人的本性只考虑个人利益而不是公共利益,所以必须有法律来制裁或者惩罚 人们的不善行为。 柏拉图后来论述的法治理论开创了西方法治理论的先河。 柏拉图称, 法治 的关键 是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 如果统治者可以不受法律制约, 甚至可以以言代法,

3、 那 么不管在这个国度里有多少法律,也谈不上什么“法治”。法治的 基础 是节制。以法治国不 仅要有法可依,还要做到人人自觉守法。普遍的守法观念是实现法治的 前提条件 。总的来说,他前期重视人治,后期重视法治。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法治,一种治道,其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尤其是雅典的民主式的 城邦政治体制。 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可以超越但却无法绕过的人物。 他 对法治思想和理念的贡献在于: 首先, 他是提出法治优于人治的法治理念的第一人。 其次, 他还最早提出并阐述了 法治的两大要素良法之治与法律至上 。在其经典著作政治学 里,他给出了关于法治的经典语义解释: “法治应

4、包含两重意义: 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 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而良好的法律是法治而 前 提。这其实也是法治的 两个基本属性 :法治之法应是良法, 法应具有至上的权威性。 专制政 体的法律是 “恶法” ,服从“恶法” 不能称作坚持法治, 亚里士多德坚持柏拉图 “恶法非法” 的主张。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具体体现在立法、执法、守法的各个环节之中。国家的执政人 员要严格实行法律, 要加强对公民守法观念的培养和训练。他在政治学中对比和权衡了 法治和人治的利弊, 认为法治优于人治的地方在于: 1. 法律是经过众人的经验审慎考虑后制 定的; 2, 法律没有感情不会偏私,有

5、公正性; 3. 法律具有稳定性; 4,法律借助规范形式具 有明确性 5,人治容易误国家大事 6, 时代要求实行法治。亚里士多德主要强调了 法与道德 的关系。 其观点是: 法治之法应具有特定的道德价值。 首先,法治之法应以理性为基础。其次,法治之法以善为其终极追求。次,法治之法以民主 意志为其基本品格。思考 柏拉图构思的是由哲学王实行人治的理想国家; 亚里士多德则倾向于由中产阶级实行法 治的国家。 柏拉图追求理想化的精英统治, 而亚里士多德虽未完全放弃贵族的统治方式, 但 他更加诉诸多数人的较温和的民主统治。 柏拉图主张哲学王的人治方式, 是因为他们为只有 哲学王才能懂得怎样治理国家的道理, 所

6、以柏拉图实际上强调的是理性 (知识) 是统治的基 础。亚里士多德强调要重视法律 ,也是因为法律是按照理性来规定的 ,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所 以他们两人所强调的实际上都是理性。重视理性的作用,这是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 ,再到亚里士多德的一贯主张 。三,古罗马关于法学的定义、思想与我国律学特征的差异所谓罗马法,一般乏指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全部法律,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 所谓律学,也称“形名律学”,又称“形名法术之学”,是根据儒学原则对以律为主的成文法进行讲习、 注释的法学。两者之间的 相同 之处在于 : ( 1) 从产生到发达都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过程 , 并非一蹴而 就。( 2) 两者都是在对

7、颁布的法典进行解释的基础上产生的 , 法典的颁布是产生律学与法 学的前提条件。 ( 3) 两者的发达都是有赖于当时的统治阶级相对地重视法的作用。 ( 4) 两 者的衰落都是由于政治腐败 , 统治阶级转而信崇玄学、佛学与基督教 , 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慰 籍而排斥法的作用的结果。 ( 5) 两者的优秀成果都由后世王朝系统的编撰而流传至今 。两者的 不同 之处在于 : 产生魏晋南北朝律学与古罗马法学的地理环境不同 , 前者处于 一种相对闭塞的环境中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主要 处理的是一种国家与家族 之间的关系 , 重视刑事法律的震慑作用以期达到保护政权长存的目的 ; 而 后者处于一种

8、开 放的环境中 , 一开始就汲取古希腊先进的法学思想 , 从而拥有了一种民主的精神 , 又由于 商品经济发达 , 遂产生了重视平等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民事法律 , 进而这种追求平 等、权利的民法精神影响到政治 , 由此产生了一种重视民事法作用的古罗马法。 这导致的 是两种不同的法律传统 : 中华法系重刑轻民 , 而罗马法系的民法却很发达 。中华法系从其源头开始就走的是一条 专制色彩很浓 的路, 而古罗马时代 虽然也有专制 的时期 , 但是民主 的精神一直没有湮灭 , 近代以来 , 更成为西方世界法治的主要理论滥觞。 此外 , 就魏晋南北 朝律学与古罗马法学本身而言 , 前者只是一种附庸之学

9、, 后者却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中西方的法律观念差异 : 传统的中国法律观念以“刑”为核心和内容,西方则是建立 在权力之上的。二 .法的本位上的差异 :中国已集团为本位,西方以个人为本位。三 .本质属性差异: 中国公法文化(以刑法的规定和方式解决非刑式问题) ,西方私法文化(民法和商 法的发达)。四 .价值取向 :中国无讼,西方正义。五 .思想:西方, 法律作为一门独立学问研 究,并产生一代代的思想家,他们把公平和正义视为法律的生命。 中国, 儒家思想一直占统 治地位,儒家思想中法律没有独立价值,产生了“德主刑辅”观念。自然法学派 是指以昭示着宇宙和谐秩序的自然法为正义的标准, 坚持正义的绝对

10、性, 相 信真正体现正义的是在人类制订的协议、 国家制订的法律之外的、 存在于人的内心中的自然 法,而非由人们的协议产生的规则本身的法学学派。自然法学说认为,在自然,特别是在人的自然本性中,存在着一个理性的秩序,这个秩 序提供一个独立于人 国家立法者 意志之外的客观价值立场, 并以此立场去对法律及政治 的结构作批判性的评价。 自然法的权利, 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意谓着由自然, 也就是说由人 的本性、由社会的本性、 以及甚至由物的本性中, 可演绎出某些法则, 这些法则可供给一个 整体而言对人类行为举止适切的规定。 自然法学派起初的权利观念更多带有 “天赋 ”权利的色 彩,人生于自然,人的权利也来自

11、于自然。 自然法学派特别重视法律存在的客观基础和价值目标,即人性、理性、正义、自由、平 等、秩序四,从不同角度,不同流派对法律本质定义的看法,并说所自己的认识或自己 认为法律应该是什么1、自然法学派的主要内容是:1)关于法的本质。自然法学派认为,法从本质上是一种客观规律,立法者所制 定的法律必须以客观规律为基础,这种客观规律是宇宙、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本性, 是“理性”的反映。2)法来源于永恒不变的本性、自然性、社会性、理性。真正的法律应当与之相符 合,特别是与理性相符合,或以理性为基础,它永恒不变,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3)法的功能和目的在于实现公意和正义。4 )法律及其观念应当与人们的价值观念

12、、道德观念相一致,自然法是人类寻求正 义之绝对标准的结果。归纳而言,自然法学派特别重视法律存在的客观基础和价值目 标,即人性、理性、正义、自由、平等、秩序,他们对法律的终极价值目标和客观基 础的探索,对于认识法的本质和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2、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主要观点是:1)着力分析真正的法或“严格意义的法”,即国家制定的法律“国家法”,而不 是什么自然法,由于这种法律能为经验所感知和真实存在着,因而也叫实在法或实证 法。至于其他所谓的“法”,如自然规律、自然法、荣誉法则,只是有比喻意义,不 值得研究。2)实在法或国家法是由法律规则构成的,是一个法律规则或法律规范的体系。3)法律是中性和价值无

13、涉的,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纯粹技术性和工具性的东西。至 于政治道德等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与法律并无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因此不能从政治上和道德上对法进行评价,即不存在什么道义与不道义、良与恶的问题。“恶法是法”。4) 一个由立法机关制定的好的法律规则体系,即形式上合理性的法律规则体系是 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为宗旨的,执法者或法官只要遵循规则就可以审理各种案件,也就是说,执法者只是法律推理的机器,不应当有任何的自由裁决权。3、社会法学派的主要观点社会法学派将社会学的分析框架和理论工具引进到法学领域,在社会中研究法律,并通过法律研究社会,强调法律的社会作用和效果。1) 法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秩序,真正的和主要

14、的法律不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 律规则,而是社会立法中的秩序或人类联合的内在秩序。2) 法律与国家之间并没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它并非一定由国家机关特别是立法机 关所制定和实施,在没有国家的时候和地方也存在着法律。3) 法律绝非仅仅是规则的体系,而是由规则、原则、政策多种复杂的要素构成, 法律的本身必不是单纯的一种规则。4)法律不仅是一个规则体系,还是一项过程和事业。一神意说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神的智慧是一切法律的渊源。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又是 智慧的化身。神的智慧本身具有法律性质。二、理性说 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指出:法是最高的理性;理性在人类智慧中稳定而充分发展之时,就是法律。五大法学家之一的盖

15、尤斯更明确的说:在所有的人中确立的,并得到全人类平等遵守的自然理性,就是万国适用的法。三、主权命令说 英国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说:国法对每一个臣民来讲,是那些由国家通过口头、文字或其他足以表示意志的方式下达给他的规则,离开主权权利的命令, 便不可能有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四、意志说 法国思想家让卢梭指出:法律是人民自己的意志。人民服从法律就是服从自己 的意志五、自由说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法就是那些使任何人的有意识的行为按照普遍的自由法则确实能与别人有意识的行为相协调的全部条件的综合。黑格尔指出:任何定在,只要是自由意志的定在,就是法;法就是作为理念的自由六、事物性质说 法国学者孟德斯鸠认为: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事物的性质”就是法的精神七、民族精神说 德国历史法学派学说,其创立人卡尔冯萨维尼指出:法是民族的精神、民 族特性和民族共同意识的体现。八、利益说 德国法学家鲁道夫冯耶林强调法的目的,认为:法是以强制作为保障的社会目 的的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