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体制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2207899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创新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体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改革创新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体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改革创新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体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改革创新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体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改革创新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体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创新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体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创新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体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革创新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体制 作者: 日期:改革创新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体制1、 社会建设在决定当中的地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国家处于新阶段、新时期的一份纲领性文献,也是未来至少到2020年相当一段时期的行动指南。在涉及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都提出的非常明确的改革方向。所以全文公布以后,社会各界都很振奋。那么这个决定,我想大家都可能看过了。整个决定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或牵引,但是不局限于经济体制改革,涉及“五位一体”,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等于是“五位一体”加上党的建设的一个综合性的改

2、革决定。在整个决定当中,加强社会建设可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内容。首先我们来看看,决定提出来的改革目标,也就是我们改革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那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加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我们整个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社会更好、更全面的进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决定用了2个部分直接讲了社会领域的改革,也就是决定的第十二、十三部分,包括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和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第十二部分里面谈到了包括教育改革、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制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内容。第十三部分主要是强调社会治理创新、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等等。其实我们回过头来看整个报

3、告,其他很多领域的改革,无论是改革要求还是所提出的改革措施,都跟社会建设、跟民生的改善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决定的第二至七部分,重点阐述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一方面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的稳定增长本身就是社会和谐,民生改善的基础。另外在第二至七部分里面讲了很多具体的涉及经济领域改革的内容,其中很多与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对于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直接关系到社会管理、关系到公共服务,也关系到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生活。比如财税体制改革,它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公共服务的水平、公共服务的质量。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所提出来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以及户籍改革和相关的公共服务和

4、社会保障本身也是社会政策改革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决定的第八、九、十部分,分别论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和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这些都是完善社会治理、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和条件保障。决定的第十一、十四部分,分别论述了文化体制创新和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问题,而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既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又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所以这也跟社会建设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决定的第十五部分论述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当然也是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决定的最后一部分强调的是改革的组织方式,强调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包括社会领域在内的任何改革,毫无疑问都要突出这一原

5、则。总之,简单的来说,社会建设处在非常非常重要的位置。2、 深化对社会领域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回顾改革开放35年来,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我们国家在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矛盾和问题也非常突出。从成就来看,我想大家都有目共睹。主要的成就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几个大的方面:(1)社会财富总量快速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全面改善。我们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6100美元,也就是已经进入到了中上收入国家的行列。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人均GDP大概只有200多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其实大部分人口还处于贫穷状态。现在我们进入中上收入国家的行列,广大

6、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通讯、闲暇等各种生活的改善非常巨大。(2)第二个大的进展,社会政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公共投入大幅度增加,为更好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社会政策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社会保障体系。这些年以来,基于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建立。比如,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各项社会救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本实现了对各类人群的全覆盖;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保障性住房制度和建设快速推进。另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公共服务体制建设和改革全面推进: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实现了大

7、众化 80年代初,我国每年大学的招生数量只有30多万人,现在每年招生600多万人,已经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中教育等稳步发展;5年多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效突出 2009年3月,国务院公布了医改决定(俗称医改方案)和实施方案。经过5年的努力,我们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医保制度建设、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公立医院的改革试点也在稳步推进。应该说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成效显著。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快速的经济增长实现了城乡劳动了就业的整体稳定,而且就业质量也在稳步提升;其他领域的公共服务(公

8、共信息、环境保护等)也稳步推进。(3)在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保持了社会的总体稳定,社会不断进步和开放。不断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公众择业和流动空间越来越大,个人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大,社会更加宽容。社会的进步我们每个人也是深有体会。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受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社会领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非常突出,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比如,我们面临快速的城市化,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老百姓在民生领域、社会领域方面的诉求在全面的升级和转型。同时,我们还面临老龄化的压力。受特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未来二三十年当中,我们中国会经历人类历史从未经历过的快速而且规模巨

9、大的老龄化。到2050年前后,60岁以上的人口会占到我国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65岁以上的人口会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老龄化的压力非常大,老龄化对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以及对每一个家庭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和影响。另外,我们还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改革开放的前30多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9.8%。从目前情况来看,受多方面复杂因素影响,未来再想保持接近2位数的高增长,已经很难了。换句话说,经济增速下台阶很难避免。那么,如果经济增速下了台阶,那么财政收入的增速可能也会放缓。这样的话,相应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支出压力又会增大,就会带来很多矛盾和挑战。所以在这种背景下,要想保持经济和社会的

10、长期可持续发展,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和挑战,全面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社会领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很多,简单地归纳为4个大的方面:(1)收入分配领域矛盾突出,未能充分实现发展成果共享。表现为:收入差距过大 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常用的依据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越大,证明收入差距越大。一般来讲,0.2几一下属于,0.3左右适中,超过0.4就是收入差距比较悬殊。201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是0.474。对于这个数据,很多专家认为这个数据很可能低估了收入差距。即使按

11、照这个数据,我们也几乎是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我们看看我们身边的人,就能深切的感受到收入差距有多大。一方面,有人已经进入了福布斯排行榜、湖人排行榜,同时仍然有很多老百姓的基本生活,温饱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现在按照人均一美元的平均标准,我国还有上千万的老百姓的贫困人口。当然,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大部分人口摆脱了贫困,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城乡居民处于贫困状态。收入差距大不仅表现在个人之间,还表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等等。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一般来讲,比较稳定的收入分配是“橄榄型”(很富的人占很少数,很穷的人也占很少数,大多数人属于中间,中间大而两头小);而我们国家的目前的收

12、入分配结构是金字塔型(一部分群体很富,但绝大多数人属于中低收入水平),导致“中位数”明显小于“平均值”。比如我们工资高一点的五六千,第一点的两三千,平均下来三四千。如果把这些人排成一队,处在中间位置的人工资应该跟平均值非常接近。但是如果把比尔盖茨一个人的财富来分配给大家,我们的整体平均水平会上一大块,但是绝大部分人都达不到平均水平。这就是分配结构不合理。一段时期以来,收入分配领域存在“两极化”特征,且有阶层固化倾向。从改革开放以后,收入差距的扩大处在持续的扩大过程当中。改革开放早期,收入差距是“一极化”的扩大。所谓“一极化”的扩大,就是指虽然收入差距在扩大,但是几乎所有的老百姓收入水平都在增长

13、,只不过是有的人长得快,有的人长得慢,都在普遍增长基础上的扩大。但是最近一段时期,表现出了“两极化”特征,一部分人的收入在迅速增长,而另一部分人的收入、消费水平在下降,尤其是最近几年,特别是在大城市,房价问题、资产泡沫问题大大地削弱了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阶层的购买力。这是很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两极化”的收入差距扩大和“一极化”的收入差距扩大,其政治涵义是不同的。此外,影响收入分配结果不合理的因素较多。当然,收入差距扩大也有合理的因素,比如,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不同的人贡献不一样,能力不一样,收入就可能形成差距。这是政策选择的结果。但是更多是不合理因素:比如,初次分配尚未实现公平竞争,还存在着

14、各种形式的垄断、地区封锁以及其他形式的不正当竞争。再分配的调节力度不足,一方面对高收入群体税收调节不足 我们现在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是工薪阶层,真正的高收入群体、大款进不来,或者说可以有能力、有办法以各种方式来避税,他们征的税反而倒少。;与此同时,社会保障功能不足,且存在逆向转移支付问题。腐败和非法收入问题无论对收入分配结果还是对老百姓的心理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现在动辄查一个大案要案,涉案金额少则几千万,多则几个亿,影响巨大。(2)以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制为主的社会政策体系仍存在很多缺陷。比如,社会保障领域,很多制度都是按照群体来设计,不同群体待遇差距过大。就拿养老来说,有机关事业单位养

15、老制度、企业养老金制度,近两年又有了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但是整个待遇水平差距非常大。如果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按100元计,那么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只占49%,相当于49元,当然农民的更低,因为这一制度刚建立。在社会当中,反应比较强烈的就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金差距过大。医疗领域,有公务员公费医疗制度,城镇职工医保,还有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但是整个保障水平差距也非常大。而且无论在群体间还是在群体内部,都存在逆向转移支付。本来,社会保障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初次分配形成的差距。按道理来讲,应当是富人多拿钱,穷人少拿钱,但是穷人从社会保障当中得到的好处更多。但事实上不是这样,比如群体之间的差距,收入总体水平最低的,比如农民,得到的保障水平是最低的。即使在城市里面,相对比较弱势的群体保障水平也是最低的,不论是养老还是医疗,而且有些制度涉及在群体内,形成了逆向转移支付。举个简单的例子,拿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医保来说。当然,这一制度的进步意义很大。几千年以来,第一次由政府财政拿钱为老百姓搞医保,这没有问题。但是由于筹资水平很低,报销的比例就很低,现在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医保真实的报销比例大概只有30%-40%左右。有统计说,制度内的报销比例达到70%、80%。但如果我们把自费的都算进来,也就是三四十的水平。百分之三四十的水平往往会导致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