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超全面)(2020年7月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2420393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9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超全面)(2020年7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超全面)(2020年7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超全面)(2020年7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超全面)(2020年7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超全面)(2020年7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超全面)(2020年7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超全面)(2020年7月整理).pdf(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1 1 第一章第一章 物质结构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 一一、原子结构原子结构 1. 原子核的构成 原子 A ZX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2、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X A Z 元素符号元素符号 质量数质量数 核电荷数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核内质子数) 表示原子组成的一种方法表示原子组成的一种方法 a代表质量数;代表质量数; b代表质子数既核代表质子数既核 电荷数;电荷数; c代表离子的所带电代表离子的所带电 荷数;荷数; d代表

2、化合价代表化合价 e代表原子个数代表原子个数 请看下列表示请看下列表示 a b +d X c+ e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阳离子 aWm+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 bYn-: 核电荷数质子数Cl2Br2I2 2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即氢化物稳定性次序为 HFHClHBrHI 反应通式:X2 + H2 = 2HX (2)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2NaBr+ Cl2 = 2NaCl +Br2 ; 2NaI + Cl2 = 2NaCl + I2 ; 2NaI + Br2 = 2NaBr + I2 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氧化性强弱顺序

3、: F2 Cl2 Br2 I2 氧化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4、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 非金属元素单质与 H2 化合的难易程度,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也越强。 (2) 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也越强。 (3) 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对于非金属元素性也越强。 练习:练习: 1.若用 X 代表 F、Cl、Br、I 四种卤族元素,下列属于它们共性反应的是 AX2+H2 = 2HX BX2+H2O = HX+HXO C2Fe+3X2 = 2FeX3 DX2+2NaOH = NaX+NaXO+H2O 2.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

4、正确的是 A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B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单质的氧性逐渐增强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3砹(At)是放射性元素,它的化学性质符合卤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At 很稳定 BAgAt 易溶于水 C砹易溶于有机溶剂 D砹是白色固体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卤素离子(X )只有还原性而无氧化性 学 海 无 涯 4 4 B. 某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氧化 C. 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 负一价卤素离子的还原性在同一族中从上至下逐渐增强 6、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下列对其性质的预言中

5、,错误的是( ) A、在碱金属元素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 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 C、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 Fr2O 的氧化物 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7、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试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备的性质是( ) A、砹的非金属性在卤素中是最弱的,At-易被氧化 B、砹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 C、砹化银不溶于水或稀 HNO3 D、砹在常温下是白色固体 第二节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 一、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层的划分 电子层(n) 1、2、3、4、5、6、7 电

6、子层符号 K、L、M、N、O、P、Q 离核距离 近 远 能量高低 低 高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 2n2个(n 表示电子层)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K 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 2 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 层不超过 32 个。 (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 布(即排满 K 层再排 L 层,排满 L 层才排 M 层)。 练习:练习: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画出下列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 3Li 11Na 19K 37Rb 55Cs (2) 9F 17C

7、l 35Br 53I (3) 2He 10Ne 18Ar 36Kr 54Xe 核电荷数为核电荷数为 118 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殊性: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殊性: (1)原子中无中子的原子: (2)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 (3)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 (5)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 3 倍的元素: (6)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 4 倍的元素: (7)最外层有 1 个电子的元素: (8)最外层有 2 个电子的元素: (9)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10)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

8、2 倍的元素: (11)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 二、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学 海 无 涯 5 5 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4、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性质随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1、粒子半径大小比较规律粒子半径大小比较规律: (1)电子层数:一般而言,电子层数越多,半

9、径越大 (2)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相同的不同粒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3)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趋势 练习:练习: 1、比较 Na 原子与 Mg 原子的原子半径大小 2、比较 Na 原子与 Li 原子的原子半径大小 3、比较 Na 与 Na+的半径大小 4、比较 Cl 与 Cl 的半径大小 5、比较 Fe、Fe2+与 Fe3+的半径大小 6、比较 Na+与 Mg2+半径大小 7、比较 O2 与 F 半径大小 【总结】 同一周期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 同一主族,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 原子半径逐渐 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则离

10、子半径 对于同种元素,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阴离子半径 原子半径 阳离子半径 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越多,则离子半径 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越多,则离子半径 2、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单质跟 H2O 或 H+ 置换出 H 的难易程度(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易,金属性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 3、金属间的置换反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 4、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性逐渐减弱 5、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就越弱 3、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单质跟 H2 化合的难易程度,条

11、件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跟 H2 化合,生成氢化物越稳定,说明 非金属性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说明非金属性越强 3、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4、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 注:注: 1、 碱性氧化物均为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2、 判断碱性氧化物的标准是看该氧化物能否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3、 判断酸性氧化物的标准是看该氧化物能否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4、 若某氧化物既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称其为两性氧化物。 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三周期元素 11

12、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1)电子排布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原子半径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学 海 无 涯 6 6 (3)主要化合价 1 2 3 4 4 5 3 6 2 7 1 (4)金属性、非金属性 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 (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 难易 冷水 剧烈 热水与 酸快 与酸反 应慢 (6)氢化物的化学式 SiH4 PH3 H2S HCl (7)与 H2化合的难易 由难到易 (8)氢化物的稳定性 稳定性增强 (9)最高价氧化物的化 学式 Na2O MgO Al2O3 SiO2 P2O5 SO3 Cl2O7 最高价 氧

13、化物 对应水 化物 (10)化学式 NaOH Mg(OH)2 Al(OH)3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11)酸碱性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 氧化物 弱酸 中强 酸 强酸 很强 的酸 (12)变化规律 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第A 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 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 第A 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 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同周期比较: 金属性:NaMgAl 与酸或水反应:从易难 碱性:NaOHMg(OH)2Al(OH)3 非金属性:SiPSCl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难易 氢化物

14、稳定性:SiH4PH3H2SHCl 酸性(含氧酸):H2SiO3H3PO4H2SO4HClO4 ()同主族比较: 金属性:LiNaKRbCs(碱金属元素) 与酸或水反应:从难易 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 非金属性:FClBrI(卤族元素)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易难 氢化物稳定:HFHClHBrHI () 金属性:LiNaKRbCs 还原性(失电子能力):LiNaKRbCs 氧化性(得电子能力):Li NaKRbCs 非金属性:FClBrI 氧化性:F2Cl2Br2I2 还原性:F ClBrI 酸性(无氧酸):HFHClHBrHI 第三节第三节 化学键化学键 一、一、离子键离子

15、键 1、定义: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化合物时的这种静电的作用,叫作离子键。 (1)、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2)、成键性质:静电作用(静电引力和斥力) 2、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 M Mn+ 化合 离子键 -ne- +me- 吸引、排斥 达到平衡 学 海 无 涯 7 7 活泼非金属 X Xm- 3、离子键的实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 4、电子式 (1)、表示原子: (2)、表示简单离子: (3)、表示离子化合物 : (4)、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5、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二、二、共价键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1) 成键粒子:原子 (2) 成键性质:共用电子对间的相互作用 2、形成条件: 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结合; 部分金属元素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如 AlCl3 ,FeCl3; 3、电子式表示: 4、共价键的类型: 极性共价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电子对偏向于成键原子其中一方。AB 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