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上传人:jian****iuqi 文档编号:142262505 上传时间:2020-08-18 格式:PDF 页数:59 大小:82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EW)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NEW)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NEW)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NEW)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NEW)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NEW)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EW)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及详解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及详解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含部分答案)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含部分答案)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 研真题(回忆版)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 研真题(回忆版)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 研真题及详解 201

2、9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 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440新 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 真题及详解 考试科目: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案例分析题(50分) 据报道,百家讲坛栏目坚持“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 制作理念,不断培养专家,学者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 的服务意识。经常重拳出击,力推精品,打造更多具有公众意识的专 家、学者,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百家讲坛与中华书局合作出版的图书,在封面上都标明“百家讲坛, 坛坛是好酒。” 结合媒介传播理论,分析这一传播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新闻写作(100分) 材料:

3、2010年,罕见的高温袭击了北半球,从美国东部,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 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天气,但进入四季度后气温开始骤降,北半球气 温可能要比往年偏低,气象专家警告说,欧洲可能面临“千年一遇”的新 低温,中国等亚洲地区可能难以幸免。国庆节期间,我国媒体报道 的“千年极寒”话题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媒体的版本是这样的:波兰学者 预测说,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速度 减缓和变冷,导致欧洲将出现“千年极寒”,然而,没有一个国家媒体说 出是波兰哪个机构的学者所说,他姓甚名谁,哪个媒体首先报告的,也 都含糊不清。另外,人类有详细气候记录的历史不过150年,而世界气 象组织于201

4、0年10月19日表示,有关欧洲将面临千年一遇严寒的说法 是“臆测”,并无科学依据。 一条破绽百出的新闻,被不少媒体报道;一个没有科学根据的观点,被 不少人信以为真;一个连出处都甚少提及的消息,却许久看不到对它的 追根溯源,不管新闻是否真实,但大批取暖物资在市场火了起来,这把 火,甚至烧到了虚拟的股市,国庆节后的两个交易日,涨幅最大的板块 是煤炭。 (1)谈谈媒体关于“千年极寒”的话题的报道有何不妥?其原因何在?如 果你是一名记者,你应该如何报道这个话题? (2)尽管媒体关于“千年极寒”的报道受到质疑,但近年极端天气频繁出 现确是不争的事实,请你就此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新闻评论,自定题 目,不少

5、800字。 参考答案: 一、案例分析题(50分) 据报道,百家讲坛栏目坚持“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 制作理念,不断培养专家,学者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 的服务意识。经常重拳出击,力推精品,打造更多具有公众意识的专 家、学者,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百家讲坛与中华书局合作出版的图书,在封面上都标明“百家讲坛, 坛坛是好酒。” 结合媒介传播理论,分析这一传播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答:(1)百家讲坛的概况 百家讲坛是2001年7月9日开播的讲座式栏目,在中央电视台第十套 (CCTV10)播出。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追求 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

6、互动。选择观众最 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文化、生 物、医学、经济等各个方面,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 史、中国文化。 (2)百家讲坛的传播模式 电视作为大众媒体,是大众传播的重要媒介,百家讲坛收视率的逐 步提高和其所使用的传播模式有密切关系。和其他电视传播一样,百 家讲坛也是一个“传播者(电视节目)信息接受者(观 众)”的传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大众传播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重 要的传播方式人际传播。人际传播存在于电视节目内外。 (3)百家讲坛的主要受众:最广大普通人民 百家讲坛起初定位是“受教育程度较高、欣赏品位不俗的知识阶 层”这一精英人群。但收视率

7、并不理想,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首先,精英群体的范围较小;其次,这个群体对于节目的深度和专业度 有很高的要求。而电视媒体本身的低参与性和易逝性使得它不适合传递 过于专业和复杂的信息,这些因素都成为收视率的障碍。 (4)百家讲坛的文化抉择 百家讲坛在传播精英文化的途径上借助的是大众媒体,这就决定了 栏目必须兼顾精英和大众两个层面,融合精英和大众两种文化。这也造 就了栏目面临着难以兼顾学术品位和观众接受度的两难境地,在节目的 发展历程中,也曾彷徨挣扎过,而后一步步找到准确的文化定位,走出 困境。 (5)百家讲坛的品牌形象建设 作为电视节目,品牌形象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后盾,是栏目最重要的无形

8、资产,品牌影响力就是收视率的保证。品牌形象体现了观众的认可和接 受,乃至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打造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是电视节目梦 寐以求的目标,百家讲坛也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着。 明确主讲人的选择标准和培养方向,品牌就是人,同时人也是品牌 百家讲坛在原有的人品和作品的“二品”选人基础上,又建立了三维 空间选人制度。主讲人不仅要做到表述生动,更重要的是学术根基深 厚,还要具备人格魅力,要以优秀的品质作为栏目的“形象代言人”。 坚持贯彻“蓝海战略” “战胜竞争对手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与他们发生正面竞争,而是去开发其未 曾涉足且具备无限发展可能的潜在市场”,这是“蓝海战略”的中心理 念。作为第一个将“蓝海

9、战略”实施在电视领域的栏目,百家讲坛始 终关注的是满足观众的新需求,开创无人争抢的收视空间,从关注竞争 对手的所作所为,转向关注为别人提供新的价值飞跃,开启观众巨大的 潜在收视需求。“蓝海战略”要求百家讲坛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要 有争第一的精神,要在“蓝海”中不断创造新的“蓝海”,保持领先优势, 把竞争对手彻底甩掉。不断的领先和创新让观众相信这是一个有价值 的、值得信赖的品牌,从而进一步对其形成优良的人格化特征的共识, 提升品牌形象。 喊出响亮的口号 准确、响亮的口号可以有效地将自己的理念迅速传达到位,这是塑造品 牌形象最简洁的方式。百家讲坛很好地使用了这个事半功倍的方 法。其口号“百家讲坛,

10、坛坛都是好酒”,喊出了栏目组一贯坚持高品 质、高品位、高品格的作风;“汇集百家学养,追慕大师风范”,阐明了 百家讲坛的品牌身份是大家风范的智者;“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 务”,说出了栏目的价值诉求是架起一座“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 而达到传播并重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坚持科学研究、科学管理 在品牌认知研究中,根据20项重要发现,栏目组整理了25个管理要点, 发现了4个存在的问题,制定了3个发展品牌的重要举措。在接下来的品 牌建设中,栏目组继续进行品牌跟踪研究计划,对每一期节目进行跟踪 研究,确保百家讲坛的每个电视动作都符合成功品牌的要求,符合 观众心目中独特的、经典的、生动的、大气的、

11、权威的品牌形象。所有 这些都为日后百家讲坛栏目成为中国电视界的文化精神品牌打下了 科学基础。 百家讲坛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并不是偶然。栏目牢牢把握了大众传 播和电视传播媒介的特性,开拓式地打造电视讲座类文化节目,将学术 权威性浓厚的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搬上电视,摒弃严谨的学术宣讲,创 新地选择故事性和趣味性讲述和影像化呈现,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主讲 人的学术素养和个人魅力感染观众,引导人们关注传统历史文化的热 情。当然,在节目取得成功的同时,还应立足长远,不断提升自身文化 价值,避免落入盛极而衰的困境,在未来的日子里争取再迎创新式的发 展。 2新闻写作(100分) 材料: 2010年,罕见的高温袭击

12、了北半球,从美国东部,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 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天气,但进入四季度后气温开始骤降,北半球气 温可能要比往年偏低,气象专家警告说,欧洲可能面临“千年一遇”的新 低温,中国等亚洲地区可能难以幸免。国庆节期间,我国媒体报道 的“千年极寒”话题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媒体的版本是这样的:波兰学者 预测说,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速度 减缓和变冷,导致欧洲将出现“千年极寒”,然而,没有一个国家媒体说 出是波兰哪个机构的学者所说,他姓甚名谁,哪个媒体首先报告的,也 都含糊不清。另外,人类有详细气候记录的历史不过150年,而世界气 象组织于2010年10月19日表示,有关

13、欧洲将面临千年一遇严寒的说法 是“臆测”,并无科学依据。 一条破绽百出的新闻,被不少媒体地报道;一个没有科学根据的观点, 被不少人信以为真;一个连出处都甚少提入的消息,却许久看不到对它 的追根溯源,不管新闻是否真实,但大批取暖物资在市场火了起来,这 把火,甚至烧到了虚拟的股市,国庆节后的两个交易日,涨幅最大的板 块是煤炭。 (1)谈谈媒体关于“千年极寒”的话题的报道有何不妥?其原因何在?如 果你是一名记者,你应该如何报道这个话题? 答: 媒体关于“千年极寒”的话题报道的不妥之处有: a没有核实和提供消息来源; b消息细节不够清楚,比如具体数字和专家原话的引用; c失实报道,不到150年的气象记

14、录被演化成“千年”,虚张声势; d盲目转发,其他媒体在没有充分核实情况的条件下转发新闻导致社 会恐慌; e可能存在有偿新闻的因素。 原因在于: a消息源未经核实; b缺少编辑把关; c记者受到利益诱导; d媒体责任感的缺失。 如果我是一名记者,我会: a检查核实消息源,谨慎转发新闻; b出现错误立即更正、道歉,维护公信力。 (2)尽管媒体关于“千年极寒”的报道受到质疑,但近年极端天气频繁出 现确是不争的事实,请你就此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新闻评论,自定题 目,不少800字。 答:参考示例: 极端天气趋多,城市应对措施需跟上 一夜风雨,上海市气象部门24小时内共发布6次灾害性天气预警。不仅 是上海

15、,全国多处地区近期频现强对流天气。北至黑龙江,西至四川盆 地,南至江浙等地,都有大雨,暴雨乃至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发生。每次 类似的极端性天气之后,都会引起道路积水、建筑受损、树木倾倒等次 生灾害,形成灾害链事件,对城市安全运行产生重大影响。极端天气频 发,城市如何应对?主要着眼点仍在于城市发展方式转变。 今年以来,先是西南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接着又是中西部地区遭遇洪涝 灾害。即使是原本气候较为适宜的长江下游,江苏等地今年也出现了数 十年一遇的持续性大雾和强对流天气。大旱大涝不仅仅限于中国,事实 上,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台风、局地暴雨、高温 热浪、低温冷害等极端气候现象频繁发生,并

16、与城市环境状况和城市居 民活动交织在一起。目前,科学界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甚至 全球变暖是否由二氧化碳排放引发尚存争议。人类活动是否是极端天气 发生的决定性因素虽不能断定,但人类活动加剧了气候变化,提高了极 端天气发生几率,却是无疑的。 在人类活动中,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是对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一类。目前 全球有32亿人口居住在城市,全球能源消费有75%来自城市,温室气体 排放来自城市的比例则达80%。另一方面,城市建筑挤占了大量绿地, 地面的“硬质化”导致地表排水能力减弱,众多直接停放在具有泄洪功能 的马路上的汽车,以及大量没有及时清运的建筑垃圾堵塞城市排水口, 又加剧了“内涝”,类似的人为因素使城市欠缺防灾能力。2005年肆虐美 国新奥尔良城的“卡特里娜”飓风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极端天气很容易毁掉城市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发展成果,因此必须采取科 学的防灾措施。我国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具有高度的可塑性 和巨大潜力。从规划来说,大旱考验的是城市的供水能力,大涝则考验 城市的防洪能力。这样一种技术性的手段是可以迅速获得的。上海世博 园区的气象信号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