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17级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2411555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7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17级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0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17级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17级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17级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青岛市黄岛区2017 级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 5 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曾说:“ 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 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

2、叙的人物,都是 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美”的世 界。其显著特征有三 美,是散落的, 不追求集大成。 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 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 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 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各有一份智慧, 一份善良, 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微善,真性情。单以真性 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

3、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 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 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 或心智 锐敏,或性格刚烈,是古已有之的“不谄” “不趋” “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 传与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 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 详,待人谦和,且品行坚韧,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 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取材于刘敬圻的女性观与男性 观 ) 材料二 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 莫名的病症,需要服

4、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 她从娘胎里带 出来的是热毒。 她放不下世俗功名, 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 让宝玉觉得她 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分明也 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 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 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 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 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 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 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 他说: “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

5、”薛宝钗是个才、德、貌 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 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 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 激情视为一种病, 需要药治。 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 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 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 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 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 情真性的世界。 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 香丸化解掉的, 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

6、剧是对青春 热情自我压抑、 自我消灭的悲剧, 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 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 为“大悲剧”。 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 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 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 封建理念的牺牲者。 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 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 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 (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 读 ) 材料三 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 。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还有人以此 相责,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 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

7、情, 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 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 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 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 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 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 好证明她心地纯正, 不存妒忌之念。 接着见一玉色蝴蝶, 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 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 狗盗” ,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 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

8、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 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 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 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 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 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 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 间布置、 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 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 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 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 除了表现其惊人 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

9、, 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 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 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 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 ,并无铁证。 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 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 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 (取材于周思源探秘 集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红楼女子之美是各美其美,美得适度,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 B红楼女子的美是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的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 C材料二曹雪芹设计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 法

10、。 D “冷香丸”对宝钗治疗内热外冷的分裂性格有益,对宝钗扭曲真实心性又 有害。 2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理由阐释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的一项 是(3 分) A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 B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 C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 D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 3下列说法中,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3 分) A去潇湘馆寻黛玉, 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 便没有前往, 可见她不存妒忌。 B 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 便假装是在追黛玉, 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 C认为金钏死不足惜, 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 目的是安慰人, 而不是讨好人。 D 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

11、, 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 不是为了贬损黛玉。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 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 (6 分) ( 二)现代文阅读 II( 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边地老人谢友鄞 我浪迹辽西边地,对老人满怀敬畏。一溜儿老头,撒蘑菇似的蹲在墙根下, 晚春了,仍穿着青棉袄、抿裆裤,像旧书插图里的庄稼人。在边地,光阴流得很 慢,但他们还是会死的。死了个老人,比死了个年轻人更让我难过。一个人活了 八十年、九十年,对生活已经烂熟,突然两腿一蹬,走了。这怎么受得住?

12、年轻 人对生活还不习惯,死的时候就轻松多了。 房东老爷子家,墙上挂排猎枪,棚顶吊盘巨大的蜘蛛网,颤悠悠垂下,又悠 悠然缩回去。蜘蛛结网几十年,老人不准任何人碰它。蜘蛛精摆的阴阳八卦,它 盘踞在八卦图中,占卜着吉凶祸福,世事沧桑。 老爷子带人伐树,那是棵树王。根部被砍断,还不倒,活成精了。汉子们唬 得变色!老人猛然醒悟:它恨,它要报仇!老人脱下布褂,朝山坡下忽悠一甩, 树王误以为是人,顺势扑下去,轰隆倒地了。 八位杠夫抬起巨大的原木,往木工作坊送。 打头的吆喝:齐步走啊! 众人和:嘿! 杠夫们奇怪,咋这般死沉,别扭?左边四位用右肩扛,左膀叫大肩;右边四 位搁左肩扛,右膀叫小肩。迈左腿都迈左腿,抬

13、右腿都抬右腿。谁迈错一步,被 拽得一个趔趄,木头一扑棱,能把对面杠夫的脑袋扑拉成血葫芦。一步不敢差! 眼瞅一个小伙计小肩塌软,小脸蜡黄,气喘吁吁,脚飘得要跟不上了。打头 的感觉出来,急出满脸恶汗,牙齿咬得咯嘣嘣响,却不敢嚷叫不敢骂。老爷子犹 如下山虎,猛扑上去,托住伙计的杠头,挺起腰杆,瞬时,几十年前的力气重新 回到了身体内。老人打胸腔深处吼出一声: 迈左腿呀!嘿! 杠夫们得救似的叫出来! 老爷子背起猎枪,看山护林。一只鹰在天上盘旋,黑压压翅膀遮住阳光,羽 肋白骨分外清晰。鹰影落在地上,像一只蝙蝠。老人皮肉皴皱,硬得像穿山甲。 他的影子在地上簌簌爬,怎么也撵不上那只“蝙蝠”。老人跟我叨咕:野物

14、不挡 道,就甭开枪。我说:咋?老爷子说:你养儿育女,人家也生儿养女,各过各的 日子。我说:可不,人和野物,日子和日子,是连在一起的。我学会了拍马屁, 拍别人的马屁,拍自己的马屁;装孙子,装重孙子。一个城里人,在乡下便如鱼 得水了。 老爷子蹲在岗尖吃晌午饭了。老人头发、眉毛、胡须如雪,敞胸袒乳,露出 牛皮鼓似的肚子。 牙没了,两手逮住大饼子, 像老鼠将食儿拖进黑洞, 搁牙帮嗑, 眯缝眼睛, 腮帮抽搐,满脸皱纹活了。 他突然抬起头, 盯住我,问:春秋战国时, 这里森林密布,百禽嬉戏,百鸟争鸣。曹操东征到辽西,须派工兵伐木开道。森 林哪儿去了? 更古远,这儿是海。船中载满逃生的人, 船下还有更多的落

15、水者, 抓挠船帮, 拼命朝上爬。船剧烈摇晃起来,一个人也容不得了。否则,船上船下的人,将同 归于尽。一位满头雪白的老兵挺身站立,拔出军刀,在船舷上乱砍。鲜血激溅, 数不清的手指噼里啪啦掉落舱内,水里的人张扬着光秃秃的血手,呼儿唤女,哭 爹叫娘,下饺子一样沉了下去老人泪水横流:船载满乡亲们开走了, 白雪满 头的老兵,一头扎进了波涛汹涌的大海里。 我说不出的震撼! 我把常年浪迹的神秘边地, 视作第二故乡, 老人深沉地一 笑:什么叫家乡? 你在这儿生活过,不管你生活多长时间,不能叫家乡;你在这儿出生,不能 叫家乡;你在这儿有亲属,不能叫家乡;你有实实在在的亲人埋在这里,这儿才 是你的家乡,你才刻骨铭

16、心地永远不会忘记它! 啊,边地老人! (选自 小小说选刊十五年获奖作品精选19582000 ,有改动)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房东老爷子家中棚顶的蜘蛛网盘踞了几十年,从不准任何人碰,表现了老 爷子认为蜘蛛能够占卜吉凶祸福的迷信。 B小说写老爷子带人砍伐树王,遭遇传说中的树王精报仇,老爷子坦然机智 应对,化解了一场人与树的凶险对弈,情节充满了神话色彩。 C房东老爷子看山护林,对于猎杀动物自有一番理论,乍听简单,细思却不 失深奥,透着“人与自然共生”的大智慧。 D小说写的是辽西故事,写出了边地远古的传说和历史大背景,突出了边地 文化以及边地人特有的本性和气质。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我”在小说中既是叙述者又是旁观者,在文中起到穿针引线、推动故事 情节发展的作用。 B “一溜儿老头的庄稼人”一句中,生动形象的比喻与简洁明了的白描 交相辉映,极富表现力,带给读者以美的阅读享受。 C小说以塑造人物为突破口,借人物来表现边地文化与风情,紧紧围绕“边 地”选材、组材,显示边地特色。 D小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