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料:第二单元_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23795 上传时间:2017-06-1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料:第二单元_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料:第二单元_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1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料:第二单元_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1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料:第二单元_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1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料:第二单元_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料:第二单元_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料:第二单元_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地面。,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图中的A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大气对图中的B_吸收较多,因此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是_。3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大气的运动状态。,地面长波辐射,辐射热交换,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_,造成高低纬度间的_。2热力环流的形成,纬度分布不均,热量差异,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的直接原因:_。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答案:三、1.水平

2、气压梯度力2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压线低压平行成一夹角,1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之间的相互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波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

3、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75%95%)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3)“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2关于气温的变化、分布、成因(1)气温的变化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气温的日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凹地(山谷)高地(山峰);低纬度高纬度;晴天阴天。年变化:回归线之间的赤道附近地区为双波型:气温最高4月、10月

4、,气温最低7月、1月。,(2)气温水平分布规律及成因,学以致用,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_,B表示_,C表示_。(2)该图主要表示的大气的热力作用是_。,(3)当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多时,图中字母C将发生变化,其趋势是_,结果是_,造成的危害是_。,解析:从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箭头指向可判断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图中体现大气热量还给地面,因此应为大气的保温作用。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时,保温作用会增强,可导致全球变暖。答案:(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保温作用(3)增强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影响全球降水及干湿状况变化,1逆温

5、的含义:对流层某一高度范围内有时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异常现象。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考点二 大气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3.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4逆温的危害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大气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使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矿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学以致用,2(2010年山东卷)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下题

6、。,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解析:图中信息显示,该地5时、20时近地面出现逆温现象,大气较稳定。12时、15时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无逆温现象。故本题选A。答案:A,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考点三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应用,(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处风向所示)2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1)城市风由于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

7、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把郊区污染物带入城市中心,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因此,为了减轻城市污染,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及如何布局郊区工业及卫星城市,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2)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陆风。,(3)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

8、如下图a)。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下图b)。,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总是高于郊区。而海陆风环流和山谷风环流的流向则随昼夜的变化而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因为海与陆、山与谷的气压高低随昼夜改变而改变。,学以致用,3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 D“臭氧洞”(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

9、,增加城市空间,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城区人为因素影响大,植被覆盖少,人为废热排放多,易产生“热岛效应”,所形成的城郊热力环流会将其范围内郊区的大气污染物带入城区,造成城区的再次污染,为避免这一问题,可行而正确的做法是将卫星城或工业区布局在城郊热力环流范围之外。答案:(1)C(2)A,结合下图说明阅读等压面的基本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考点四 等压面图的判读,1从等压面的定义看,PAPB1000 hPa, PDPC500 hPa。2从气压的概念看,在空气柱L1、L2中,距离地面愈近,上方空气柱越长,则气压值越高,所以气压值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则PAPA,PDPD,PBPB,PCPC。由此我们

10、可以总结出气压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是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3A点相对于B点、C点相对于D点来说都是低压区,其附近等压面向下凹陷;B、D两点为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起。由此我们总结出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形状之间的关系是“凸高凹低”。,4综合以上分析,A、B、C、D四点气压值的排序应为PBPAPDPC,进而可知图示地区的大气环流流向为BADC。 5等压面的凸凹,主要跟下垫面的冷热有关。A、B两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热力状况的差异引起空气的上升、下沉运动所致。地面温度较高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气压较低;地面温度较低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地面气压较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

11、的冷热状况。A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得出该地面温度较高的结论。,学以致用,4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列表比较A、B两地大气物理性质及天气状况。,(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_,当地吹_风。(4)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增强、减弱)。,解析:气压总是由近地面向高空递减,根据等压面可以判断出3000米高空气压的高低,近地面的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即可判断出A处为高压,B处为低压,进而可推出A、B两处的气温、大气运动及天气状况。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

12、地升温快,B表示陆地,当地的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A、B两处气流的垂直运动加强,A、B之间的气压差增大,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增强。,答案:(1),(2)画图略(提示由AB,逆时针)(3)B海(4)增强,考情分析,分析近三年课改地区的高考题可知高考中针对本讲的命题有以下特点: 1从考查内容来看:大气的受热过程、等压线(面)的判读是常考点,几乎每年都有呈现,尤其是在单科卷中,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不是常考点,只在2007年宁夏卷中出现过。 2从命题角度来看:结合等压线图考查风向的判读出现频率较高;结合等值线(如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等)或雾的形成考查大气的受热

13、过程是常见的命题方式。以等温线为背景,从温压关系入手考查热力环流中风向的判读是比较好的一种命题方式。 3对能力考查比较明显,通过提供新概念(如有效辐射、平流雾、辐射雾),结合图文材料在考查大气热力作用的同时,也考查了提取有效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10年江苏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真题导航,考向:大气受热状况,(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双选)()ABCD(2)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双选

14、)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B旱涝灾害增多C某些物种灭绝D土壤肥力下降,命题立意:本题组主要考查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难度较小,但要根据所学知识对图中信息进行正确分析。思路点拨:第(1)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增加(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会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相对减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第(2)题,全球气候变化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气候异常,自然灾害增多。答案:(1)AC(2)AB,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

15、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命题立意:本题以新概念(有效辐射)和新等值线(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为背景,考查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同时也考查了知识迁移、调动和运用的能力。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掌握一般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特点。第(1)题,分析甲、乙、丙三地附近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状况可知,甲、乙两地的有效辐射介于26002700之间,丙地小于2000。从图示有效辐射的变化看,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乙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丙地向乙地逐渐增加,从甲地向乙地变化不大,比较选项叙述,只有C项正确。第(2)题,地面辐射的强弱除与地面温度有关外,还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天空云量越多,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也越强。答案:(1)C(2)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