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404688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一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一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一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一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变,课程标准:,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民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考点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考点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考点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高考展望】: 近三年来对本单元考查内容有限,主要考查对社会习俗(婚姻制度变化)、物质生活发展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多与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如人民的饮食起居)。从题型看,选择和材料题都有。复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新旧社会

2、做比较,理解其形成背景、原因、特征及其影响。热点方面要注意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方法解读:社会史观,含义:主要是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即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研究领域: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等。,研究方法: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观点去分析除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分段:,近代(旧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鸦片战争后(1840-1911年); 辛亥革命后(1912-1949年)。 现代(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3、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年); 改革开放后(1978年至今)。,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1、外因: 2、内因:,西方文明的影响(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势力传入中国)。,经济: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即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生活的变化); 政治: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和政府政策的推动; 思想: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吸收。,(根本原因),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1、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传播到中国。 2、思想解放和政治斗争的结果: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吸收西方文明,追求个性解放。 3、维

4、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等运动的影响,以及历届政府的推动。 4、经济发展的结果: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冲击着传统观念。 5、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简单说就是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和维新思潮、革命思潮推动和经济发展的结果。,3、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1) 过程: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动力:与当时的社会运动有关,随民主化进程发展而加深。 (3) 趋势随着中国近代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4) 程度、地域: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由通商口岸、沿海向内地发展。 (5) 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

5、族的文化特色。 (6)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旧俗的消除和中国社会的进步。, 中国近代以来城市和农村变迁差异大的原因:,1、政治上:中国主权虽然遭到破坏,但对农村的直接影响不大; 2、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内陆的广大农村原有的自然经济的影响有限; 3、文化上:中国原有的封建文化根基深厚,农民思想愚味落后保守,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 4、交通上:农村交通落后、闭塞,新事物和信息难入。,4、趋势: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封建传统天下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趋进。,5、阶段特征: (1)鸦片战争至民国期间:由于西方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的传入,呈现出中西合璧、洋化的趋势。 (2)新中国成立

6、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生活与政治紧密相连,先模仿苏联,后独立化。 (3)改革开放后:由于世界联系如意紧密,逐渐与世界接轨。,5、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1、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殖民化的色彩。,2、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旧创新;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5、中国近现代社会习俗的变化给中国社会的影响,1、政治:有利于中国反专制斗争

7、,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文化:促进了突破专制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顺应时代潮流。 总结:有利于封建、专制、愚昧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一”: “二”: “三”: “四”:,“一个趋势”:由以往的闭关自守,转而为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天下,变为向近代化的趋进。但存在着地域的不平衡性。,“三个内容”: (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及其原因。 (2) 近代交通、通讯工具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 大众传播媒体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考点二:中国的交通和通讯,(1)列强扩大侵华的需要; (2)先

8、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 (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也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4)历届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推动; (5)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1.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1)起步晚,开段艰难,落后于西方。 (2)阻力:受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和顽固派的阻挠。 (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4)对象:逐渐平民化、普及化。 (5)进程:先慢后快。 (6)种类:涉及海陆空三个方面。 (7)从引进技术到自主研发。,2.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特征如何?,3、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更新产生了那些影响?,积极: (1)促进了经济文化

9、交流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加快了生活的节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加强了各地与世界的联系,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消极: 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带来了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考点三 大众传媒的变迁,阶段,形成,发展,繁荣,时期或时间,代表刊物,影 响,19世纪中前期,1873年,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新中国 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后,中国丛报 万国公报_,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昭文新报,国人自办报的开始,时务报,民报,新青年,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

10、众的重大启蒙作用,新华日报 解放日报,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介绍各行各业模范人物及事迹;传播生产生活的知识,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报刊业发展的综合归纳,1.归纳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结合史实说明报刊业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1)原因 内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外因:西方报业产业

11、的发展和文化扩张。,(2)作用 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为夺取近代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娱乐大众、传播新知。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知

12、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专业性报刊,有利于促进新知识的传播。,电影发展历程,定军山,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歌女红牡丹,中国电影从无声有声的标志,渔光曲,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风云儿女,插曲后来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主要的电影题材,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报刊,优点:容易保存,可以反复阅读,给读者阅读自由性比较强对于事件的报道可以尽量深入,让读者有全面的了解,可以阐发理性思维等 不足:时效性差,读者范围有限,感染力相对较弱等,广播,优点:接受方便及时,传播信息量大;可以使受众方便、及时、快速得到信息;传播通俗易懂,不易受文化程度的限制;接受设备简易等 不足:信息呈现模式单一,

13、只有声音,而且转瞬即逝,不易保存,单向传递听众参与性差等,电视,优点:兼具视觉和听觉,表现形式多样,感染力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把报纸和广播的传播优势结合在一起,时效性强等 不足:转瞬即逝,不利于保存,不易记忆,查阅困难,按时间顺序依次播放,观众选择性差等,互联网,优点:即时性强,即时快速,传播的内容形式多样,可以滚动报道,即时更新;与受众之间能够比较充分实现互动,提供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等 不足:信息可靠性差,准确性低,对相关设备、经济条件要求高等,1.归纳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结合史实说明报刊业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1)原因 内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为报刊

14、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外因:西方报业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2)作用 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为夺取近代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娱乐大众、传播新知。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专业性报刊,有利于促进新知识的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