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湖南大学《708西方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上传人:jian****iuqi 文档编号:142193291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DF 页数:72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EW)湖南大学《708西方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NEW)湖南大学《708西方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NEW)湖南大学《708西方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NEW)湖南大学《708西方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NEW)湖南大学《708西方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EW)湖南大学《708西方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 第一部分湖南大学708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010年湖南大学609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009年湖南大学610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007年河南师范大学6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第二部分兄弟院校考研真题 2015年中山大学620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9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四川大学96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河北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中山大学618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湖南大学708西方哲学史考研真 题 2010年湖南大学609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009年湖南大学610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0

2、07年河南师范大学6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第二部分兄弟院校考研真题 2015年中山大学620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 解 一、简答题(五道题中任选四道题回答) 1分析“人是万物的尺度”命题。 答:“人是万物的尺度”由普罗泰戈拉提出,是哲学上影响深远的著 名命题。 (1)概述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指事物是对每个人所呈现的样子,事物是每个 人所感知的样子。 (2)内容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人”主要是指单个的人,也可以指一类人。普 罗泰戈拉认为衡量事物的尺度是单个人的个体感觉。 (3)评价 “人是万物的尺度”命题带有明显的主观主义、感觉主义和相对主义 色彩,反对“神是万物尺度”的神话传统和人是自然

3、产物的自然哲学传 统,把神、物、人的关系颠倒过来,使人成为衡量存在的标准、主宰万 物的力量,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典型命题,对于破 除外在的限制与束缚,启发人们重视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2普罗提诺的“流溢说”。 答:“流溢说”是古希腊晚期哲学家普罗提诺哲学的重要概念,用以 说明“一”生万物的方式。 (1)概念 “流溢说”是指“一”不动地产生其他本体的生成过程。从肯定方面 讲,“一”是绝对的同一体,是单纯而单一的神本身和善本身,是存在物 的最高原则和终极原因,是完满自足的源泉。“一”因完满而流溢,因流 溢而产生一切。 (2)内容 “一”的生成并不是主动的创造,创造是一种外

4、在的活动,“一”是 完满自足的。 “一”由于自身充盈,自然要溢出,但流溢无损于自身的完 满。“一”的生成是完善的本性所在,自满自足、产生外物又无损于自 身。 a“一”先流溢出“理智”。“理智”是“一”唯一的直接产物,具有多样 性和差异性。 b“理智”能够流溢,流出的影像是“灵魂”。灵魂是能动的、不朽 的,可以轮回,可以流溢。 c灵魂的流溢物是可感世界。可感事物有形式和质料两个方面。 形式是存在于理智之中的理念形式的影像,质料本身是独立存在、没有 任何规定性的漆黑的混沌。 (3)评价 普罗提诺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改造,将分有、摹仿变成流溢,把 柏拉图的客观理念理智化、理性思辨神秘化,创立以神秘主

5、义为本质特 征的新柏拉图主义。流溢说虽然有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但它不仅用内 在的流溢关系解决了柏拉图因分有或摹仿而遭遇的难题,而且从根本上 改变早期希腊哲学的“生成补偿”观念。 3托马斯阿奎那的“共相”问题。 答:托马斯阿奎那把共相或一般概念看作独立的客观实体,其共 相学说被称为温和实在论。托马斯阿奎那将辩证法引入共相问题的讨 论中,将共相和形式与质料、理智活动的性质与过程等问题联系起来, 历史地、辩证地说明共相的性质与特点。他提出共相分别先于、寓于和 后于个别事物的观点。 (1)内容 共相作为理念或形式,是上帝据以创造世界万物的原型。共相先 于个别事物而存在于上帝的理性之中。 当世界被创造之

6、后,共相作为事物的形式或本质不可能脱离可感 事物而存在。共相寓于个别事物之中。 共相作为普遍概念,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是理智的抽象结 果。共相后于个别事物而存在于人的理性之中。 (2)评价 托马斯阿奎那把柏拉图的理念论、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亚里士 多德的实体学说以及安瑟尔谟的极端实在论、阿伯拉尔的温和唯名论等 观点巧妙地调和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共相”学说。 坚持实在论者关于共相比个别事物更加真实、更加实在的观点。 承认唯名论者关于共相在现实世界中只能寓于可感事物而存在的 观点,具有极强的理论解释力。 5如何理解黑格尔的“真理是全体”。 答:黑格尔批判了近代西方哲学认识论优先的原则,反对独

7、断论、 怀疑论与折中主义,认为真理不是对个别事实的简单判断,哲学的真理 是科学,“真理是全体”。 (1)概述 “真理”是指通过目的的实现而达到的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他认为真 理是“客观性与概念相符合”,真理是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历史上后起 的体系要比先前的体系更加高级,这些体系都是真理的一个环节。 (2)特点 真理是全体,概念本身是一个整体,客观性在没有达到与概念符 合之前是零星的、分散的、片面的,不能视为真理。 真理的整体性决定它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层次和矛盾关系,是对 立统一的、具体的,具有“自己运动”的冲力,抽象的东西不能视为真 理。 动力使真理成为一个不断发展运动的历史过程,从“自在”到“

8、自 为”并最终抵达“自在自为”,静止僵化的东西不能视为真理。 (3)评价 黑格尔建立起以“真理是全体”为基础的集大成认识论体系。他承认 康德的先验统觉原理正确地说出一切意识的本性,肯定费希特的功绩是 从主体的能动作用中引申出逻辑范畴的系统,肯定谢林看到真理是主体 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统一,认为这是哲学思维唯一正确的出发点。 二、论述题 1晚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如何批判早期柏拉图的“理念”。 答:(1)晚期柏拉图对早期柏拉图的“理念”的反思 晚期柏拉图对理念论的反思主要集中在巴门尼德篇的前半部 分,柏拉图以巴门尼德作为自己思想的代言人,打着批判“少年苏格拉 底”旗号,以“分有说”为批判对象反思自

9、己早期和中期的一些基本论 点。 关于理念的普遍性问题 柏拉图的理念论具有浓厚的价值含义,认为每类事物都有一个同名 理念作为存在的根据,但他又否认任何事物都因理念而存在。 关于理念的被分有问题 柏拉图认为事物分有理念而存在,事物对同名理念的分有采用整体 分有与部分分有。但其困难在于,理念的首要特性是单一完整性。这使 得柏拉图对分有说本身是否成立的问题感到疑惑。 关于理念被摹仿的问题 柏拉图认为万物摹仿理念。但其困难在于,如果理念与分有它的事 物类似,就会引出新的理念,这种新理念会不断的出现。 关于理念、神和人的关系问题 柏拉图认为如果分有说和摹仿说都不成立,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的 联系就会割断,就

10、会推出两个无法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结论。 a本来是作为认识对象而设立的东西现在由于各处一域竟然无法 认识,它不再具有意义。 b神作为主人不能统治我们,神的知识不涉及我们或我们世界的 任何事情。我们的权威不能伸展到神,我们的知识不能知道神圣的事 物。如此推论,神不是我们的主人,不知道人类的事情。 (2)亚里士多德对早期柏拉图的“理念”的批判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批判集中于“分离学说”,其要点有: 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理念型相是无用的设定。 a设定理念型相的目的是为了解释个别事物具有共同本质或普遍 性质的原因,但设定理念型相却达不到这一目的。因为理念型相实际上 是与个别对象同名的类。亚里士多德认为把逻

11、辑上的类概念看成独立存 在的理念型相既无必要,也无用处。 b理念型相并不变动,不能解释个别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不能解 释可感的性质,不能解释个体对它们的依存。运动和变化是绝对的,不 变的存在是相对的。 设立分离的理念型相的理由难以成立。 认识内容与认识对象并无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 “分有”只是对“实体”的分有。 柏拉图却让非实体性东西也具有理念,这使得“分有”变成空谈。他 认为柏拉图的“分有”说陷入无穷倒退,称为“第三者”问题。 2比较安瑟尔谟和笛卡尔对上帝存在的证明。 答:(1)安瑟尔谟对上帝存在的证明 安瑟尔谟是一位极端实在论者,他认为共相不仅存在于人们的思想 中,而且更是先于和独立于个别事

12、物而存在的客观实体。安瑟尔谟从上 帝的概念直接推论出上帝的存在,被称为“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 院哲学家”。 推理过程 上帝是不能设想比它更完满的东西,不能设想比它更完满的东西不 仅存在于思想中,也存在于实际中。因此,上帝存在。 评价 从实质上看,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只是一种形式主义,是一种诡 辩,缺乏真正的逻辑说服力。但是,他第一次试图用严密的辩证法或逻 辑来证明靠信仰来保证的神学命题,开创经院哲学逻辑论证的风气。 (2)笛卡尔对上帝存在的证明 “上帝存在的证明”是笛卡尔形而上学的第二原理。 推理过程 从“我思故我在”命题中提取出“清楚明白”这一标准,阐明不完满 的“我”不可能产生完满的

13、上帝观念,从“我”的上帝观念中推出上帝存 在。 内容 a虽然可以通过怀疑来确定“我”的存在,但也表明“我”的存在并 不完满。“我”是一个不完满的、有缺陷的实体。 b无中不能生有,比较完满的东西不可能源自比较不完满的东 西。 c上帝只能源于一个更加完满的本性。有一个比我更加完满的存 在将完满的本性放入我的心灵之中,这个完满的存在就是上帝。 评价 笛卡尔把自我意识置于上帝之上,只是在理论需要时才借用上帝的 权威来确保从自我意识向二元论世界的过渡。 (3)二者的比较 不同点 a两人心目中的上帝有所不同。 第一,笛卡尔通过上帝存在来解决心物二元论的一致性问题,建立 起唯理论大厦。 第二,安瑟尔谟通过逻

14、辑论证的方式摆脱教父哲学对上帝存在和其 它神学命题的传统信仰。 b自我的确定性与上帝存在的确定性有所不同。 第一,笛卡尔从自我的确定性推出上帝存在的确定性。 第二,安瑟尔谟从上帝存在的确定性推出自我的确定性。 相同点 笛卡尔与安瑟尔谟都认为上帝这个完美的东西必然地包含着存在。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9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 解 一、名词解释(10分9,共90分) 1唯名论 答:唯名论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主要派别之一。经院哲学研究的主 要问题是共相和殊相,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围绕“共相”问题, 中世纪经院哲学分为实在论和唯名论。唯名论认为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 的存在,共相只是概念,并没有实

15、际存在的意义。唯名论否定共相的独 立实在性,从根本上威胁到基督教的正统神学和教会权威。唯名论坚持 把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相分离的做法,在客观上推动着近代经验哲 学与实验科学的兴起。 2实体 答:实体是指神或自然。斯宾诺莎认为实体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 而被认识的东西。他反对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认为只有神或自然一个 实体。实体是无限的,它不可以被别的东西所限制;实体是自因的和永 恒的,它不能被别的东西所产生。宇宙间只有一个不动、不变的绝对无 限的实体。斯宾诺莎将唯理论进一步向前推进,用自然主义的唯物主义 一元论取代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 3感性 答:感性是指人的认识的接受性,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认识能

16、力,是 最起码的认识能力。康德把知识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层次。感性 知识由两种成分构成: 用来接受的先天直观形式,即空间和时间形 式; 通过自在之物刺激感官而后天获得的直观的质料,包括知觉、印 象、感觉等。康德认为空间是外感官的形式,时间是内感官的形式,一 切外部现象最终都要纳入到内部来感知,时间是感知一切内外现象的先 天直观条件。 4百科全书派 答:百科全书派是指在18世纪参与由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 (全称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编纂工作的法国启 蒙思想家。狄德罗是反宗教迷信、树立理性的思想领袖,主要代表人物 还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孔狄亚克、拉美特利、狄德罗、达朗贝 尔、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他们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思想潮流,影响 着当时法国每个有教养人士的基本信念。他们在社会政治领域的贡献掀 起启蒙运动的高潮。然而,百科全书派启蒙思想家们的哲学观点各不相 同,他们并不属于某一个统一的哲学流派。 5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戈拉提出的著名哲学命题,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