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学案教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220012 上传时间:2017-10-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学案教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学案教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学案教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学案教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学案教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学案教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学案教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寄李儋元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班级: 姓名: 学号: 2013.12. 学习目标:1.学习韦应物用比衬的手法,表达矛盾和苦闷得心情;2.学习柳宗元以哀景写哀情,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的手法,抒写愁思。资料链接:创新求变的中唐诗专题介绍“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诗坛也失去了盛唐的蓬勃气象。这一时期的诗歌,其情感基调是徘徊惆怅,哀怨感伤;其艺术风格或高雅闲淡,或雕琢炼饰;其审美趣味有外拓趋向内敛,有昂扬趋向低沉,有浓郁趋向高秀,可谓是风格种种,流派多多。中唐时期“创新”与“求变”是其诗歌的主要创作趋向,中唐的社会背景(如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科举考试的弊端以及用

2、人制度诸因素),为诗人群体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也促使不同群体形成风格各异的诗歌流派。中唐诗歌大约有以下几派:(1)以白居易和元稹为首,倡导新乐府的创作,要求“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揭露中唐社会政治的各种弊端,反映时弊民疾,在诗歌形式上只要求浅显平易通俗自然,他们的创作在当时乃至以后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派诗人,从尚奇怪,重主观的创作主张出发,着力于探讨诗歌的新的艺术形式,并且通过个人的遭遇来反映社会的黑暗。(3)韩、孟、元、白之前的中唐早期,尚有刘长卿、韦应物与大历十才子等诗人,带着对盛唐的依恋,以萧条、冷落的心境表现山林隐逸的生活情趣。(4)柳宗元、刘禹

3、锡等“元和贬谪”诗人,或借异乡山水以抒发贬谪之苦闷,或借历史古迹抒发千古兴亡之慨叹,柳的山水诗写得清淡秀丽,峻洁峭激,刘的咏史诗则豪迈畅朗。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卒于贞元九年(793)。15 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

4、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永贞元年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元和十年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初读韦诗寄李儋元锡 ,理解大意去年春天花开时节,我与您在长安分别,现在春暖花开了,又是一年。国家的前途,个人的前程,都觉得茫茫一片,自己无法预料。面对春色,心中闷闷不乐,独自睡去,- 2 -难以睡着

5、。我身体多病,想回乡归隐,自己任刺史所管辖的地区,还有逃亡流落在外的饥民,我拿了俸禄而没有使百姓免于饥寒,因而感到惭愧。听说您要来,我不断地探望,多少次月儿缺了又圆,我站在西楼上眺望,仍不见您来。 2、交流展示,合作探究:、为何从“花”写起?、“愧俸钱”可看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答: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正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伤意味。、答:正说明诗人志在有为,不甘窃位苟禄,乃是作者思想的主导因素。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

6、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三、自主学习:初读柳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理解大意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纹身的地方,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四、交流展示,合作探究:1.由诗的题目,你读到了哪些内容?2.以哀景写哀情是本诗一大特点。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哀景?具有怎样的特点?抒发了怎样的哀情?1.答:登柳州城楼,既交待了事情,已含触景生情,伤高怀远之意。寄,

7、只要设身处地,稍加思索,诗人眼望苍茫天地间,百感交集,寄关切之情于同被贬谪的漳、汀、封、连四州。2.答:“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纷乱飐”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 “江流曲回” “百越文身地”。所有这些对遭贬的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见情地把自己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愁: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情。对自己遭谪贬的哀伤之情。5、拓展迁移:重别梦得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1 这首诗叙写了怎样的离别之情?2 这首诗有怎样的意境特点?1.答:由于是再度遭贬,诗人似乎已经预感到这次分别很难再有重逢的机

8、会,便强忍悲痛,掩藏了这种隐约的不祥预感,而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诗人与刘禹锡相约归田为邻的愿望中深蕴着舍难分的别愁离恨和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 3 -2.答:以直抒离情构成真挚感人的意境,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艺术形式之中。不言悲而悲不自禁,不言愤而愤意自见。语似质直而意蕴深婉,情似平淡而低徊郁结。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西塞山怀古学案班级: 姓名: 学号: 2013.12. 学习目标:1.学习韩愈沉郁顿挫,以文为诗,叙事、写景、抒情融合为一的艺术特点;2.学习刘禹锡借古喻今,沉郁感伤,但繁简得当,直点现实。资料链接: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人著

9、名文学家、思想家。幼孤,由兄嫂抚养成人,贞元年间登进士第,先后任汴州观察推官、四门博士、监察御史等职。曾因关中大旱,上疏请免徭役租税,被贬为阳山令。后又因谏迎佛骨事,触怒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提倡仁政,在思想上排斥佛老,倡扬正统儒家思想。在文学上,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提倡古文,主张“文以载道”,所作诗歌多有社会现实的反映和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特别是在艺术上勇于创新, “以文为诗” ,对宋诗影响极大,与孟郊等人被称为“韩孟诗派”。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

10、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

11、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苏州人民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学习过程:1、自主学习:初读韩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理解大意1.翻译大意。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阳。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

12、水滨。 2.思路:诗的前四句皆叙“ ”,后四句转写“ ”。- 4 -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第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答:“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答: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云横秦岭

13、、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三、自主学习:初读刘诗西塞山怀古 ,理解大意1.翻译: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2,思路:首联:下(势如破竹) 收(不堪一击) 颔联:沉 出 (对比)颈联:人世几回(变) 山形依旧(不变) 尾联:赞叹、庆幸

14、 提醒、警戒(人世 几回可作探究,分析时引出叙史与感论) 4、交流展示,合作探究:1、首联写出了什么气势? 那两个字用得好?2、思考颔联把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作了形象地描绘?采用了什么手法?3 尾联用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作用?西塞山怀古、答:诗词前两句写西晋王濬率领着高大威武的战船,顺江而下,讨伐东吴,金陵城中的士气黯然消失。一“下”:符合地里形式-上有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西晋攻下了东吴;一“收”,东吴的望风披靡,自孙吴以来,凡是建都金陵的王朝,都相信自己占据了这龙蟠虎踞的有利地形便可以永保江山稳固。、答: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

15、一边是投向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 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 、答:吊古伤今,这断壁残垣,既是六朝覆灭的历史见证,更是分裂失败者者的象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5、拓展迁移: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 5 -1、 分析“五月榴花照眼明”一句的艺术特点。2 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答:描写榴花不正面描写,而从榴花给人的感觉写,用字生动传神,榴花能照耀人眼,而且使人眼前一亮,那榴花的鲜艳美丽,就可想而知了。诗人既写了花,也写了看花人的愉快心情、答: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进而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委婉表达诗人孤独的心境。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 天上谣学案班级: 姓名: 学号: 2013.12. 学习目标:1.学习白居易全诗用白描手法,如画家常。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2.学习李贺通过虚构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曲折地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当时社会和个人境遇的不满。资料链接:白居易(772846)所处的中唐是一个多难的时代,他从十多岁开始,即因战乱而离家四处飘泊。德宗贞元十五年(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