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教案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567883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教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现代文学教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现代文学教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现代文学教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现代文学教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教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教案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讲二十年代戏剧,戏剧基本知识,概念 戏剧是以演员为中心,在观众面前演出的综合性艺术。 戏剧文学的特点 集中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冲突; 富于动作性、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适合舞台时空的戏剧结构。,戏剧的分类 按内容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按表演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按作品题材可分为:现代剧、历史剧、儿童剧等; 按容量大小和结构形式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二十年代戏剧发展概况,20年代的戏剧创作,主要是话剧。 中国的早期话剧,称为文明戏、文明新戏,也称新剧。直到1928年,才正式命名为“话剧”(drama)。 话剧雷雨,资料:据说,“文明戏”最初是由妇女

2、观众命名的,她们以为,没有吹打的结婚称文明结婚,那么,没有吹打的戏剧就该称文明戏。洪深认为:可能因为话剧是从欧美日本等文明国家介绍来的,才称为文明戏,不管怎样,“文明”两个字,总是恭维的意思。,二十年代戏剧发展概况,讨论:中国传统戏曲与现代话剧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话剧法西斯细菌,二十年代戏剧发展概况,二十年代话剧的建设与发展 1.大力译介西方戏剧;1918年新青年出了一期“易卜生专号”,推动了戏剧理论的建设。 2.1921年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发起成立民众戏剧社,创办戏剧月刊;同年,应云卫、谷剑尘组织成立上海戏剧协社。两社提倡“写实的社会剧”,提倡“爱美剧”,把戏剧作为改良人生

3、的工具,形成“社会问题剧”的创作潮流。胡适的终生大事。 爱美剧:1921年,民众戏剧社和上海戏剧协社成立后,提倡“爱美剧”,倡导“非营业性质”的业余演剧,反对戏剧商业化。,二十年代戏剧发展概况,3.郭沫若的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王昭君聂荌卓文君。历史剧给历史翻案,注入了反封建的精神。欧阳予倩的潘金莲。 4.1926年,熊佛西、陈大悲、余上沅等倡导迎合观众趣味的“国剧运动”。 5.丁西林的喜剧。,欧阳予倩 潘金莲,二十年代戏剧发展概况,20年代话剧代表作品:田汉获虎之夜 咖啡店之一夜 洪深赵阎王 郑伯奇抗争 胡适终生大事 郭沫若的“三个叛逆的女性” 丁西林一只马蜂 压迫,洪深 郑伯奇,田汉的

4、戏剧创作,田汉(18981968)原名田寿昌,湖南长沙人,曾留学日本,创造社发起人之一,南国戏剧运动的领导者,国歌的词作者。 1930年,资料:南国电影剧社 1926年由田汉创办于上海。同年开拍故事片到民间去,田汉自任编剧导演。1928年,剧社改组,更名为“南国社”,扩大范围,包括文学、绘画、音乐、电影、戏剧等部门。 1930年因演出 舞台剧卡门 被当局查封。 到民间去剧照,田汉的戏剧创作,田汉20年代创作的话剧:咖啡店的一夜获虎之夜苏州夜话名优之死湖上的悲剧古潭的声音南归顾正红之死;30年代的回春之曲;40年代的秋声赋丽人行;50年代的关汉卿。 30年代担任了三个摩登的女性母性之光风云儿女湖

5、边春梦等电影的编剧,并为电影青年进行曲夜半歌声的主题曲写歌词。,湖边春梦电影剧照,田汉的戏剧创作,田汉戏剧创作的特色: 戏剧观念受到新浪漫主义的影响,重情绪、直觉、幻想和想象,抒情浓郁表现出一定的感伤悲观情绪,具有唯美主义倾向; 抒情性与戏剧性相结合;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但以浪漫主义为主,后期的创作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重;,1936年 1931年,田汉的戏剧创作,感应时代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节拍,揭露传统社会势力对自由、幸福的压迫,表现人们面对黑暗现实所产生的苦闷、思索以及对光明的热烈追求; 塑造了艺术家形象系列,探寻美的幻灭与毁灭。,话剧名优之死剧照,丁西林的戏剧创作,丁西林的戏剧创作

6、受到近代英国世态喜剧(机智喜剧)的影响,多为揭露上层社会的人情世态,揭露他们的虚伪迂腐、荒谬无耻,语言俏皮,富于机智,情节曲折多变。是一种幽默的而不是讽刺的喜剧。丁西林的喜剧观念是“欺骗”。 话剧: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丁西林 三块钱国币 剧照1939,第九讲三十年代文学史潮,30年代文学的整体特征, 五四时代是思想文化革命的时代,30年代是政治革命的时代;20年代文学的主题是启蒙,弘扬个性,30年代文学的主题是革命,依靠大众,文学革命转化为革命文学;20年代主要是新旧文学的争夺,文言与白话的矛盾对立,30年代文学的阶级性与人性,乡村与都市成为主要的矛盾以及论争的焦点。,30年代文学的整体特

7、征, 30年代的文学主流政治化;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建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地位的确立。 文学的中心由旧都北京转移到国际大都市上海。 30年代是无产阶级文学,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作家的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文学时代。 决定30年代文学基本面貌的,是无产阶级文学思潮及其创作,和人文主义文学思潮及其创作。,30年代主要的文学思潮,一、民族主义文学思潮 为维持思想政治的统治,国民党企图建立党制文化与党制文学。1929年,国民党召开全国宣传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潘公展、朱应鹏、范争波、傅彦长等人,会议提出“三民主义文艺”的口号,鼓吹“文艺的最高意义,就是民族主义”,文艺要统一于国民党的“中心意识”,即中国传统文化

8、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封建观念,鼓吹文艺专制,公开宣称要打到“革命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要铲除“多型的文艺意识”,以民族主义作为文学的中心意识,提出了“民族主义文艺运动”,企图形成文化上的统治地位。,30年代主要的文学思潮,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 1、“革命文学”的兴起 背景:1927年4月第一次国共合作破产;上海聚集了一批参加过革命实际活动的作家和一批从日本回国的激进青年作家;日本和苏联文学思潮的影响。 革命文学的基本理论主张由后期创造社(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李初梨等)和太阳社(蒋光慈、钱杏邨等)成员首先提出。1928年1月,太阳社的成立,创办太阳月刊,与创造社的创造月刊文化批

9、判同时发表关于革命文学的文章,明确提出创造无产阶级文学的历史任务,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五四成名作家鲁迅、茅盾、郁达夫、叶圣陶等,指责他们“落伍”,引发了“革命文学”论争。,30年代主要的文学思潮,2、“左联”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大会在上海召开,鲁迅、冯雪峰等40余人出席了成立大会,大会制定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把从事无产阶级文学创作作为左联的奋斗目标。鲁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左联成立后,出版了拓荒者、萌芽等刊物,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推进了文艺大众化运动,积极提倡和实践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36年,左联自动解散。,30年代主要的文学

10、思潮,三、人文主义文艺思潮:自由主义作家和民主主义作家的文艺观 1.代表人物:梁实秋、沈从文、朱光潜 2.主张:以不同于革命作家的方式思考人生和社会,探求民族复兴的道路,不赞成文艺直接为政治服务,认为文艺是独立的,强调文艺对人性的改造熏陶。 他们的文艺思想承传了五四的人文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思想,但与当时左翼革命文学所理解的中国现实政治需求有一定距离。,30年代主要的文学思潮,3.梁实秋的文艺观 基本主张:超阶级的人性论、天才论、节制的精神。 梁实秋信奉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提出以人性为核心的文学标准,以古典的节制为美学追求。梁实秋的人性论是以理节欲的人性论。在文学创造表现上,一是注意感情的节制,

11、二是注重题材的选择。梁实秋强调人性的普遍性,否认文学的阶级性,提倡天才论,遭到左联文艺家的批判。,30年代主要的文学思潮,4.沈从文的文艺观 反对文学商业化和政治化,书写理想人性,提倡生命的尊严,重建民族品格。,30年代主要的文学思潮,四、文学论争 1.1928年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的批判。 2.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19281930): 左翼作家鲁迅等与新月派梁实秋。 3.关于“文艺大众化论争”(1930-1934): 瞿秋白与茅盾、鲁迅等。 4.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1931年底-1932): 左翼作家鲁迅、瞿秋白等与“自由人”胡秋原、 “第三种人”苏汶 5.京派与海派之争,第九讲三十年代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