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练习(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526423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练习(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练习(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练习(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练习(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练习(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练习(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练习(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你认为直接启迪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产生的西方历史人物是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马克思 D.林肯2.在近代中国,系统阐述了民生思想并把它作为纲领的政治派别是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立宪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强学会 B保国会 C华兴会 D同盟会4.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了电视剧孙中山,四名学生的讨论发言中,表述明显错误的是A.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孙中山后面所书四幅字是同盟会的纲领C.推翻帝国主义统治是同盟会纲领的主要内容D.同

2、盟会在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挥重大作用5三民主义的内容是民族民权民生民主A B C D6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7.三民主义对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与此叙述相关的事件有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建立临时约法颁布“二次革命”A. B. C. D.8.孙中山能够接受中共的政治主张,实现伟大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护法运动的失败 B.他具有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C.共产国际的帮助 D.中国共产党对他的帮助9.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明确体现反帝主张的是A.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B.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C.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D.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10第一

3、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马列主义 D爱国主义11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A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B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C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前途问题D对待工农革命的态度问题12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有原则区别的根本原因是A斗争目标不同 B斗争方式不同 C阶级立场不同 D世界观不同13.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之所以能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它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14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指A联俄,联共,扶

4、助工农16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孙中山无关的是 A B C D二、非选择题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同盟会革命方略材料二: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

5、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历史影响。18.请根据下面图片及所学知识回答:图一 图二 图三(1)请分别写出上述图片中历史人物姓名及他们领导的思潮或革命运动的名称。图1:_图2:_图3:_。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驱除鞑虏,今年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老祖宗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三)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

6、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从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四)均地权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以众弃之!同盟会宣言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内容回答:(1)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关系如何?(2)如何认识三民主义?21阅读下

7、列材料: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试观日本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清政府,建设民国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1903年在檀香山的一次演讲材料三:“这十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们贫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然失败。”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的改组1924年1月材料四:“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之半殖民地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

8、们提携。”孙中山至苏联遗书1925年3月(1)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当时的民族主义的宗旨是什么?这种看法有何局限和失误?(6分)(2)据材料二、三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有何区别?影响孙中山产生区别的主要历史因素是什么?(7分)(3)根据以上材料,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什么变化?从中你得出怎样的认识?(6分)参考答案20、()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没有本质的区别,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展开表述与完善,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的结果。()三民主义(同盟会纲领)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

9、此,它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及指导思想。中国同盟会有较严密、统一的组织,设有领导机构、机关刊物,特别是有鲜明的政治革命纲领,所以我们可以说,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个新的阶段。21.(共10分)1)从改良维新转向暴力革命;(2分)(2)理论上,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实践上,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推动了三民主义的进一步传播;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10、5分)(3)最伟大的转变是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重新阐发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1分)重大影响: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2分)22.(1)孙中山当时的民族主义的宗旨是推翻清政府统治,光复汉民族国家。(2分)局限:此时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还没有提到反帝国主义。(2分)失误:把国内的民族矛盾、民族问题与外国侵略的界限混淆,把满族排挤到“中国”之外。(2分)(2)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已取得的特权,承认不平等条约;1924年他则明确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4分)历史因素:斗争的屡次失败,孙中山接受苏俄的建议与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带有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新三民主义。(3分)(3)早期只反对满洲贵族统治,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企望帝国主义支持中国革命,后来发展到较明确地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等反帝斗争的纲领。孙中山在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中认识不断深入,反映出孙中山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