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弥勒县庆来中学高三语文 语句的连贯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205665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0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弥勒县庆来中学高三语文 语句的连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云南省弥勒县庆来中学高三语文 语句的连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云南省弥勒县庆来中学高三语文 语句的连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云南省弥勒县庆来中学高三语文 语句的连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云南省弥勒县庆来中学高三语文 语句的连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弥勒县庆来中学高三语文 语句的连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弥勒县庆来中学高三语文 语句的连贯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语言连贯,连贯: 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 句序合理,衔接自然。 考题类型及题型 类型:1、排列句序2、语句复位 (包含定位选句、定句选位) 题型:客观题 、主观题,方法指要,1. 顺序合理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2. 话题统一,3. 内容衔接,4. 前后照应,5. 陈述对象一致,6. 手法对应,7. 情调和谐,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 外到内 或以时间先后为序 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 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或以主次轻重为序,句序安排的规律,抓中心,1.

2、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 2.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 : a. 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 b.一个句群的中心,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这一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有放在句尾的。,抓思路,找“句链” (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 1. 从总体上看,句群的关系: 相并(并列、对照)、相承(顺接、层进)、相属(总分关系) 2. 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 3.从文体看 记叙文 时间空间 议论文 观点句放在前 ,材料句放中间,总结句放后;

3、 结构形式: 或总分、或并列、或对照、或层进; 说明文同议论文 事理句放在前 ,材料句放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 遵循 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抓标志,1. 暗示性词语的使用。 a. “换句话说” “则”表示 转换关系,位在后, b. “同时” “也”表示并列,位在后, C.“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内容; d.“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 e.“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 f.“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 g.“诸如此类”,表示综合; h

4、.“所谓”表示有所解释; i.“例如”表示举例,2. 关联词语的呼应: 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3. 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相同的句式重复出现。 4. 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结构上)。 5. 陈述对象前后一致(注意代词的出现)。,练习1,以下四句顺序如何排列,全段才连贯。 (1)四周的景色秀丽异常。(2)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顽皮的小虾儿,在眼前游来游去。(3)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4)像慈母拍着将睡未睡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岸。 【参考答案:1、3、4、2 】 空间顺序: 全景 部分 外 内内容对应,例2、 下面7个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

5、是 制作陶瓷发动机的材料则是以非氧化物陶瓷氮化硅、碳化硅和一种特殊的氧化物陶瓷增韧氧化锆为主要原料。 这类陶瓷,大都以粘土及氧化物为原料。 一台用陶瓷材料制作的绝热复合柴油机,重量减轻了30,热效率由33提高到50,油耗下降30。 不仅节能,而且节省大量贵重金属。 其实,那只不过是陶瓷家族中最古老的祖先罢了。 它的特点是强度高、硬度高、蠕变小、抗氧化、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热膨胀系数小,可以在1200以上高温下保持其室温强度,能长期使用,因此是一种高性能的工程陶瓷。 提起陶瓷,大家自然会联想到景德镇陶瓷,或联想起宜兴那种易碎的沙锅。 A B C D 【参考答案 逻辑顺序 : 事物先后 内容对

6、应 对象一致,D,话题要统一,雁门关在晋北崇山峻岭中。它虽说早已只剩下颓墙断垣,但雄风不减当年。_,如血的残阳给它涂上了一抹无可言状的朦胧。 A、晋王李克用墓在关左的朔风白草中沉寂不语;龟裂的古道在关前向西拐去。 B、关左,晋王李克用墓在朔风白草中沉寂不语;关前,龟裂的古道向西拐去。 C、晋王李克用墓在关左的朔风白草中沉寂不语;关前,龟裂的古道向西拐去。 D、关左,晋王李克用墓在朔风白草中沉寂不语;龟裂的古道在关前向西拐去。 【参考答案:本题陈述的中心是雁门关,只有B项是围绕这一中心的】,例:和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梅尧臣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

7、表明 。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D.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两句都是从梅花和雪花的不足入手 B,句式结构一致,,人口不过二十万, ; ,枕着清澈的多瑙河水,;这是一个孕育了音乐奇才的小城,莫扎特让城中的一石一木无不浸润着音韵的魅力。 a.面积不过八十公顷 b.这是一个古老的小城 c.偎倚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峰之间 d.这是一个迷人的小城 e.却有着千年的沧桑历史 f.美得让人不忍离去 答案:baedcf,内容要衔接,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思路就不广。但是,切切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

8、全在于精读。你若喜欢上了一本书,不妨多读:_。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A、第一遍可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二遍囫囵吞枣,这叫享受;第三遍可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 B、第一遍可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 C、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 【参考答案:选C(“粗读”“精读”;“研究”依此思路衔接)】,前后要照应,生产衬衫的关键工序是上领子和上袖子。二厂和三厂这两家衬衫各有所长,_。 A、二工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三厂上袖子的技

9、术比二厂强。 B、三上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C、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二厂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D、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参考答案:A】,陈述对象要一致,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中午12时,_ A、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获取了全部赃物赃款。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获取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C、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赃款也同时抓获。 【参考答案:B】,我“腾”地跳下炕,拿了洗脸盆,盛满清水,端放在院子中央。勾头一瞧,哟_!调皮鬼,还躲躲闪闪跟我捉迷藏呢。 A、月光果然映入水盆里了。 B、水盆里果然映入了月光

10、 C、月亮果然跳进水盆里了。 D、水盆里果然跳进了月亮。 【参考答案: C(从最后一句看,陈述对象应是月亮,B、D陈述对象不统一,选C更形象)】,手法要对应,认真阅读的结果,不但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 )于是收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不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成长起来。 A、也不免发现令人遗憾的粗劣句子。 B、也随时会发现粗劣的瓦砾。 C、也随时会发现令人遗憾的粗劣句子。 D、也会随时发现温润的璞玉。 【参考答案: B(因为题干中将优美的句子比喻成了“晶 莹的宝石”,所以后文对“粗劣的句子”也应当采用比喻的说 法,使之风格一致。由此可见,应当选填B项)】,情调要和谐,为划线处选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11、。 _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的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参考答案:B】 萧条冷寂 明丽绚烂,答题要领,1 把握材料的中心。 2 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 3 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

12、,主要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附:下面以1995年2000年的高考题为例做简要的分析说明。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3分)(1995年) 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 B. C. D. 【参考答案:D。这道试题,句要从话题和陈述对象考虑。的话题是“宝塔”在什么地方。句是以“宝塔”为陈述对象,两个句子的主语是“宝塔”,前后一致,表述连贯。句要从语意的连贯考虑。句中的第2句以第1句的宾语为主语,在语意上衔接更紧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