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教育教学研究报告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42596373 上传时间:2020-08-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教育教学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X年教育教学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X年教育教学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X年教育教学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X年教育教学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教育教学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教育教学研究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报告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宁夏银川二十一小学 李俐“数学是人们生活、 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对数学的 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 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 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 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数学教学总是 与生活有所隔离, 这样就使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知识更加抽象, 也增加 了教学难度, 为此,我觉得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 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 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 数学课堂生活化 的教法,使

2、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因此我采用问卷调查、听课评 课、座谈等形式,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一、研究对象及方法的确定1、研究对象:我校低、中、高段数学教师 14 人.2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问卷法、座谈法等。所采用的问 卷是根据“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内涵和小学数学教学实际由笔者亲 自设计的。3、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内容主要了解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 了解情况、对“生活化”情境的理解与使用情况和教师对“生活化” 教学改革的看法。二、研究结果在研究中, 我发现有些数学教师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 一些做法 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存在, 在小 学教学中,有 30%的教师还

3、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传授为主,有 20%的教 师还是让学生在解答数学作业时力求获得标准的唯一的答案。 儿童过 早的、过度的被老师按在数学的符号堆里,整天做数学题,但不知数 学与生活有什么联系。因此,在现实中遇到数学问题时不会解决,只 是学了一些死知识,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三、对研究报告的分析与思考1、总体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看, 我校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发展的总体状况 是良好的,特别是教师们对“生活化教学”内涵的理解和使用情况、 学校教师参与生活化教学的改革实验的态度与热情等方面都令人满 意,这表明不管在低段还是中高段, 实施“生活化教学”或进行“生 活化教学”的改革实验是可行的。 因为我校

4、多次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 标、新理念的培训, 其中也多次进行有关“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灌 输”,从历次公开观摩教研活动中所上的课来看, 都得到了较好的体 现,从而,使广大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内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 “生活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面上不够充分、使用频率不高。 这次调查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抓“生活化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必 须持之以恒。2、研究对我们的启示( 1)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27%的教师对 “生活化教学”的了解仅限于“了解一些”的层面。 这就要求我们的 培训与推广工作必须面向全体教师, 而不能仅限于课改年级和实验班 的教师,或少数的几名骨干教师, 还要充分

5、发挥学校的校本培训作用, 使标准的理念和“生活化教学”的内涵深入每一位教师的脑海。(2)“生活化教学”使用频率较低。研究显示,虽说约占90%左右的教师有使用过“生活化教学”, 但其中“有时使用”所占的比 率较高, 这说明目前“生活化教学”“生存状况”并不乐观, 特别是 约占一成左右的教师还“很少使用”。 要让“生活化教学”成为教师 日常教学最常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路还长得很。(3)“生活化教学”在各个环节中使用不够均衡。 调查显示,80 以上的教师只是在引入新课和例题教学中才使用“生活化教学”, 特 别要引起注意的是在课外作业这一重要环节中很少有教师使用生活 化的作业。这说明教师们只把它作为学

6、习新课前的激趣手段和解答例 题的一种辅助手段, 没有真正理会“生活化教学”的实质内容。 今后 在巩固目前使用情况的基础上, 还要大力提倡布置生活化和实践性的 作业。(4)对生活情境的认识上不够到位。调查显示半数左右或半数 以上的教师都认为生活情境“尽可能”是儿童化的、 本地化的、 儿童 亲历过的生活情境, 这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 只有一成左右的教师能 清醒地说“不一定”。 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对“生活”二字的理解上有 些片面,对“生活化教学”是重经验还是重情境上认识有些模糊。(5)“虚拟情境是不是生活情境”的争执还在延续。好几年前 我就听到了“虚拟情境是不是生活情境”的疑问,这次的调查显示, 只有

7、 60左右教师们在这一点上的持肯定观点,这说明相当部分的 教师在这一点上是“举棋不定”的。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在这一点上 的“犹豫”, 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这就需要培训者和指导者加以专业 引领,还大家一个“明白”。(6)“随意教”背后的忧思。 当遇到“纯数学”的教学内容, 80 以上的教师都能积极地创设情境,把它转化为一种生活情境进行教 学,这一点值得肯定,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纯数学”都要转 化,“纯数学”的理性思维也是数学培养目标之一。 但约两成左右的 教师却选择了“按书上说的教”和“随意教”, 却令人忧心忡忡, 因 为这部分的教师几乎都不是课改实验班的教师, 他们需要的是“穿旧 鞋

8、走新路”, 而他们还在走旧路。 这说明把非课改年级的教师思想引 上新课标理念之路,已迫在眉睫。3、相关问题及对策(1)教师的认识问题及对策 研究显示,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带有一定的狭窄性、 片面性和肤浅性, 如何提高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 丰富他们 对这项教学改革积极情感体验, 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组 织教师深入学习标准 ,领会其理念精髓;二是加强这项改革实验 的宣传力度;三是组织一些影响广泛、花钱不多、切合实际的专业学 习活动,如组织有关优秀教师送课下乡和组织有关专家、 教研人员送 讲座下乡的活动等;四是举办或参加各个层次的专题公开观摩教研活 动;五是扎实开展校本研究

9、和培训工作; 六是开展同事之间的互帮互 学活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七是继续做好个人的自学、自修、自 研工作。(2) 教改实验的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显示,教师使用生活化进行教学的频率不是很高,使用的 方式上也有所偏差等,这些问题除了教师方面的原因外,跟学校领导 者的监管不力也有很大的关联,如何提高监管力度,使“生活化教 学”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自觉行为, 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 是提高教师对这项改革实验可行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求每位教 师每个学期至少都要开展一次有关“生活化教学”的包含说课、研 课、上公开课、评课和课后反思等环节的专题活动,以及一定量的互 听互评活动;三是在学期计划、课时

10、教案等材料中要求体现有关“生 活化教学”实质性内容;四是学校领导者要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 深 入课堂听随堂课和“推门课”;五是在考试、评价中体现生活化的理 念。(3) 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及对策研究显示,教师对生活情境的理解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也有所 偏差,总认为情境尽可能是本地化的、儿童化的、现实化的,这种“认 为”是不够准确的,在生活情境的创设方面要让教师们领会以下几项 道理:一是教学情境的“三个超越”:可以适当地超越“本地”这 个空间的限制。可以适当地超越“已亲历”这个时间的限制。 可 以适当地超越“在学儿童”这个年龄界限。 二是要掌握教学情境的特 点:形象逼真。“形象逼真”并不意味着所有情

11、境都必须是生活真 实情境的再现。情意真切。“情”必须植根于教材及生活中。意 境广泛。”取“情境”而不取“情景”,其原因就在于情境要具有一 定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基本做法。 创设直观性情 境。创设描述性情境。创设欣赏性情境。创设体验性情境。(4) 课堂使用不够充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显示,教师们在使用“生活化”教学大多集中在“引入新 课”和“例题教学”这两个环节中, 在“课堂练习”与“课外作业” 作业这两个环节中很少或完全没有使用。 针对目前这种情况, 除了保 持目前的“状态”外,还应要求教师布置以下三种生活性作业:1、布置生活实践作业: 如学习“比一比”“分一分”以后, 让学生“整

12、理自己的房间”, 要求能将房间内物品按类别、 按顺序摆放整齐; 2、 布置动手操作作业: 如学习“认物体”后, 要求学生“找找家里的长 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形体在你家里是如何组合的;你认 为这种组合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组合出更美的图案吗?请你用笔 画下来。 3、布置调查、访问的研究作业:如学了“统计”以后,要 求学生统计班内男女生的人数;统计一家人的爱好等。四、研究报告的实践探索及措施落实在研究的初级阶段, 我发现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 题两者还是有所隔离, 学生还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知识, 然后又在 教师的指引下解决问题, 缺乏自主地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而去主动获 取知识与

13、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这个问题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我们教 师设计的活动是否称得上是真正有效的活动。 因此,本阶段要通过研 究,使教师逐步把研究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 注重数学与实际 生活的紧密结合, 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一下研 究报告的实践探索及措施落实:首先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 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 堂教学服务。 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 引入学生感兴趣的 生日时我们切生日蛋糕,怎样分才公平,才分得一样多?学生讨论, 然后自己动手也来分一下,要求分得一样多最

14、后,得出“人T分 T份(得到份)”,分得一样多(每份同样多),这叫“平均分”。这 样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现象, 引出“平均分”, 不但使学生增加了动 手操作的机会,而且使学生对新概念感到新颖、亲切。其次联系“生活画面”,揭示规律学生的非形式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数学常识、 经验的建立首先必 须依赖于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 现实,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教师若能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合于 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如我在教学“简单的分数加法”时, 创设生活场面, 每个学生拿 出两个八分之八的圆,先让学生组成小组给圆涂色(涂成不同的几 份),然后把两

15、个圆重叠,看一下两个圆的涂色部分加起来是多少? 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再次设计“生活情景”,开展演练数学知识应加以演练才得以巩固, 数学技能也应加以反复练习才 能习得。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 会有利于实实 在在地提高能力。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 在学生对此类应用题的结构和解 法有基本了解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活动: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将相 遇问题的应用题中的情节表演出来,并口头编应用题,解答那么, 如果没有同桌帮忙, 你一个人可以表演吗?学生兴趣很浓, 纷纷举手 示范。经过这样的演练,学生对“两地,同时,相向(对) ,相遇” 等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最后返回“生活天地”

16、,广为沟通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作广泛沟通, 会使学 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 又用于生活, 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这 个重要道理。 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实践第一”的观点, 在生活数学的 天地中求新、求美。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的带到生活中去, 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 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五、研究过程的反思反思一年多的研究过程,我的体会颇多 : 第一,本课题的研究在我的努力下, 在“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生 活化”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我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 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 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第二,对本课题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教师”的角度, 更主要的 是要加大力度进行“学生”方面的研究, 即对“学生参与”的研究还 需更全面、更深入。第三,课堂是本课题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