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超声诊断》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42208417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科疾病超声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妇科疾病超声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妇科疾病超声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妇科疾病超声诊断》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妇科疾病超声诊断》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妇科疾病超声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科疾病超声诊断》(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妇科疾病超声诊断,临沂市妇幼保健院超声诊断科,一、女性盆腔解剖,子宫,形状:子宫呈倒置的梨形。 大小:长5.58cm,宽45cm,厚34cm。 分部:底、体、颈。 分层:浆膜层、肌层、粘膜层。 位置:位于盆腔中央 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圆韧带等。 毗邻:前方膀胱,后方直肠。,输卵管,输卵管左右各一,细长、弯曲的管道,长约816cm。 内侧端与子宫角相连,连通子宫腔,外侧端游离,并靠近卵巢,开口于腹腔。 输卵管由内向外分四部分: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卵巢,大小:平均4.0cm3.0cm1.0cm。 形态:呈扁卵圆形。 位置:位于子宫两侧,阔韧带后方。,二、子宫卵巢超声图像,子宫声像图,子

2、宫纵切时呈倒梨形,横切面呈椭圆形。 轮廓清晰,肌层呈均匀中等回声,内膜线为中高回声。 子宫内膜随月经周期变化,月经期厚度36mm,呈不均匀均匀中等回声;增殖期厚度10mm,呈“三线征”;分泌期厚度1012mm,呈较均匀高回声。 宫颈回声略高于宫体肌层回声。,子宫的测量,宫体长径:宫底至宫颈内口距离。 前后径:与宫体纵轴垂直的最大前后径。 横径:测量显示宫腔线的子宫底部最大横切面,测量宫体两侧的最大横径。 正常宫体长径5.07.0cm;前后径3.04.0cm;横径4.05.0cm。,宫颈长径:宫颈内口至外口的距离; 前后径:垂直宫颈管纵轴的最大前后距离; 横径:取宫颈横切面最大宽径。 正常宫颈长

3、度3.0cm,前后径1.52.0cm,横径2.03.0cm。,卵巢声像图,卵巢位于子宫两侧。大小约4cm3cm1cm,月经周期中卵巢的大小可有变化。 呈扁椭圆形,边缘稍凹凸,中央回声略高,周边回声低。 卵巢内卵泡边界清晰、壁薄、圆形无回声区。优势卵泡直径1.82.3cm时,为成熟卵泡,渐突出于卵巢表面。 黄体:排卵后血体约持续72小时,随后形成黄体。超声表现因排卵后血体内出血量和时间的不等,而变化较大,可为囊性、混合性或实性结构,囊壁较厚、不规则。,输卵管声像图,输卵管由子宫角部向外延伸,呈高回声管壁的弯曲管状结构,下方为卵巢及阔韧带。 正常情况下不能清楚显示。当盆腔有积液时,输卵管被无回声的

4、液体衬托,可以清晰地显示。 经阴道彩超可显示管壁上血流信号,输卵管动脉呈低速中等阻力血流频谱。,三、先天性生殖管道发育异常,美国生育协会分级,I级 先天性无子宫、始基子宫、幼稚子宫 级 单角子宫、残角子宫 级 双子宫 级 双角子宫 V级 纵隔子宫 级 弓状子宫 级 DES相关异常,先天性无子宫,因两侧米勒管中、下段未发育所致,常伴有阴道发育不全,但可有正常输卵管、卵巢。 临床表现为原发性闭经。第二性征和乳房发育正常。 超声表现:膀胱后方不能显示子宫声像。有时在膀胱两侧可见卵巢结构。,因两侧米勒管会合后不久即停止发育,子宫多数无宫腔或有宫腔无内膜,可有卵巢。 临床表现为原发性闭经。 超声表现:子

5、宫很小,呈条索状肌性结构回声,宫体宫颈结构不清楚,无宫腔线和内膜回声,两侧上方可见卵巢结构。,始基子宫,幼稚子宫又称子宫发育不良,系两侧米勒管会合后短时间内即停止发育所致。子宫较小,宫颈相对较长,宫体与宫颈比1:1或2:3。 临床表现为初潮延期或月经正常、痛经、月经量少、不孕。 超声表现:子宫较小,但宫体与宫颈之比为2:3或l:1,可见正常卵巢结构。,幼稚子宫,一侧米勒管完全未发育,另一侧发育完全形成单角子宫。 临床上常表现为不孕症、习惯性流产,因宫腔峡小,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孕产期并发症多。 超声表现:子宫外形呈梭形,横径较小,宫腔内膜呈管状,向一侧稍弯曲,同侧可见正常卵巢。,单角子宫,由于

6、一侧米勒管中、下段发育不全,形成一侧小的子宫,有纤维带与发育侧子宫相连,但多与发育侧子宫腔不通。 残角子宫有正常卵巢和韧带,或有正常输卵管。 分为有内膜型和无内膜型。 又分为相通型和不相通型。,残角子宫,超声表现: 无内膜型,仅有宫体形状改变,一侧肌层稍向外突出。 有内膜型者可见发育侧子宫,在其一侧见肌性突起,其回声与子宫肌层相同,中央显示内膜回声。若残角内膜与子宫内膜间见有通道时为相通型。 残角子宫妊娠,在发育侧子宫上方见孕囊结构,周围为肌层。诊断残角子宫妊娠应具备两点,一是妊娠囊周围有正常肌层结构,二是妊娠囊周围内膜层与正常宫颈管不相通。,双子宫,因两侧米勒管完全未融合,各自发育形成两个宫

7、体、宫颈,各有单一的输卵管和卵巢;双侧宫颈可分开或相连;双子宫常伴有阴道纵隔。 超声表现:连续纵切,可先后显示两个子宫,横切,在宫底水平两个子宫中间有间隙,两子宫分别可见内膜回声,宫体部水平呈分叶状或哑铃状,有两个子宫内膜回声。宫颈横径较宽,有两个宫颈管回声。阴道横径较宽、内有两条气线。两子宫大小相近或不等。,双角子宫,因两侧米勒管未完全融合所致,子宫底部外缘凹陷呈双角,双侧分离的内膜腔连于一个宫颈。 双侧宫角分离在宫颈内口处为完全双角子宫,分离在宫颈内口之上的任何部位为不完全双角子宫。 超声表现:子宫底部水平横切面呈蝶状或分叶状,为两个子宫角,角内分别见内膜回声,宫体下段、宫颈水平横切面无异

8、常。纵向连续移行扫查时,其宫底部声像表现如双子宫,但仅有一个宫颈、阴道。,纵隔子宫,因双侧米勒管融合后,中隔吸收受阻,形成不同程度的纵隔,纵隔由宫底到宫颈内口或外口为完全纵隔子宫;纵隔止于宫颈以上任何部位为不全纵隔子宫。 超声表现:子宫外形正常,但宫底横径较宽,宫底水平横切而显示宫内中部中隔,回声较肌层稍低,其两侧各有组内膜回声。部分纵隔一直延续到宫颈管,为双宫颈管完全纵隔畸形。,弓状子宫,子宫底部未完全融合,宫底部中央区肌层,局限性增厚,轻微突向宫腔。 超声表现:横切面上宫底外缘平坦或轻微下陷呈弧形,宫底部中央区增厚肌层稍突向宫腔。,DES相关异常,较少见。胎儿期在宫内受母体己烯雌酚的影响,

9、可引起子宫肌层,形成收缩带样发育异常,米勒管下端发育障碍,宫腔呈T形改变,或宫腔上段缩窄,中下段增宽,可伴有阴道形成不全、阴道中隔或一侧阴道闭锁。 经腹及经阴道二维超声较难显示子宫收缩带和T形宫腔,三维超声成像可以显示宫腔内膜形态异常。,四、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以往被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长入子宫肌层所致。 子宫腺肌病常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约30患者无症状,主要症状为进行性痛经、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超声表现:分为弥漫型、前/后壁型和局灶型。 弥漫型,子宫呈球形增大,肌层回声普遍增高,呈粗颗粒状,分布不均匀,有时后方栅栏状衰减,使子宫肌层回声普遍降低。内膜线居中。 前壁或后

10、壁型:子宫呈不对称性增大,前/后壁肌层普遍增厚,回声不均,呈栅栏状衰减。内膜线移位。 局灶型:子宫腺肌瘤属于此类。子宫形态欠规整,局部隆起。病灶呈高回声,不均质,可有声衰减或呈栅栏状衰减回声。边界不清晰。,CDFI,病变区血流信号呈星点状、条状,或放射状排列。 阻力指数常大于0.5。偶尔见低阻力型动脉频谱,静脉性频谱较多见。,五、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2025的生育年龄妇女有子宫肌瘤。 肌瘤类型: 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子宫肌层内,最为常见,占6070; 浆膜下肌瘤,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突出于子宫表面,占2030,阔韧带肌瘤属于此类; 粘膜下肌瘤,肌瘤向子宫内膜方向

11、生长,仅由粘膜层覆盖,占1015。,超声表现: 子宫增大、形态失常。子宫肌层内低回声结节,较大的肌瘤后方回声衰减,瘤体与宫壁正常肌层之间界限较清晰。 CDFI:肌壁间肌瘤,瘤周有较丰富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可见血管进入瘤体,瘤体内血流信号丰富;浆膜下肌瘤可见来自子宫的血管;粘膜下肌瘤蒂部可见一条供血血管。瘤体内部血流阻力略低,阻力指数在0.5左右。,肌瘤变性超声表现: 囊性变:瘤内出现不均质低回声或不规则无回声区。 红色变:瘤体增大,内部回声偏低,呈细花纹状,无明显衰减,无特异性,需结合妊娠史、局部压痛等诊断。 脂肪样变:肌瘤内呈现均质团状高回声。 钙化:瘤体内环状或斑点状强回声,伴后方声衰减

12、。 肉瘤变:瘤体大,边界不清楚,回声减低、杂乱不均匀。 玻璃样变性:可表现为瘤内回声减低,不均匀。,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是由于子宫内膜腺体和纤维间质局限性增生隆起,形成的一种带蒂的瘤样病变,它不是真正的肿瘤,4050岁妇女多见。 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月经淋漓不尽,白带增多,绝经后子宫出血等,亦可无症状。,超声表现: 单发内膜息肉,宫腔内不均匀低回声或略强回声团,水滴状。内膜形态不对称,息肉与正常内膜界限清晰。息肉囊性变时,可见无回声区。 多发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内膜内有不规则团簇状高回声斑,与正常内膜界限模糊。 子宫内膜基底层与肌层分界清楚,无变形。 CDFI:

13、少数病例可在息肉蒂部显示点状或短条状彩色血流信号,中等阻力,RI0.40。,超声鉴别诊断: 粘膜下子宫肌瘤:肌瘤为圆形,息肉为水滴状;肌瘤回声可有衰减,息肉无衰减;粘膜下肌瘤致内膜基底层变形或中断,息肉则内膜基底层完整无变形。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内膜表现为均匀增厚,双侧内膜对称,宫腔线居中。 子宫内膜癌:内膜普遍回声不均匀,癌变内膜及肌层受浸润处彩色血流信号丰富,阻力指数低于0.4。,七、葡萄胎,葡萄胎也称水泡状胎块,水泡间相连似葡萄而得名。 有家族易感性和再发倾向,有一定的遗传学特点。 葡萄胎类型:完全性葡萄胎,所有胎盘绒毛均为水泡状;部分性葡萄胎,部分绒毛水泡样变,同时有羊膜腔和异常的胎儿

14、;双胎妊娠,葡萄胎与正常胎儿共存。 实验室检查,血和尿中HCG异常升高。,超声表现 子宫体增大,轮廓清晰,宫腔线消失,肌层菲薄。 宫腔内充满密集、大小不等、蜂窝状液性区,后方回声增强。或在宫腔内显示为短条状强回声。1/3葡萄胎合并宫腔内出血,表现为片状、不规则液性区或云雾状低回声区。 部分性葡萄胎,宫腔内除有蜂窝状液性区外,还可见正常胎盘。 葡萄胎与正常胎儿共存,极少见,正常妊娠囊内可见存活胎儿,同时见完全性葡萄胎。 两侧附件区见黄素囊肿。,CDFI: 子宫壁血流信号较丰富; 大部分蜂窝状液性区内多无血流信号; 黄素囊肿囊壁间隔可见条状血流信号,最大流速不高,约10cm/s,RI0.400.5

15、0。,八、恶性滋养细胞疾病,恶性滋养细胞疾病,最常见的有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绒癌)。 侵蚀性葡萄胎继发于葡萄胎,绒癌发生于流产或足月妊娠分娩后。 两者病史、病理特征不同,但主要临床症状、体征、HCG变化和处理原则方面基本一致。 超声有共同的表现,难以区分。,超声表现 子宫内病变:宫内回声杂乱,多种回声并存。子宫肌层增厚,回声减低,肌壁布满蜂窝状液性区,间有不规则片状液性区,病灶边界不清楚,子宫呈“千疮百孔”状,浆膜下可见管道状无回声区环绕子宫,称“子宫裂隙” 。 病灶区内,显示大片五彩镶嵌的血流信号。频谱显示极低阻力的动脉性频谱、动静脉瘘性频谱、大量静脉性频谱。,九、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

16、内膜增生过长,是由于大量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导致内膜过度增生的病理改变,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引起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 分为单纯型、腺囊型、腺瘤型或不典型性四类。,超声表现: 子宫轻度增大或正常,形态较饱满,肌层回声正常。 子宫内膜增厚,正常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厚度上限为1.2cm,绝经期妇女内膜厚度上限为0.5cm。内膜厚度明显超过上述标准。 内膜回声特点:均匀高回声型:内膜呈梭形或椭圆形,增厚明显者呈圆形,多为单纯型内膜增生过长;囊性回声型:内膜内见散在小囊状或筛孔状无回声区,呈蜂窝状,多为腺囊型增生过长;不均质回声型: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多见于不典型增生。 多伴有单或双侧卵巢增大或卵巢内潴留囊肿。,CDFI: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重度增生时,可见内膜内有条状血流信号; 中等阻力动脉频谱,RI0.50。,十、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指发生于子宫内膜的癌肿,又称宫体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肿瘤之一,80%以上发生于绝经年龄妇女。 发病因素:长期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包括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过长、不典型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原位癌。这组病变可自行逆转为正常内膜,亦可发展为内膜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