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长征》赏析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24641 上传时间:2017-06-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律 长征》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律 长征》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律 长征》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律 长征》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律 长征》赏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七律 长征赏析七律 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一)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12.261976.9.9) ,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 ,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 20世纪最具影响 100 人之一。二)文意赏析这首诗节选自毛泽东诗词选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行,每行

2、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z) ,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长征是指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注释:(1)远征:指长征;(2)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3)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4) 逶迤(wi y):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5)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

3、的小浪花。(6)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7)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8)走泥丸:是指滚动的小泥球;2(9)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10)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11)大渡:指大渡河;(12)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13)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14)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 ,也就是整个红军;(15)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万水千

4、山在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江面上热气腾腾;大渡河上一桥横架凌空高悬的铁锁在晃动,让人寒意阵阵;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i)白雪,红军在翻越了雪山之后个个喜笑颜开。鉴赏: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 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联是写山,也是

5、写红军对山的征服。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 “逶迤” 、 “磅礴”说得是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大则愈显红军之不怕;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通过两组极大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3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

6、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五岭” “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 ,结尾压“更喜” ,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 “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 。 “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凸现。三)阅读测验1. 诵读全诗,查字典,读准下列每个词语,同时每个词语抄写两遍:逶迤,磅礴,云崖,等闲;2. 诗中哪一句直接描写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3. “金山水拍云崖暖,大渡横桥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4. 请同学自行搜集学习材料,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