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营销策略}小灵通营销策略的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2199751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营销策略}小灵通营销策略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营销策略}小灵通营销策略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营销策略}小灵通营销策略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营销策略}小灵通营销策略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营销策略}小灵通营销策略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营销策略}小灵通营销策略的研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营销策略小灵通营 销策略的研究 小灵通营销策略的研究 摘 要 在中国近年的经济发展周期中,信息通信业持续快速增长,已经发展成为 国民经济重要的先导产业和基础产业。到 2003 年末,中国新增电话用户 1.12 亿户,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超过 5.32 亿户,居世界第一位,电话普及率 41.3%,其中固定电话新增 4900 万户,达到 2.63 亿户; 移动电话新增 6300 万户,达到 2.69 亿户。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和移动电 话普及率分别达 20.5% 和 20.8%。2003 年我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 51 5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8%。 其中,电信业务收入占近九成,增长了 1

2、3.9%。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统 计,中国的电信业的发展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已经名列前茅。广东作为中国国民 生产总值最大的省份,人们生活水平也比较高,对与通讯的需求也非常大。同 时近年来广东电信市场的发展也每年保持着 14以上的增长速度, 本文分析了广州电信小灵通业务发展的影响因素,利用波特的“五种力 量”模型分析了广 州小灵通竞争的格局,并也使用了SWOT模型对营销的环境 进行了分 析。比较了与主要竞争对手广州移动、广州联通之间的优劣势,在有 效细分市场的基础上,根据移动通讯业务发展的特点使用大量的数据分析了小 灵通业务发展及营销环境的特点。 为此,本文提出:由于技术上及移动通信发展的大

3、环境限制,广州小灵通 应该有节制地扩大规模。从单纯扩大用户规模以拉动业务收入的策略专项提高 每用户收入丰富产品的策略来进行发展,从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树立广州 电信移动产品的品牌,并且根据用户的不同特性使用不同的产品组合以 满足用 户的需求,通过产品组合引导用户使用能提高用户价值的产品,既达到增加收 入、利 润 的目的同时也为以后 3 G发牌以后培育 用户群体。在营销渠道 上应该加强对目前小灵通经销商的管理,根据 客户群体的消费特性,对营销渠 道进行整合:分为大客 、商客、流动客户、公众客户四个渠道进行营销。 关键词 : 目 录 摘 要 ABSRACT 第一章绪论 1.选题背景 与实际意义

4、 2.主要内容 3.文献综述 第二章电信市场与移动通讯市场情况分析 1.电信业概述 2.电信业的发展趋势 3.移动通讯市场 状况 4.移动通讯市场发展的防线 第三章广州电信 PHS 经营现状分析 1. 广州电信简况 2.广州 PHS 业务发展历程 3.广州 PHS 业务发展面临 的问题 4.广州电信 PHS 业务竞争对手的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第四章广州 PHS 营销环境分析 1PHS 营销环境 宏观环境 微观环境 2PHS 营销环境 SWOT 分析 第五章广州 PHS 营销策略 1.PHS 营销定位 2.PHS 产品组合 3.PHS 的定价策略 4.PHS 渠道策略 结论 背景分析: 1

5、、中国电信市场的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经济保持的飞速的发展,平均增长率都在 8以上,同时,随着 企业转型对与通讯的需求大增,在过去的几年中电信的总体市场保持着超过 14%以上的增 长率。同时由于中国电信 的不断发展 有资料表明,仅在 1995 年至 2000 年“九五”规划的 五年期间,通信业务收入年均增长 28.8,是同期 GDP 增长率的 3.2 倍。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网平均每年扩容 4600 万线、 新增用户 3700 万户。目前全国电话用户数已突破 3 亿户。2001 年,固定用户达 1.79 亿, 移动用户达 1.45 亿,电信业务收入 3535 亿。而 2000 年,中国电信

6、企业营 业额仅 1710 亿 人民币。所以,目前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行为不过是协调博弈的对策,它 们通过对 新业务的不断开发,不断充实,以使得自己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处于相对的优势地位。在市 场发展成熟时,相互之间达到类似于“纳什均衡”的某种均衡,形成 势均力敌的态势,在 市场中保持自己的优势,共同享有开发整个电信市场。 据统计 1999 年,通信业继续快速、平稳发展。全年完成业 务总量 3311 亿元, 比上年增长 32.1%;全年完成业务收入 2803 亿元,比上年增长 24.6%。实现利税 321 亿元。 全年完成增加值 168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2%。通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7、 重达到 2.1%。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518 亿元,比上年下降 14.5%。通信业投资占全 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达到 5.1%。 固定电话发展再创佳 绩。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 2139 万户,与去年新增 1704 万户相比,继续刷新历史最好水平,固定电话用户达到 1.1 亿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新 增 1780 万户,达到 8834 万户,占全部固定电话用户比重达到 80.3%,电话已经进入千家 万户。固定电话用户总数中:城市电话用户新增 1203 万户,达到 7463 万户,占全部固 定电话用户的 68.6%。 移动电话用户迅猛增加。全年净增用户 1796 万户,用户总数达到 4324 万

8、户,相当 于固定电话的 40%。其中:GSM 数字移动电话用户净增用户 1961 万户,达到 3829 万 户,已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 89%。其中,中国移动 GSM 数字移动电话用户全年净增用 户 1582 万户,用户达到 3308 万户;中国联通 GSM 数字移动电话用户全年 净增用户 379 万户,用户达到 521 万户,移动电话市场占有率达到 12%。 在中国今年的经济发展周期中,信息通信业持续快速增长,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先导产 业和基础产业。到 2003 年末,中国新增电话用户 1.12 亿户,中国电话用户总数 已超过 5.32 亿户,居 世界第一位,电话普及率 41.3%,

9、其中固定电话新增 4900 万户,达到 2.63 亿户;移动电话新增 6300 万户,达到 2.69 亿户。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 20.5%和 20.8%。中国已成为世界 上移动电话用户超过固定电话用户的国家之一。2003 年我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 515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8%。其中,电 信业务收入占近九成,增长了 13.9%。全国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 20.3 部/百人,移动 电话普及率达到 19.5 部/ 百人;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统计,中国的电信业的发展水平在发 展中国 家已经名列前茅。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电信业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但是随着基数的加

10、大,电信业 收入的增长速度的明显放慢也是客观事实。 2、移动电信市场的发展情况 可以说时间通讯的发展都围绕着,通信数据化、个人化、移动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中,移动通讯的发展呈现爆炸性的发展趋势。移动、联通在移动市场上形成 了寡头垄断的情况。 这些移动运营 商通过在不占优势的市场上打价格战,不断地分流和蚕食着中国电信的传统 优势市场,长 途市场。过去几年移动的发展趋势情况,联通发展趋势情况、中国电信的发 展情况。 竞争也从在同质产品竞争转移到非同质化的产品的竞争上,在话音业务上移动通讯工 具已 经成为有线通讯工具的替代品。 因此小灵通的诞生很大程度上为了以后 3G 的准备工作,但由于

11、小灵通异常的火 爆 3、广东电信市场的发展情况 “小灵通”的概念和内 涵辨析 首先,我们有必要重新探讨一下“小灵通”的内涵和概念,否则,所有争论都没有共 同的基础。“小灵通 ”不是一个技术术语,而是一个广泛流行的市场用语,泛指各类无线 市 话业务,最 早来源于个人手持电话系统(PHS),因此往往将“小灵通”和 PHS 等同, 实际上其他无线市话业务也称为“小灵通”或“大灵通”。 从概念上看,无线市话是无线接入技术的一种或是其延伸,信息 产业部最近调整颁 布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也将其归入网络接入业务。而无线接入的技术来源有三个,一 是数字无绳电话系统,二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三是专用无线接入系统

12、。目前,使用最广 泛的 PHS 系统就源于数字无绳电话系统,原来主要用于室内慢移 动通信;而 450MCDMA、1.9GCDMA、1.8GGSM 无线接入技术均源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原来主 要用于室外广域覆盖和高速移动通信系统;1.8GSCDMA 系统可以认为是专用无线接入技 术,原来就是专门为无线接入网 设计和应用的。三种技术尽管来源各异,但殊途同归,都 做了适度改造应用于接入网领域。随着实际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其应用范围开始逐渐 扩展到多个交换区,覆盖整个本地网,形成所谓的无线重叠网(RON)。从技术角度看, 则仍然属于无线接入技术中的一种或其延伸,从业务角度看则为无线市话业务。 因此,

13、无线市话既不是蜂窝移动通信业务,也不是数字无 绳通信业务,而属于无线 接入业务,三者属于三个不同层面上的技术,处于网络中的不同位置。简言之,无线市话 是在一个本地网范围内利用固定网的交换、传输和号码资源结合无线接入技术实现的终端 具备有限移动性的固话通信业务 。其底层支撑技术可以有多种,但上层业务属性是类似的, 这是地地道道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新业务,是在中国这样特殊的电信环境下的一种特殊产 物。 4、小灵通的出现 小灵通的诞生源于固网公司没有移动经营许可,不得不以无线市话的方式参与增长迅 猛的移动市场,与宽带业务一起来挽救增长乏力的固话业务。 小灵通的战略方向有两个: 选择 1:与移动运营商展

14、 开全线的用户争夺战,最大程度地发展用户,抢夺市场份 额,从高端到 低端通吃。这是两个移动运营商目前正在采取的做法。 选择 2:将 小灵通定位于 3G 前的过渡,发展小灵通的目的在于学习移动市场的运 营经验,以优质服务为中国电信未来 的移动业务事先树立优质品牌。这要求限制用户规模。 两个战略中,前者的方向是“量” ,是面向现在收入的;后 者的方向是“质” ,是面 向 3G 的。 笔者认为,小灵通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质”而不是“量” ,应该面向未来、面向 3G, 以服务水平、优质品牌为发展方向。中国 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认为, “小灵通不是蜂窝移 动通信技术,不适合开放漫游功能,也不会对现有蜂窝移动

15、通信形成很大的冲击” , “不能 不看到其技术的局限性和市场空间的狭窄,更不能盲目夸大其发展潜力,迷失我们的战略 大方向。 ” 小灵通的用户发展要不要限制 笔者认为,固网公司自己主动限制小灵通过度发展的理由有三个,要求发展小灵通的 理由有一个。 1限制小灵通过度发展的理由 (1)频率资 源 的短缺 小灵通获准的频率比较窄,在一定的通话质量上能有效容纳的用户数有限,用户数过 度发展是以牺牲通话质量为代价的。通话质量被牺牲后,用户就可能大量弃网,最严重的 可能造成整个无线市话网无法维持,一旦用户对中国电信的移动业务形成不良的印象,将 来正式上 3G 项目时,就会处于更不利的地位。 (2)小灵通过度

16、发展使 3G 面对低利润市场 当小灵通用户规模超过中国移动的忍受限度后, 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就处于博弈论 中的囚徒困境。谁先降价谁 就能获益,或至少可以避免对手降价而自己不降价的巨大损失。 囚徒困境一旦形成后,双方都认为:与其让用户和收入被对手分流,不 如被自己的低 价 品牌分流。随后,广东移动就推出大众卡来分流小灵通,波及了全球通;广东电信就推出 华夏风来分流移动用户,波及了小灵通自己的协议用户。 引发价格战有两个恶果: 威胁小灵通现在的生存。小灵通的优势就在于资费,移动电话与小灵通的资费差就是 小灵通的生存空间。小灵通的过度发展,逼中国移动降价,资费差的缩小,对小灵通现在 的生存就会造成困难。 更严重的后果是迫使 3G 面对低利润市场。小灵通的过度发展,迟早引发移动市场毁 灭性的价格战,等移动电话的价格降到和固话相差无几的时候,中国电信就 会发现,自己 苦盼多年终于盼来的 3G 移动经营许可,已经成了一块鸡 肋,面对的是一个利润较低的移 动市场。而以我国的市场容量,能允许 4 家高利润移动通信公司并存。从这个意义上说, 小灵通的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食品饮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