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犯罪学课程讲义

上传人:a****c 文档编号:142533303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PDF 页数:360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大学犯罪学课程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60页
苏州大学犯罪学课程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60页
苏州大学犯罪学课程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60页
苏州大学犯罪学课程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60页
苏州大学犯罪学课程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大学犯罪学课程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大学犯罪学课程讲义(3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课复习资料(最新版)专业课复习资料(最新版) 封封 面面 犯罪学犯罪学 犯罪学概述犯罪学概述 第一节第一节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一)犯罪学中犯罪的概念 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的,应受制裁的行 为。其概念在外延上大于刑法学中犯罪的 概念。 (二)犯罪学的任务 通过探索犯罪现象的发生、变化规律及其 产生原因来分析犯罪产生的原因,从而寻 求防止犯罪发生的方法。 (三)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1.犯罪现象 2.犯罪原因 3.犯罪预防 犯罪学的概念 犯罪学是关于犯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和预防对策 的知识与理论体系。其内涵包括: 1.犯罪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即关于犯罪现象及其 产生原因和预防对策的系

2、统性的知识所组成的内 在联系的紧密知识整体。 2.犯罪学知识体系属于刑事学科。 3.若以犯罪的发生时间来划分,犯罪学主要是一 种前犯罪学科,着重研究犯罪以前的情况。 犯罪学的体系 1.导论(概述) 2.犯罪现象 3.犯罪原因 4.犯罪预防:科学预测,标本兼治。 (1)治安预防 (2)刑罚预防 (3)社会预防 (4)心理预防 5.犯罪各论 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75周岁以上)犯 罪、女性犯罪 第二节第二节 犯罪学的特性与功用犯罪学的特性与功用 一、犯罪学的功用 (一)认识功能认识犯罪规律 经验型 理性 (二)导向功能指导刑事政策 刑事政策:国家或政党依据犯罪态势对犯 罪行为和犯罪人运用刑罚和有关

3、措施,以 期有效地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目的的方略。 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都具有导向作用。 (目前我国的刑事政策: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的中心:科学合理地组织对犯罪 的反应。具体包括: 1.打击面的宽窄(犯罪化和非犯罪化) 2.打击力度的大小 3.称之方针的设计(行刑社会化) (三)促进功能促进刑法发展 1.犯罪学的研究促进了刑法思想的变化, 从而推动刑事立法前进。 1)古典犯罪学派:因为每个人都具有绝对的意志自由, 所以认为应受惩罚的是行为。 2)正是犯罪学派:从防卫社会的角度出发,认为应受惩 罚的是行为人。 3)激进犯罪学派:市民刑法,体现人文关怀。 2.犯罪学的研究促进了当今刑法改革运动 的

4、发展。 二、犯罪学的特性 (一)以承认犯罪的不可避免为研究的逻 辑起点 1.20世纪50至80年代初期,我国认为社会主义 制度可以消灭犯罪。口号:净化社会,减少犯罪, 消灭犯罪。 2.现在认为,犯罪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要有社会, 就会有矛盾,继而有犯罪。犯罪是一种病态社会 现象,提倡控制犯罪。 (二)犯罪学是一门前犯罪学科。这一定 位集中表明了犯罪学的价值基础。人们逐 渐希望防患于未然。其主要价值是帮助人 们提高认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控制和 预防犯罪的能力。 (三)犯罪学的学科性质是多学科交叉的 综合性学科。它表现出犯罪学在内容与方 法上具有独特的位置。 第三节第三节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犯罪学的

5、研究方法 (一)主要特点 1.层次性 2.吸收性 3.发展性 (二)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层次性 1)因果观:因果思维方式 它要求研究者将立体的因果思维方式贯穿于研究 全过程,从研究事物因果互动的运动机制中球的 对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科学解释。 环境法则:其实质是强调犯罪及其预防对于环 境的依赖关系,即环境对于犯罪及其预防的制约 作用。 可能法则:旨在说明犯罪的发生和犯罪预防对 策的作用过程中随即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2)系统观:要求我们将犯罪现象、犯罪原 因和犯罪预防作为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 的有序整体进行考察。 整体法则:将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 分别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探讨,同时又将

6、三者结合 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 双向法则:要求我们在犯罪学研究中,对同一 个问题从不同的两极做双向的考察,以求得对犯 罪问题的深刻把握。还意味着应当拓展犯罪学研 究思路。 2.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思辨方法(抽象推理方法):依靠尚不充 分的观察事实,用直觉洞察和简单的逻辑推理概 括地把握现象的一般性质,从而获取知识,最重 要的是演绎方法。 (2)实证方法:超越或排除主观价值判断,通 过对实地调查和观察所得的经验资料的考察,以 分析和预测一定社会行为客观效果的研究方法。 运用实证方法来进行研究的程序: 确定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类型,是否具 有科学性、可行性、必要性。 A.注重社会需求

7、; B.客观评估研究能力 C.注意选题的科学性和理论价值 建立研究假设(科学假设),使研究者 在研究过程中明确应当收集何种资料,以 及如何收集资料。 进行研究设计制定研究计划 A.犯罪调查:根据打击、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实际需要以及 犯罪学研究的目的要求,采取一定的科学调查方法,有组 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获取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现象、犯 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等方面的原始资料数据的活动及过程。 犯罪调查通常采取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文献法、实 验法。 B.犯罪统计:指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各种犯罪现象、 犯罪类型、犯罪原因及其他犯罪研究的指标统计的总称。 19世纪初,比利时学者凯特勒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8、在世界范围内,法国是最早用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犯罪学 的国家之一。 整理与分析研究资料 提出研究成果 (3)批判方法:指对传统犯罪学研究中被 忽略或认为正常的现象否定性分析和评价 的研究方法。(辩证思维和分析方法) 犯罪学简史犯罪学简史 第一节第一节 西方犯罪学简史西方犯罪学简史 西方犯罪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8世纪 的古典犯罪学派、19世纪末的实证犯罪学派和当代犯罪 学派。 一、18世纪的古典犯罪学派:代表人物:贝卡利亚、边 沁、费尔巴哈。 (一)、贝卡利亚及其论犯罪与刑罚 提出:罪刑法定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刑罚人道原 则、呼吁废除死刑、无罪推定 (二)、边沁的功利主义犯罪观

9、人的一切行为都受两种基本动力的驱使,即追求快乐 和避免痛苦,这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原因和动力,也是一切 不道德行为包括犯罪行为的原因和动力。 对犯罪和刑罚的关系提出: 1、社会对犯罪必须予以惩罚;2、对犯罪者的惩 罚是通过给犯罪者施加痛苦,以期受到惩戒和教 育的作用;3、犯罪人的内心存在两种相互作用 的动机,即驱使犯罪的动机和制止犯罪的动机。 如果制止犯罪的动机大于驱使犯罪的动机,犯罪 就不会发生;如果驱使犯罪的动机大于制止犯罪 的动机,就会诱发犯罪;4、对犯罪惩罚的严厉 程度应该与犯罪的诱发力成正比例关系,惩罚给 予犯罪人的损失必须大于犯罪人因犯罪所获得的 利益,以抑制、消除犯罪引诱力,从而达到

10、减少 和预防犯罪的目标。 (三)、古典犯罪学派提出的预防犯罪的思想归结如下: 1、法律控制论:认为只有依靠制定法律,遵守法律,并 在执行法律中贯彻人人平等原则,才能预防犯罪。 2、心理强制论: 3、报应刑论 功利主义 (四)、以理性人和单以行为为基础的古典学派,在刑法 发展过程中,无法应对日益严重的犯罪问题。于是对人是 否是一个完全意志自由的人的问题提出了疑问?意志自由 程度不同的人实施了同样的犯罪行为,给予同样的刑罚处 罚是否合理?该怎样有效地预防犯罪? 二、19世纪末实证犯罪学派 (一 )、产生背景 1、犯罪现象日趋严重,表明以古典学派构建的 刑法体系不能有效地同犯罪作斗争;2、自然科 学

11、快速发展,为人们认识犯罪现象提供了科学方 法;3、孔德实证主义哲学开始出现 (二)、代表人物 (1)、龙勃罗梭、菲利和加 罗法洛;(2)基本出发点:否定意志自由,坚 持犯罪为某些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决定论。 1、龙勃罗梭 A、最早提出了天生犯罪人理论 B、在其晚年的理论中,按犯罪人是否具有天生特制和 主观恶性程度,将犯罪人分为四类 (1)、天生犯罪人; (2)、精神病犯罪人;(3)、激情犯罪人;(4)、偶 发犯罪人。 C、提出犯罪控制论:处罚应与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程度相 一致,要与不同类型的犯罪相适应。 D、龙勃罗索的犯罪人论,突破了刑法学对犯罪的单 一的法学研究方法,突出了对犯罪人进行犯罪原因的研

12、究, 特别是冲破了刑法学只在法律之内研究法律的局限性,从 而打破了刑法学垄断犯罪研究的局面,明确了从法律之外 研究犯罪的理论研究方向,这就在理论方法、方向和内容 上为在法学之外创建有关犯罪研究的新的、独立学科犯 罪学奠定了充分的基础。 2、菲利 A、提出犯罪“三因素说”,认为犯罪是因人 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造成的。 B、在上述三种犯罪因素中,社会因素起的 作用较大。提出“犯罪饱和法则”。 C、提出“刑法替代措施” 3、加罗法洛 A、龙勃罗梭强调生理因素对犯罪的影响,菲利 强调社会因素对犯罪的影响,加罗法洛偏重从心 理学方面解释犯罪。 B、把犯罪分为自然泛和法定犯两种 自然犯罪 是指违反

13、了人类社会所具有的怜悯和正直这两种 道德观念的犯罪; 法定犯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属 于自然犯之外的犯罪。 C、以犯罪人道德低劣的本质和程度为依据分为: (1)、谋杀犯;(2)、暴力犯;(3)、财产 犯;(4)、风俗犯。 D、提倡全球性的刑事政策 三、古典犯罪学派和实证犯罪学派的差异 1、历史背景与研究方法的差异; 2、犯罪原因论的差异; 3、刑事责任论的差异; 4、刑罚裁量依据的差异 古典学派主张刑 法裁量应以犯罪给社会造成的客观危害为 标准;实证学派强调应以行为人主观恶性 的大小为标准; 5、刑罚目的论的差异 四、当代西方犯罪社会学 (研究中心在美国) 在现代西方出现了犯罪学的众多分支:犯罪生

14、物学、 犯罪心理学、犯罪经济学、犯罪社会学、社会心理 学、政治学犯罪理论、多因素论、恢复性司法理论 等等。 (一)、犯罪社会学理论 一般从社会结构和社会 化进程两个角度研究犯罪问题 1、社会结构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划分为层次 的,不同层次的成员享有的政治、经济及其他社会 权利不同,犯罪即与这种社会结构有关。该理论又 可以划分出:(1)、文化冲突理论;(2)、紧张 理论;(3)、亚文化理论;(4)社会生态学理 论;(5)激进派犯罪学 (1) 、文化冲突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犯罪学家 赛森。 A、社会存在两种文化冲突:一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导致的 不同时期的文化冲突;另一种是同一时期两种文化产生

15、的冲突。 文化冲突导致行为规范的冲突,而行为规范的冲突就可能导致 犯罪。 B、下列情况易产生文化冲突:1)、当某个文化集团的文化法 律规范被扩展到另一个文化集团的领域时容易发生冲突;2)、 当某个文化集团的成员迁移到另一个不同文化集团的领域时, 因不了解其文化规范而产生冲突;3)、在相邻的两种文化领域 的边界接合处,不同文化的行为规范之间的矛盾容易发生激烈 的冲突;4)、当社会结构由简单趋向复杂化、分层化,当文化 价值规范由单一状况发展为多元化,同一区域或者同一集团内 部也会发生文化冲突,而且变化过程产生出新的不同的文化集 团,或者使原来的文化集团分化。 C、移民犯罪 D、适用于地理分隔地区间

16、的人口流动,及城市毗邻地区间的人 口流动 (2)、紧张理论 认为犯罪是由于行为人不能通过合法手 段取得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而产生的沮丧和气愤的产物。 A、该理论同文化冲突理论不同,认为大多数人最初都持有 基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但是取得目标的能力对每一个 人来说都并非一致,而是依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 不同而不同。社会上的上层、中层和底层之间存在紧张冲突 关系。 B、因社会过分强调竞争、个人奋斗和出人头地,社会地位 和物质财富就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处于社会底层的 成员在与中上层成员竞争中处于劣势,因而产生紧张状态, 其中一些人就会通过非法手段甚至犯罪去追求成功。 C、产生紧张冲突能否犯罪最终取决于个人对社会目标和合 法手段的态度。结果:放弃目标的适应方式 不犯罪; 非法手段实现目标 犯罪;退却 精神紊乱、隐士 和流浪汉或吸毒、酒精中毒等;造反的适应方式 政治 犯罪。 (3)、亚文化理论 犯罪团伙、殴斗团伙、颓废团伙 (4)、社会生态学理论 用生态学和社会学的观点研究犯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