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蛇串疮疣-PPT文档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529278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学蛇串疮疣-PPT文档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中医外科学蛇串疮疣-PPT文档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中医外科学蛇串疮疣-PPT文档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中医外科学蛇串疮疣-PPT文档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中医外科学蛇串疮疣-PPT文档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蛇串疮疣-PPT文档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蛇串疮疣-PPT文档课件(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蛇串疮,蛇串疮(herpes zoster)-概述,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临床特点是皮肤上有红斑、水疱或丘疱疹,呈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伴疼痛。 别名:缠腰火丹、火带疮、蜘蛛疮、蛇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病因病机,肝胆郁火 气滞血瘀疼痛、痂皮、色素沉着。,外感邪毒 情志内伤,湿热内蕴 熏蒸皮肤水疱、斑丘疹。 病源:水痘带状疮疹病毒,辨证要点,红斑:_ 水疱:_ 血疱:_ 疼痛:_ _ 脏腑:_,血热 湿热 湿毒并血热 为邪毒入侵,气滞血瘀所致。 肝、脾,诊断,1多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患者居多。 2

2、临床表现 3前驱症状 4病程2周左右,严重者可迁延日久,一般不超过1个月。,鉴别诊断,蛇串疮与热疮的鉴别诊断,蛇串疮,热疮,蛇串疮,热疮,单侧带状分布:蛇串疮,粘膜交界处:热疮,蛇串疮,热疮,水痘 水痘,带状疱疹,散在分布 “四世同堂”,病例1,赵, 女, 岁前天右胁肋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刺痛、灼热, 瘙痒难忍;昨天局部出现成片之红斑, 红斑上有密集成群丘疹, 丘疹如针头、绿豆大, 很快变成小疱, 疱液透明。疼如火燎, 触之尤甚, 伴低热、恶寒、乏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 舌象, 脉弦数,皮损表现,舌象如左图所示 脉象:弦滑,右胁肋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刺痛、灼热, 瘙痒难忍;昨天局部出现成片之红斑,

3、红斑上有密集成群丘疹, 丘疹如针头、绿豆大, 很快变成小疱, 疱液透明。疼如火燎, 触之尤甚, 伴低热、恶寒、乏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 舌红,苔黄腻, 脉弦数 诊断? 辨证分型? 治则?,病例分析,诊断: 辨证: 治则: 治疗方案:,蛇串疮 肝经湿热夹风热 清肝泻火,利湿解毒,疏风解表,中医治疗方案,(一)内治:龙胆泻肝汤加减 处方: 龙胆草10 车前子15 木通10 生地15 黄芩10 山栀子15 泽泻10 柴胡15 甘草5 当归5 元胡15 板兰根15 牛蒡子15 丹皮15,中医治疗方案,(二)外治: 1.季德胜蛇药片 1盒 适量压碎麻油调敷 2.新癀片 1盒 适量压碎麻油调敷 3.中药

4、湿敷: 紫草20 黄柏20 大黄20 地榆20 板蓝根20 苦参20,西医治疗方案,以抗病毒、消炎、止痛和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 1.抗病毒药:常用于早期 丽珠威 0.3 2/日 口服 聚肌胞2mg, l日,肌注。 2. 皮质激素:(常用于起病早期3-5天内) 强的松20-30mgd 口服,7天。 3镇痛剂: 消炎痛25mg次,口服, 3日。 4. 外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油、3%硼酸溶液,病例2,某女,58岁。4周前患带状疱诊,经中西医治疗后,疱疹消失 ,但左侧腰部仍遗留手掌大面积的神经痛。其痛难忍,夜不成寐。,病例分析,诊断: 辨证: 治则: 方药: 外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气滞血瘀 理

5、气活血,重镇止痛。 桃红四物汤加减。延胡、珍珠母、牡蛎、三七、乳香、没药等。 梅花针+三棱针点刺放血后拔罐,经验与方法,(1)头面,胸胁部重在清肝火,重用大青叶、板兰根。眼部用谷精草、草决明。血疱加丹皮、赤芍。 (2)腹部及下肢者:重在利湿清热,可用川牛膝、黄柏、萆薢、车前草、马齿苋、蛇舌草。,经验与方法,(3)老年患者剧痛,宜加强理气活血,重镇止痛。用延胡、珍珠母、牡蛎、三七、乳香、没药等。 (4)一侧痛剧属气虚者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外治,1初起用三黄洗剂、季德胜蛇药、六神丸、外用紫金定等外涂,每天2次; 2水疱破后,用四黄膏或青黛膏外涂;喉风散。 3可用消毒针头挑破水疱,使疱液流出,以减轻

6、胀痛。,蛇串疮的预防与调护,忌热水烫洗患处, 保持心情舒畅, 忌食辛辣肥甘厚味, 宜清淡饮食,小结,蛇串疮即是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中医因其水疱成串而名。主要特征是成簇的水疱和自觉刺痛。应与热疮相鉴别。 病因病机:湿、热、毒、瘀、虚 治疗可通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尤其是中上部位皮损者适宜。发于下部者,加用利湿方药。疼痛难忍者,加强活血重镇止痛药。中药治疗效果良好。,疣 Verruca概述,发生于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属于病毒性皮肤病。 发于手背、手指、头皮等外者,称千日疮、疣目。 发于胸背部有脐窝的赘疣,称鼠乳。 疣的西医分类有哪些?,Verruca病因病机,风热毒邪搏于肌肤,局部气血凝滞而成。 现

7、代医学:人乳头瘤病毒 软疣病毒,诊断 1. 寻常疣, 好发于头、手指、手背等处。 初起为针头大丘疹,后增大至黄豆大,表面粗糙,角化明显,质坚硬,呈污褐色或灰黄色。 皮疹可单发或多发,一般无自觉症状。,结节如豆,坚硬粗糙, 色灰白,状如菜花,诊断 2. 扁平疣, 好发于青少年面部和手背。 针头至绿豆大扁平丘疹,表面光滑,质硬,呈正常皮色或淡褐色。 多发性,可沿抓痕发生丘疹,排列成线条状,偶有痒感。,鉴别诊断,扁平苔藓,诊断3. 传染性软疣, 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 好发于躯干、颈部等处,也可传染至全身。 皮疹初起为米粒大,半球形丘疹,可长至绿豆大,中央呈脐窝状,表面有腊样光泽,挑破可挤出豆渣样物质

8、,称软疣小体。 常多发,数目不等,不互相融合,易传染。,诊断 4. 跖疣,初为发亮小丘疹,渐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呈灰褐色或灰黄色,边界清楚,周围绕以角化环,中央常见紫黑色小出血点。 好发于足底、足跟受压处,有明显挤压痛。 慢性病程,可单发或多发。,鉴别诊断鸡眼,圆锥形的角质增生,表面褐黄色鸡眼样的硬结嵌入皮肉,压痛。,鉴别诊断胼胝,不整形角化斑片,中厚边薄,范围较大,表面光滑,皮纹清晰,疼痛不甚,诊断5. 丝状疣, 皮损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呈褐色或淡红色。 多发于颈项或眼睑部位。 多见于中年妇女。 一般无自觉症状。,治疗,本病以清热解毒散结为主要治法。 扁平疣、疣目宜内外合治 其余疣以

9、外治为主!,内治,治则: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药:马齿苋合剂加减 风热血炽:加重大青叶、紫草,加板兰根、木贼; 湿热:加用生苡仁、土茯苓、苦参、赤小豆; 经久不愈者:加生黄芪、生牡蛎、穿山甲; 病发头面者:加羌活、木贼; 病发下肢者:加牛膝、生苡仁。,外治, 选用抗病毒中药煎洗,或配成酊剂外擦。 用抗病毒腐赘肉中药(如鸦胆子)点涂疣体。 软疣小体挤除术。 跖疣剔除术。 激光、冷冻、电灼术。,【抗病毒消疣中药】,益气扶正类:黄芪、苡米 清热解毒类:大青叶、板蓝根、马齿苋、紫草 腐蚀去赘类:鸦胆子、鬼臼草 祛风理气类:木贼、香附 抗瘤散结类:三棱、莪术 重镇潜沉类:磁石、牡蛎,风热疮,风热疮是一种

10、斑疹色红如玫瑰、脱屑如糠秕的急性自限性皮肤病。 相当时西医的玫瑰糠疹。,母斑(圆形或椭圆形),子斑 长轴与皮纹走行一致,边界清楚,边缘不整,糠秕状鳞屑。,治疗,疏风清热止痒为主要治法。 初期:疏风清热 后期:养血活血 风热蕴肤证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 风热血燥证清热凉血,养血润燥凉血消风散,凉血消风散,组成: 生地30 当归10 荆芥10 蝉衣10 苦参10 白蒺藜10 知母10 生石膏30 甘草6 功用:祛风清热,注意,应与梅毒进行鉴别,注意询问冶游史,最好能做梅毒定性试验: 非特异反应素检测:PRP 特异性螺旋体抗体检测:TPPA,1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身体单侧带状分布,痛如火燎

11、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其特点是皮肤上有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小 结,2.疣是一种发生在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 3.风热疮是一种斑疹色红如玫瑰、脱屑如糠秕的急性自限性皮肤病。,小 结,第19节 痤疮,概述,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少年颜面部位,临床上以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囊肿为特征,易反复发作。,分类,痤疮,非炎性痤疮,炎性痤疮,白头粉刺,黑头粉刺,丘疹型,囊肿型,脓疱型,黑头粉刺,白头粉剌,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病因病机中医,肺胃热盛,饮食 不节,大肠 积热 上蒸于 肺胃,粉刺 丘疹 脓疱,

12、病因病机中医,痰瘀互结,肺胃 热盛,煎熬津 液为痰 痰瘀互结,结节 囊肿 瘢痕,病因病机中医,冲任不调,冲任 不调,女子月经 前后脸部粉刺 增多加重,病因病机西医,雄激素 分泌旺盛,皮脂腺 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 过度角化,粉刺,丘疹、脓疱 结节、囊肿,毛囊内微生物 感染,临床表现,黑头或白头粉刺,可挤出豆渣样的皮脂。 丘疹或红色炎症性小丘疹。 小脓疱或小结节。 严重者可形成脓肿、囊肿或坏死、蜂窝织炎并伴有疼痛。 反复发作者,继发凹凸不平的瘢痕和色素沉着。,诊断,好发年龄 皮疹部位 皮疹形态,中医治疗,肺胃热盛 面部皮疹以粉刺、丘疹为主。 口干、大便干结。 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

13、毒 方药:枇杷清肺饮加减(桑白皮、枇杷叶、黄芩、生地、赤芍、蒲公英、大黄等),中医治疗,痰瘀互结 面部皮疹以结节、囊肿和瘢痕为主。 舌红或暗红有瘀点,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散结 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 (海藻、贝母、半夏、南星、薏苡仁、夏枯草、丹参、陈皮、青皮、赤芍等),中医治疗,冲任不调 见于女子,面部皮疹经前加重,经后缓解。 伴月经不调。 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治法:调理冲任,清热解毒 方药:二至丸加减 (女贞子、旱莲草、蒲公英、丹参、三楂、生地、当归等),中医治疗,中成药:清肺愈痤丸(南方医院中药房) 外用颠倒散医宗金鉴:大黄粉50g,硫磺50g用蜂蜜或醋调成糊状敷于面部

14、皮疹 外用抑脂祛痘霜,西医治疗,原则 抑制过剩的油脂分泌 改善异常的毛囊和皮脂腺导管角化 消除毛囊内的细菌微生物和炎症。,西医治疗,外用药:1%阿达帕林、5过氧苯甲酰凝胶 抗生素:四环素 0.25g 3次日 维甲酸类:13顺维甲酸 1mgkg天 性激素类:达英35 抗雄激素类:安体舒通 20mg 3次日 类固醇激素:强的松 30mg天 维生素:A、B2、C、E,小结,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中医“粉刺”范畴。 诊断:好发年龄皮疹部位皮疹特征 中医:肺胃热盛枇杷清肺饮 痰瘀互结海藻玉壶汤 冲任失调二至丸加减 西医:雄激素分泌旺盛 外用药 皮脂分泌过多 抗生素、维甲酸 毛囊内微生物感染 抗雄激素维生素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