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上传人:jian****iuqi 文档编号:142205254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30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EW)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NEW)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NEW)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NEW)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NEW)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NEW)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EW)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 2014年沈阳师范大学813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 真题及详解 2013年沈阳师范大学813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 论考研真题 2012年沈阳师范大学813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 论考研真题 2014年沈阳师范大学81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考研真题及详解 沈阳师范大学 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科目代码: 813 科目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 适用专业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 教育 考生注意: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

2、在本题签及草纸上无效。考试后 本题签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合计40分) 1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2简述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3简述评价和判断改革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4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5简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做出分析,每题15分,共30分) 1“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 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请对这个观点做出分析。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三、论述题(每题40分,共80分) 1论述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之间的关

3、系。 2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论述党群关系的重 要性。 参考答案 沈阳师范大学 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科目代码: 813 科目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 适用专业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 教育 考生注意: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题签及草纸上无效。考试后 本题签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合计40分) 1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答: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中共十七大

4、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 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 力。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 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这就要求 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更加有效地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 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 现又好又快发

5、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 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 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 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

6、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 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 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2简述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答: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 命斗争中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新民主主义的 经济纲领的内容主要包括: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 要内容。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要解放农村生产力,改 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废除封建地主

7、土地所有制,进行土地革 命,实行“耕者有其田”,以扫除封建的剥削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 产,发展农民的个体经济,解放农村生产力。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 中应有之义。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 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是一种买办的封 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 容。 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 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

8、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 阶级。同官僚资产阶级相比,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系 较少。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 和经济成分,它对发展现代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因 此,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必须采取保护的政策。 3简述评价和判断改革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答: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 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 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 失成败的标准。 (1)“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的是对于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 须从

9、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 胆地闯,把注意力放到研究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才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 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有利于提高人民 的生活水平上来,不要因纠缠于抽象的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而贻误 改革的时机,从而在根本上损害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2)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则不能不问姓“社”还是姓“资”,而是必须 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明确提出的是发 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说明这个标准本身强调的是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的发展。 4简述构建社

10、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答: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 落脚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以人为本贯彻始终,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 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 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兼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 (3)必须坚

11、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 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进一步 扩大对外开放。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通过民主法治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重要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 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 谐、以稳定

12、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 安。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 用;同时要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 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 面。 上述六条重要原则,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深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谁 建、靠谁建、怎样建的问题,指明了我们应当遵照什么思想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依据什么原则统筹全局、根据什么要求推进发展、运用

13、什 么方式保证和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和基本原则。 5简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 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随着阶级关系和中心任务的变化而有 不同的性质和内容。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与以往的统一战线相比,其阶 级结构和内部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 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 盟。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 (1)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 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

14、 (2)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 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 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做出分析,每题15分,共30分) 1“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 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请对这个观点做出分析。 答:该说法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两个凡是”方针是毛泽东的接班人华国锋为了稳定形势和巩固自 己的政治地位而提出的主政方针。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凡 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15、我们都始 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出发点是好的,其目的是“强调了高举毛主席的旗 帜,稳定局势”,但实质上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个人崇拜、教条 主义的表现,背离了毛泽东思想。 (2)“两个凡是”的实质是要把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延续下去。“两 个凡是”提出后,遭到了邓小平、陈云等人的坚决反对,并引发了全党 范围内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 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了 热烈的讨论和巨大的反响。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决不是一般 哲学问题的争论,而是在思想上、理论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这场讨论 的意义和作用是伟大而深远的。首先,它使全党和

16、全国人民从教条主义 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其次,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为进一步拨乱反正和十一 届三中全会准备了思想条件和基础。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答:该说法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 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 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主要矛盾有其特定的历史内容。就人民日益增 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和层 次性,“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 性;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包括生产力水平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 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 方式的落后。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3)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要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不 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全面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