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209414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广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广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广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广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元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作者: 日期:广元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广元新闻网 点击数:1177 更新时间:2011-06-15 15:38:11 (2011年5月24日广元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序 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实现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全面振兴的战略机遇期。广元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是根据中共广元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对全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

2、发展作出全面安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和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条件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应对“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困难与挑战,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坚持工业强市,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模式,攻坚破难,爬坡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成为建市以来发展最

3、快最好的五年,为“十二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国民经济增速加快。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21.87亿元,是2005年的2.18倍,年均增长12.3%,高于“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750元,比规划目标高275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6.73亿元,年均增长33.7%,比规划高21.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2.7%提高到2010年的5.2%。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五年来,先后实现了二产超一产、工业超农业。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31.1:28:40.9调整为2010年的23.8:39:37.2。农业基础地位

4、得到巩固和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1个百分点。特色农业初具规模,能源、食品饮料、建材等产业不断壮大,服务业蓬勃发展,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市场繁荣活跃。民营经济加速发展,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43.4%提高到2010年的52.5%。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2010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0.15亿元,是2005年的7.1倍,是规划目标的1.46倍。年均增长48%,比规划高13个百分点。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1300亿元,是1985年至2004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和的2.9倍。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投资累计达294亿元,占投资比重22.6%,投资对经

5、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成效显著,广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广陕高速形成初步通车能力,兰渝铁路、广南、广甘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市、县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通乡通村公路得到明显提升,广元机场实现复航。能源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紫兰坝电站竣工投产,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进展顺利,全市形成500万吨煤炭生产能力,天然气勘探开发快速增储上产,综合利用全面启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新建各类水利工程4.76万处。 城市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规模持续扩大,大城市骨架初步形成。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15平方公里,达到40.9平方公里。人口43.8万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6、达39.6%,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27.3%提高到2010年的34.5%。 生态建设持续推进。全市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成果不断巩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效明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3.2%。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小区、生态家园建设稳步推进。城市空气质量稳定在级,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5%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51.4平方公里,主要河流和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类以上标准。节能减排深入开展,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0%以上,低碳经济试点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人民生活明显提高。城乡就业人员不断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

7、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由60万人次增加到157万人次。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509元和4036元,分别是“十一五”预期目标的1.47倍和1.34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和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28.2平方米和36.2平方米;汽车、摩托车、电脑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加。扶贫开发、以工代赈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累计使23.33万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提高,收入明显增加。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24.1%提高到2010年的35.9%,创新型试点企业培育和专利

8、申请均创历史新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教育巩固提高,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布局调整有效推进,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升。群众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实现全覆盖,参合率达到93.3%,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顺利推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不断下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推进,完成已通电自然村、“盲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点5357个,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6.3%。“两奖两扶”利益导向政策全面落实,低生育水平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内。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气象、人防、档案、老龄、妇女、儿童、残联等其他

9、社会事业均取得明显进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有所突破,开放型经济取得实质性进展。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党管武装工作卓有成效。信访工作进一步强化,平安广元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得到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取得新成效,政法、维稳、综治、防邪、禁毒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市社会持续平安稳定。 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坚持以人为本,打赢了抢险救人、转移安置、抢通保通、恢复生产、防范次生灾害、维护社会稳定和宣传思想工作等硬仗,妥善安置153.68万受灾群众,灾区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爆发疫情、没有引起社

10、会动荡,创造了抗震救灾史上的奇迹。坚持民生优先,坚持科学重建,坚持低碳重建,坚持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重建并重,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基本实现,全市呈现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第二节 “十二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研判国际国内形势,“十二五”仍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从国际看,“十二五”时期,国际形势将更加纷繁复杂。总体上看,和平发展与合作仍是时代主流,经济全球化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随着全

11、球对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加,资源垄断性和贸易摩擦会日趋加剧,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也将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向纵深发展,世界经济将进入收缩发展阶段和低速增长时期。同时,低碳经济将引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工业革命成为潮流,将推进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将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持续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将不断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足,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民经济将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就全省而言,随着“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战略的实施,产业结构将加快调整,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城镇化步伐将加快推进,内生驱动力将

12、极大增强,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目标将加快实现,这将为我市提供稳定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市内看,“十二五”时期,国家将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省将实施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革命老区发展规划和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规划,将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发展机遇。同时,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有利于我市充分发挥资源、土地、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积极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我市作为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具有先行先试、超前探索的核心政策资源,必将促使我市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不断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加快实现跨越发展和全面振兴。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矛

13、盾和困难。主要是经济发展基础差,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突出。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城镇化进程滞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不高,脱贫解困和保持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任务依然繁重。社会事业发展不足,调节分配、公共安全、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我们必须科学研判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抢抓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因势利导,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乘势而上,努力实现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三节 指导思想 高

14、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方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以项目投入为抓手,以做大做强产业为支撑,以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

15、定,为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和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坚实基础。第四节 基本原则 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眼于推动全市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加快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文化繁荣、政治民主、公平正义、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均衡发展,努力缩小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 坚持民生优先。把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建立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体制机制,实现富民与强市的有机统一。 坚持统筹方略。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