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社会实践报告范文集锦9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2193250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4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社会实践报告范文集锦9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实用】社会实践报告范文集锦9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实用】社会实践报告范文集锦9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实用】社会实践报告范文集锦9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实用】社会实践报告范文集锦9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社会实践报告范文集锦9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社会实践报告范文集锦9篇(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社会实践报告范文集锦9篇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收集的社会实践报告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地处鄂西北中心城市十堰,作为鄂西北唯一一所高等学府,汽院学子关注贫困山区教育问题也算是一种责任。尤其是随着“十一五”关于山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新政策的出台,明年正式启动的大背景之下,我们的公益活动势必也会随着调整工作中心。 在此一年,由绿色使者协会、武术协会、学生创业中心共同发起的“春蕾行动”就实实在在地投入到了关爱贫困山区,关心义务教育的行动中来,事实上,在此之

2、前学校已经开展过多次类似的活动,但是,学生组织的公益活动无论在组织上还是在宣传上难免会有不足,基于这一原因,为了更好的开展学生公益活动我们有必要利用暑期的时间开展这次以“关爱贫困山区,关心义务教育”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 活动的具体开展:20xx年7月20日8月4日 活动的总结汇报:20xx年8月10日9月4日 1、调查鄂西北贫困山区教学及贫困生学习状况; 2、调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以往社会实践的效果,以了解学生义务支教助教的可取之处以及发现出现的问题继而形成一套适合鄂西北地区高校开展公益活动尤其是义务支教方面的可行方案。 4、(方案) 5、(完善的春蕾方案) 1、了解当地政府和人民对大学生义务

3、支教助教活动的看法 2、了解活动当地教育教学的基本情况; 3、走访受资助学生家庭 1、通过此次活动的宣传,让十堰市周边了解十堰高校对山区教育问题的关注,进而引导社会各界的关注; 2、加深组员对山区教育所处困难的了解,让大家深切体会到他们所做的义务支教所代表的的更深层次的作用; 3、在活动中培养协会后备力量;促进汽车学院关注社会团体尤其是青年志愿者关注社会的意识,提高我校公益活动开展的实际意义。 “春蕾行动”简介 20xx年4月份由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生创业中心、武术协会、绿色使者协会以及机械系家教中心四个学生社团联合举办的由全院大学生自愿参与的爱心活动。 该活动受到校方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本活动的

4、主要扶助对象张湾区花果街办小岭小学,且该活动的性质是长期的。 1、主要帮助形式: (1)、汽院大学生志愿者在课余时间到小岭小学义务授课,以一帮一的形式到孩子家家访 (2)、定期在汽院进行公益募捐 二、书本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本子自愿改摊派。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更新速度反映到孩子们的身上的是书本更新的速度也在加快。应该是出版社名字变换的速度在加快。是一种幽默却是一种黑色幽默。小岭孩子的贫困让那些老师想到了弄批公用图书的想法,无奈的是一年一种教科书。 为了让孩子购买作业本学校统一订购作业本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可对于小岭的孩子与门来说却是一种压力。我们开展春蕾行动一来一直在为小岭的孩子们捐赠着本子。为学

5、校与那些孩子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当我们再去回访时:学校给我们的答案是本子最好在捐赠了,免的浪费。我们感到很疑惑,直到老师们解释我们才晓得原来是当地 _门下发的本子并从老师的工资中扣除的本子的费用,指标完不成老师下个月就要饿肚子了,可怜的是那些孩子们了。也可怜了我们捐本助学的苦心了。 让孩子们购买 _门订制的本子是件好事,一是可以统一学生消费水平避免了孩子攀比的心理。二是统一了本子规格,方便了老师的批改作业。好事一件,可难免有不适合的地方存在。 三、大政策与小地方的不相容。在我们国家, _门为了在贫困地区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减轻人民的负担,一直在推行“两免一补”的政策,人民群众拍手叫好。十堰市也规定

6、自07年元月一日,全市非城区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深得人心。可叹小岭属于张湾区,使市区的一所小学,贫穷的小岭生错了地方。在大政策的普及上也难免会有小的不注意的细节。 暑期的调查,我们了解了在义务教育与希望工程中的一些不注意的细节,也坚定了我们做好此相活动的决心。以小岭为平台,以调查为支点,用我们有限的能力,为鄂西北贫困地区的教育尽我们能尽的努力。(吴士亮) 活动日记(三) 7月21日星期五 再走一次上学路 第一天的调查让我感触太多,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仅仅是一群很小的孩子却克服了那么多的困难,没有完全的课本,没有音乐、美术、英语老师,尤其是每天都还要起早摸黑步行两三小时上学,这令我们每一位都感

7、到深深的震撼。为此,调查边远学生的过程,我们其实也是在走一次上学路。 第一天因为时间太紧而没有走访到先前联系好的几位学生,今天我们直奔目的地。 之前有过一次经历,所以这次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说实在的,我并不是很相信那些数据:每天五点半起床,每天至少步行一个半小时他们还那么小,我们很好奇,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有如此毅力。 先把小岭小学方滩乡的路径介绍一下:从王湾入口计算,步行至小岭小学需一个半小时,除去入口处一段路有些吭洼之外,其他路段总得上还好。从小岭村至方滩乡途径渔家村等山村,沿途都是盘山公路,一直上坡,很少有人家更别提店家。 然后把我们的装备介绍一下:每队员一辆自行车,一旅行包,简单的伙食。条

8、件上比步行强多了,所带物品的分量上也比走山路的学生少多了。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上路了。 因为已经知道了需调查学生的地址所以我们不担心路上会走岔了。开始的时候倒是心情不错,竟觉得沿途风景不错挺有一方风味的。其实这只是刚开始的一段而已,一直的上坡上坡,绕过一个弯还是一个弯盘山公路也像飘带似的,把我们也飘晕了。都说走上路就是这个样子,山头之上又是一个山头。庆幸的是道路算得上平整,不幸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头越来越高,上坡也越来越陡,我们吃的喝的也快消耗殆尽,要命的是山路绕啊绕个没完,人家见啊见不着一家,精神也越来越接近崩溃放弃吧?放弃吧!打道回府算了?当时心一横还真的回来了。可是我们不能,更不

9、应该,这就是上学路啊,二十好几的人怎么连这点苦头都持不了呢,况且这就是小学生每天走的路啊! 开始之后的半小时我们一群就是在这种矛盾挣扎中反复前进的,不断的自我提醒中不断的激励自己也在这种激励中更加地佩服那些学生的坚强毅力。从小岭村出发,我们骑行了一小时到达渔家村,而这还不到整条路线的一半,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每天步行一个半小时绝对是不实际的。 ,展翅希望20xx年湖北汽院社团联暑假社会实践报告(bi 在渔家村做一简单的休整后,我们继续上路。 之后的一段路更加恐怖,竟全是陡坡,这不禁让我们产生了后怕,但是我们不会放弃。 接下来的四十分钟步行我们到达了山顶,也算走过了最艰难的一段了。站在山顶,隐约地

10、可以见到远处三三两两的人家,这让我们无不感到欣喜万分,上学路也算走了一遭。 回来后细想,那些学生每天一来一回,是什么驱动他们一直坚持并且从不抱怨的呢?调查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如果没有小岭小学,那么他们可能要走很远的路,他们已经很感激了。是啊,小岭小学是这地区唯一的一所小学,尽管中间还有一座大山隔着,几年前听说小岭小学要被撤,这些村民是多么得替他们的孩子担忧啊。考虑到这些山中孩子才勉强保留了下来,这也是小岭小学之所以开课不齐的一部分原因。相比学校被撤,多走些山路又算得了什么。 “山里的孩子不比山外的孩子,苦点累点不算什么”只是我们采访中一位家长的话。他们不去和人家比,相信努力之后才会又收获。听说

11、小岭小学也开设英语课了,他们却然不懂,但是充满感激。在小岭能让他们的孩子学到更多,真的,对他们来说每天起早点,每天多走些上路又算得了什么。 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好,这是每一位家长的心声;希望自己能学好,这是每一位小岭的孩子奋斗目标。试想,如此这般,长途跋涉怎么能阻挡他们的上学梦。 我们每一位被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也要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这就是“在走一次上学路”的最大感受吧。(叶忠平) 暑期调查小岭小学的相关数据: 教学信息: 1、0607学年:小岭老师考虑到学生走上路的危险,将替每一位学生办保险。 2、0607学年:小岭小学还需要汽车学院“春蕾行动“的大力支持,继续开好音乐、美

12、术、英语 3、学费问题:小岭小学因为地处十堰市区,暂时不实行国家学费减免政策。 12年级学费200元 36年级学费180元 生源信息: 小岭小学总共61人,贫困生有19人,有20多人家庭离学校较远,上学很不方便 调查到的部分优秀学生 _: 史金萍郭小丽余来岳 调查到的部分贫困生 _: 朱仙丽渔家村4大队 孙天赐/8组 史倩(地址不详) 调查当地村民,地方部门不在统计范围内 2、预期达到效果 (1)、通过大学生自愿者的授课,让孩子们接受一些大山之外的新鲜事物和先进知识 (2)、通过捐赠及一帮一解决小岭小学的一些实际困难 (3)、通过在汽院内的宣传,借助十堰媒体的报道,呼吁全社会区共同关注贫困山区

13、的学生 (4)、通过此次活动的长期落实,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作为一名 _员所应具备的素质意识,积极配合学院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践行荣辱观 3“春蕾行动”口号 爱纳百川川聚于点滴 小岭小学介绍 小岭小学位于十堰市二零厂入口内的小岭村,目前在校学生69人,老师6人。学生大多数更为偏远的山区及随父母移居的外地人,最远的孩子要走18里山路,花费1个小时才能到学校上课。他们上学的年龄普遍比外面的孩子晚1岁,但他们的接受能力不如外面的孩子。因为所处地理位置使得他们家境贫困,学校也没有任何的软硬件设施来辅助学习,更没有课外书籍来开阔眼界,长期处于一种信息闭塞的状态中。 那里的老师大多数是老年教师,其中年纪最大的56岁,还患有腰椎盘突出。唯一一位女教师李校兰,40多岁,在孩子的眼里就是一位慈母,负责住校孩子们的食宿。一周的5个工作日中她一步都不能离开孩子们。而自己只能周六回家和家人在一起团聚一天,周日下午就要搭一个小时的车到学校 学校附近的交通不便,教学设施简陋,环境差,老师们没有任何的娱乐设施。每到夜晚,我们看到的是灯光下的老师正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或备明天的课,直到深夜,陪伴着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