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山东省淄博市七中2017级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2416565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山东省淄博市七中2017级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届山东省淄博市七中2017级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山东省淄博市七中2017级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山东省淄博市七中2017级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 届山东省淄博市七中2017级高三一模考试 语文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 1. 答卷前 ,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 ,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 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 如需改动 , 用橡皮擦干净后 ,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 ,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5题。 材料一: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母亲河文化,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

2、 民族之根。 从“根”上讲,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祥地, 从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炎黄二 帝到 7000年前的老官台文化和后李文化。 5000 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都 在黄河流域发展。龙山时代是早期国家诞生的时代, 黄河流域出现了登封王城岗、 章丘城子崖等 , 也出现了以尧、舜、禹等为首的邦国和族邦联盟。夏商西周三代, 乃至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的国都几乎也都立在黄河流域, 黄河文明成为这些时代 的最高文明。这就决定了黄河文化在国家形成之前, 属于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重要 的主导性文化;而自国家诞生之日起, 黄河文化就是国家文化。国家认同、民族认 同和中华大一统是以黄河文化为核心而凝聚和发展

3、起来的。 从“根”上讲 , 近代之前的中国经历了史前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不平等的中 心聚落形态。早期国家的邦国形态、夏商周三代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形态、 秦汉至明清的帝制国家形态五个阶段, 中华民族也随之逐渐形成: 由五帝时代与邦 国相联系的部族 , 发展为夏商周以来与多元一体复合制王朝国家相联系的华夏民 族, 再发展为秦汉以来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相联系的汉民族及其正在形成中的中 华民族。民族与国家在诞生伊始就密不可分, 一个民族的伟大每每表现为她所在国 家的灿烂辉煌。延绵不断的中国历史表明, 民族类型是由其国家形态结构决定的, 有什么样的国家形态结构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民族类型。中华民族“滚雪

4、球”式的 发展, 是以其国都的所在地黄河流域为核心而凝聚起来的,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 根本血脉 , 是中华民族之根。 (摘编自王震中黄河文化:中华民族之根) 材料二 : 人类的早期文明发祥地大多与河流相关。5000年前, 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 恒河流域、黄河流域孕育的原生文明几乎同时跨入成熟文明的门槛, 而由黄河流域 孕育的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仍生机勃勃的伟大文明。黄河文明也成为中华文 明中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明。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形成早期中国最重要的区域。甲骨文的识读与考古发掘, 以 双重方式印证了夏王朝和近600年历史的商王朝的存在。商周以来的文字、青铜 等文明要素是早期中

5、华文明逐渐形成、日益成熟的主要标志, 证明了黄河文明的原 创性、真实性和先进性。公元前5 世纪前后 ,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思想先哲 将中国带入“轴心时代” , 确立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和基本理念, 铺就了中华文 明的文化底色和心理基础 , 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泉源。 秦统一与汉帝国的建立 , 使中国进入到一个疆域统一、制度统一、学术统一、 信仰统一的时代。 自此, 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 经济、文化的中心。 长期引领、 主导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秦汉至宋代, 都城多沿黄河而建 , 并孕育出极具时代 特色的国家制度与社会习俗。制度文明之外, 精神与技术文明也独树一帜:

6、汉赋、 唐诗、宋词等不朽的文学华章在此传承, 经学、玄学、佛学、理学等独特思想体系 在此传洐 , 历法、医学、陶瓷、丝绸、造纸、印刷、建筑等技艺炉火纯青并远播世 界。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 , 价值观念和民族性格 , 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思维方式 与精神追求 , 中国帝制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秩序和信仰世界, 都可以从黄河文明 的长河中寻找到源与流。 中华民族在民族独立解放的基础上, 以开放的心态 , 借鉴世界文明成果 , 坚持走 好中国道路 , 实现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基本目标的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以黄河文明为核心的中国精神, 在支撑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丶国家富 强方面 , 表现

7、出强大的生命力。黄河文明在与外来文明的交流互动中, 表现出从容 厚、兼收并蓄、包容开放的品格, 成为世界上延续不绝仍具有强大思想活力的原生 文明。 黄河文明是实现中毕民族伟大复兴、坚定现代中国发展道路最核心、最可靠的 文化根基和历史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 个民族、一个国家 , 必须知道自己是谁 , 是从哪里来的 , 要到哪里去。”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上, 以黄河文明研究为切入点 , 回答好“我是 谁” “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 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摘编自关爱和黄河学 : 黄河文明研究的创造性转化 ) 材料三 : 真正伟大的文艺

8、作品 , 总是和历史文化的基因、当下的时代精神同频共振。黄 河文明就像一部打开的大书, 以黄河为隆起的书脊 , 以万里长城、丝绸之路为延展 的两页 , 书写了中国古典文艺最为华美深刻的不朽篇章。以黄河为主题和题材的文 艺创作 , 要想具有史诗的品质 , 必须架起通往历史和文化的长桥。以黄河文化精神 为支撑 , 才能为作品灌注厚重的历史力量。 以黄河为主题和题材的文艺创作, 要想具有史诗的品质 , 还必须架起通往现实 和时代的长桥。不少文艺工作者工作和生活的范围、人生经历和心灵体验, 因为专 业、行业局限 , 往往是比较狭窄的 , 和辽阔的社会生活、浩荡的时代洪流多少有点 距离。只有深入生活、

9、扎根人民 , 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板凳甘坐十年冷 , 扎扎实实架起通往现实和时代的长桥, 才能为作品注入强大的时 代力量。 打造中华民族新史诗 , 是一条从“高原”向“高峰”冲刺的艰难之路。美是艰 难的, 少走一步 , 都可能半途而废。古典时代, 黄河区域文化和文艺的高峰最多。今 天, 所有想要冲击文艺高峰的人们, 必须栏杆拍遍 , 站在前人的肩头 , 披沥俯察波澜 壮阔的现实生活 , 才能捧出配得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进程的心血之作。 (编自韩子勇黄河 : 一部中华民族的伟大史诗 )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黄河文

10、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母亲河文化, 对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中华大一统的 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B.黄河文明是延续不绝具有强大思想活力的原生文明, 能够从容宽厚、兼收并蓄、 包容开放地与外来文明交流互动。 C.材料二从发展阶段入手 , 对材料一中“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的观点进行 了解释 , 论述了中国精神就是黄河文明的精神。 D. 材料三从文艺创作的层面 , 阐述了如何以黄河为主题和题材来打造中华民族新 史诗, 实现从“高原”走向“高峰”的冲刺。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黄河文化是中国文明中的主导性文化、国家文化、黄河文明是各时代的最高文

11、明, 因为很多王朝都在黄河流域建都。 B.民族与国家密不可分。国家形态结构决定了民族的类型, 中华民族在多元一体的 复合制王朝国家就成经形成。 C.黄河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伟大文明, 它与两河、尼罗河等流域的人类其 他早期文明同时步入成熟的门槛。 D.自秦汉时起 , 黄河流域长期引领、主导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 中华文明的基本 精神、价值观念等都可以从黄河文明中找到源与流。 3. 下列说法中 , 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将进酒、 使至塞上和黄河颂等与黄河相关的文艺作品跨越时空、历 久弥新 , 几乎每一个龙的传人都耳熟能详。 B.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

12、, 它使“游荡的人”变成“聚落的人”, 发展出定居模式和复杂社会, 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C.中国疆域四周有巨大的屏障, 对中华文明起到保护作用, 这是以黄河文明为核心 的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并生机勃勃的重要因素。 D.中国历史乃至整个亚欧大陆的历史的一个基本模式, 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 碰撞、交汇 , 这促进了文明的融合与发展。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 有人说 : “文艺走过的 , 是历史的道路。”作者提出以黄河文化为支撑的新史诗的 创作原则 , 请概述作者的观点 , 并结合具体的文艺作品简要分析。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

13、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69题 春蚕(节选)茅盾 “宝宝”都上山了(指蚕爬上稻草杆子, 准备吐丝结茧) , 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 一把汗。他们钱都花光了 , 精力也绞尽了 , 可是有没有报酬呢 , 到此时还没有把握。 虽则如此 , 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去干。 “山棚”下爇了火 , 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 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 , 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 声音, 他们就忍不住想笑 , 过一会儿又不听得了 , 他们的心就重句甸地往下沉了。这 样地, 心是焦灼着 , 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 虽 然觉得有难过 , 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

14、巴不得多淋一些。 “上山”后三天 , 息火了。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 偷偷地挑开芦帘角 看了一眼 , 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那是一片雪白, 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 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大蚕花 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 同样的欢笑声在村里到处都起来了。二三十人家都可以采到七八分, 老通宝家 更是比众不同 , 估量来总可以采一个十二三分。 接着是家家都“浪山头”了 , 各家的至亲好友都来“望山头” 。老通宝的亲家张 财发带了小儿子阿九特地从镇上来到村里。 “通宝 , 你是卖茧子呢 , 还是自家做丝?” 老通随口回答道 : “自然卖茧子。” 张老头却拍着大腿叹一口气, 忽

15、然地站了起来 , 用手指着村外那一片秃头桑林 后面耸露出来的茧厂的风火墙说道: “通宝 , 茧子是采了。那些茧厂的大门还关得 紧洞洞呢!今年茧厂不开秤!” 老通宝忍不住笑了 , 他不肯相信。他怎么能够相信呢?难道那“五步一岗”似 的比露天茅坑还要多的茧厂会一齐都关了门不做生意? 张老头子也换了话 , 东拉西扯讲镇里的“新闻” 。最后 , 他代他的东家催那三十 块钱的债。为的他是“中人” 。 然而老通宝到底有点不放心。 他赶快跑出村去 , 看看最近的两个茧厂 , 果然大门 紧闭, 不见半个人;照往年说 , 此时应早已摆开了柜台。挂起了一排乌亮亮的大秤。 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 , 但是回家去看见了那

16、些雪白发光很厚实硬古古的茧子, 他又不住嘻开了嘴。上好的茧子!会没有人要, 他不相信。 可是村里的空空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 往年这时候 , “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 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 , 却换 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 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 , 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 全村子都是嚷骂 , 诅咒和失望的叹息!“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 有办法。然而 , 茧子是不能搁久了的 , 总得赶快想法:不是卖出去, 就是自家做丝。 村里有几家已经把多年不用的丝车拿出来修理, 打算自家把茧做成了丝再说, 老通 宝便也和儿子媳妇商量道 : “不卖茧子了 , 自家做丝!什么卖茧子 , 本来是洋鬼子行 出来的!” “我们有四百多斤茧子呢 , 你打算摆几部丝车呀! ” 四大娘首先对了。她这话是不错的。五百斤的茧子可不算少, 自家做丝万万干 不了。请帮手么?那又得花钱。阿四是和他老婆一条心。小儿子阿多抱怨老头子 打错了主意 , 他说: “早依了我的话 , 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 , 只看一张洋种 , 多么 好!” 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 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