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名师教案)【八上部编】

上传人:凝妆 文档编号:142527357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名师教案)【八上部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名师教案)【八上部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名师教案)【八上部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名师教案)【八上部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名师教案)【八上部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名师教案)【八上部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名师教案)【八上部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学习,启发学生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2.利用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3.联系相关要求,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课文学习,启发学生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2.利用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应该知道,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进一步观察大家会发现,即使是同一个人的十根手指,每根手指的指纹也是不一样的。再比如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可以样子好像都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

2、一样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所以我们写说明文介绍某个事物时,要让人印象深刻,就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板书: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说明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各有各的特点,突出了事物特征的重要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快速进入课堂。二、链课文,知特征师:本单元我们学过的几篇说明文,作者都抓住了对象的特征,并以此为核心展开说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四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各有怎样的特征?(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分享相关内容)课件出示:课文说明对象的特征中国石拱桥形

3、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蝉蝉的生活历程丰富多彩又“来之不易”梦回繁华清明上河图内容庞大,写实性强,技法独特,笔法灵动师小结: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一般来说,事物的存在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特征也是多层面的,一般表现在其外部形态、内部构造、自然属性、形成原因、发展过程、使用方法、实用功能等方面。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也才能给人以准确、深刻的印象。【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课文,让他们初步了解说明文必须学会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道理,给

4、予学生感性的认识,促使他们更好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三、作比较,明特征师:为什么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说明呢?我们先来看下面的材料,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则材料抓住了特征,把事物说明得准确而全面呢?课件出示:材料一:小白兔全身覆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有耳朵,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材料二:小白兔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两只耳朵很长,一双眼睛又红又亮,嘴巴是三瓣的。材料三:小白兔,披一身柔软雪白的长毛,蹲着时活像一个雪球。嘴巴尖尖的,嘴唇有三瓣。眼睛像一对红色的玻璃珠,见到阳光微微眯起。耳朵很长,有时直竖,有时抿在颈后,还会微微颤动。前腿短,后腿长,走起来一跳一

5、跳的,尾巴短小。师生评议:预设 “材料三”抓住小白兔的外形特征,进行了准确而全面地介绍。而“材料一”是泛泛的介绍,“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便只有共性,缺少个性,看不出“小白兔”的特征;“材料二”的介绍能扣住“小白兔”的特征,但却是静态的,也不够全面。师小结:“材料三”在说明小白兔时,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对之进行观察,然后抓住各部分的特点,采用准确、翔实的语言加以说明,突出特征,事物也就有了个性。这就告诉我们,抓不住特征说明,就是缺乏个性的说明。【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比较,让学生懂得说明事物须抓住特征的道理。通过三则材料,让学生明白写特征不仅要写出事物的整体特征,也要抓住其局部特征,而且介

6、绍要细致具体。进而让学生明确说明的侧重点和写作目的,更好地了解说明文写作的基本特征。四、得要领,抓特征师:了解了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接下来我们就要掌握怎样去抓事物的特征。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118,我们可以掌握抓住事物特征的基本方法。1.细致观察,发现特征课件出示:(1)观察须“五官开放”,充分利用眼、耳、口、鼻、体肤等感觉器官,对要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长短、规模等进行看、听、尝、嗅、触等,必要时,还可以做实验,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2)观察时,不但要看表面,还要看内部,要逐层剖析,仔细研究。比如我们写一座公园,就可以从公园的地理位置、空间范围、历史背景、环境布置等方

7、面反复研究,挖掘出其“优美”“有文化气息”等特点。(3)观察还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或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或由近及远,或由东到西,或由点到面,或由外及里以更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2.学会比较,找出特征课件出示:(1)同中求异。利用事物的形态相同,实质略有区别这一特点,准确地发现事物相同之中的不同点,并加以说明。(2)异中求同。就是从错综复杂的不同环境中,排除不相干的因素,找出共同的特征。(3)横向比较。对多种相关事物进行比较,可以了解同类事物的大小、多少、优劣。(4)纵向比较。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3.引用资料,丰富特征课件出示:(1)

8、引用丰富翔实的资料,有利于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数据、图表、历史文献、研究资料等。(2)引用相关资料,能够使对象的特征更具体、准确。4.说明方法,突出特征课件出示:(1)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2)作比较:能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征。(3)举例子:能具体真切地说明事物的特征。(4)分类别:能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征。(5)打比方:能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6)列数字:能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7)摹状貌:通过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能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指导学生学会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也是学

9、生完成本次写作的关键。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再分项指导,细化指导,能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板书设计】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第2课时【课时目标】1.利用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巩固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2.联系相关要求,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3.通过写作说明文,加深对说明文文体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如何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哪位同学来复述一下?(学生回忆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然后分享)师:理论还需要实践来检验,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写作实践来检验和巩固这些方法。二、悟方法,理特征1.寻找特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写作实践”第一题,借助资料分析,归纳事物的特征,尝试着抓住

10、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在班级内分享。预设 这份资料共8段,分别从坎儿井的环境与建造原因、形式与原理、来历、作用、技术难度、地位、今昔对比和现状这几个方面进行说明,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这种水利工程,体现出坎儿井多方面的特征。从地理位置来看,坎儿井有适合高温、干旱的山地、盆地的特征;从构造原理来看,坎儿井有井、渠结合的地下人工河的特征;从来源与价值来看,坎儿井有古老而环保的特征。2.构思写作师:本次实践要求整理出一篇说明文,我们该如何整理?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预设 (1)文体要求写成说明文,即表达以说明为主,写作目的是让人们了解坎儿井的有关知识。(2)说

11、明时要想办法突出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这就要运用前一节课所讲授的知识。(3)利用材料整理文章不等于节录、照抄,要根据自己的思路,整合、组织材料,还要对材料的表述方式做一定程度的调整。(4)说明文一般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只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恰当的方法向读者介绍清楚就行,而且教材中提供了材料,不需要做过多的补充。(5)题目可以直接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拟写。(6)材料中提供了多方面的知识,写作时要详略得当,不可面面俱到。3.快速成文掌握了方法,了解了写作注意事项,请同学们15分钟内快速成文,然后在组内分享,讨论自己写作的得失。不能确定的内容,提交班级讨论。(学生15分钟快速整

12、理写作)4.师生点评预设课件出示:地下智慧水利工程坎儿井在我国新疆地区,坎儿井作为特殊的灌溉系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的出现与新疆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关。新疆多山地、盆地,气候十分干旱,水资源特别稀缺和宝贵。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新疆各族劳动人民创造出了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坎儿井创造性地运用井、渠结合的方式:井是用来从地表下取水的装置,渠是人工开凿的水道。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劳动人民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使深层地下水

13、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然后引至农田灌溉。坎儿井的开凿也是需要智慧的。在开挖线上,每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竖井愈多,其头道竖井就要愈深。井下渠道开挖靠点油灯作业,非常艰苦,总工程量非常大。而且,并不是付出了力气就能挖成坎儿井,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从开挖处到出水处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是学问,需要有丰富的经验。由此,专门从事这份职业的“坎儿匠”深受人们尊重。他们的手艺代代相传,逐渐形成家族性产业。有了坎儿井,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下地层过滤,井水清澈甘甜,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沁人心脾。这个智慧水利工程,保障了干

14、旱高温地区老百姓的生活和农业用水,是他们生存的基础。坎儿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珍贵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及现代引水工程的建设,坎儿井在灌溉方面的地位不断下降,坎儿井面临不断干涸消亡的局面。近几年来,人们重新认识到坎儿井的独特优势,已全面启动坎儿井抢救工程。(学生自由点评)预设 (1)以“地下智慧水利工程坎儿井”为题,紧紧抓住“智慧”一词展开,突出坎儿井设计的智慧,特征突出。(2)文章从教材材料出发,以第三段为主,兼及段,对材料进行组合、加工、润色。(3)第一句概括总说,然后分述,说明条理清楚,层次分明。(4)语言准确简明,同时也流露了作者的情感,

15、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可读性强。师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交流,我们可以获得写作说明文,特别是抓住说明对象特征的一些技巧:(1)必须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灌注情感,是写作的必要条件。(3)合理安排结构,如采用“总分总”式。(4)对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事物,要将事物的特征说清楚,应该从多方面加以阐说,使其不同的特征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5)以说明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写作实践”第一题的写作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同时通过具体的习作范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如何写好一般的说明文,继续为后面的写作做铺垫。三、辨对象,展特征1.写建筑物师:阅读教材“写作实践”第二题,先审题,探讨一下建筑物类说明文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生讨论并反馈)师小结:课件出示:(1)建筑物的特征多半表现在其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上。要注意整体概括和纵横比较。(2)建筑物要说明的内容很多,如所处位置、地理环境;设计者和设计经过,修建年代和修建过程;整体布局,建筑特征,规模风格;外观轮廓,内部结构,装修和陈设;建筑物的性质、地位、用途;历史背景与传说故事;建筑物的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