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上传人:jian****iuqi 文档编号:142192744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DF 页数:93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EW)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NEW)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NEW)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NEW)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NEW)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亲,该文档总共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NEW)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EW)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 2009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2012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2013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2014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2016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2017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8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70

2、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含部分答 案) 2009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704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一共40分) 1朴素唯物主义 2相对静止 3矛盾的普遍性 4度 5先验论 6机械决定论 7经济基础 8人民群众 二、问答题(从下面5道题中任选4道题,每题15分,一共60分) 1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能够成为哲学基本问题? 2试述现代科学是如何揭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的。 3试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当中所起的作用。 4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5如何评价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从下面3道题中任选其中2

3、道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家共产主义运 动进入低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规律,说明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 象,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事业应该持何态度。 21978年,中国掀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由此拉开新时期思想 解放运动的序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根据何在?在当 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一讨论有何重大意义? 3举例说明,马克思是如何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历史与逻辑的统 一的方法来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的。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一共40分) 1朴素唯物主义 答:朴素唯物主义,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 哲

4、学学说。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 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 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素唯物主义是依据直观经验和比较粗浅的 自然知识所作的理论概括,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带 有一些猜测的成分。因此,它有直观性的特点。 2相对静止 答:静止即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 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相对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一是指某 种特定物体在空间上相对于其他物体没有发生位置移动,二是指事物处 在量变阶段,没有发生质变。 3矛盾的普遍性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的共性、矛盾存在的绝对性。这种

5、思想是对 客观世界直观的结果,带有猜测的性质。近代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以思辨 哲学的形式在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总结了当时的科学成果,系统地阐 发了矛盾为一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学说,并将它贯彻于自己构造的逻辑 体系之中。 4度 答:度是质和量的互相结合和相互规定,关节点是度的两端,是一定的 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度是关节点范围内 的幅度,在这个范围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突破关节点,事物的质就 要发生变化。量变与质变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就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 超出了度。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要把度和关节点、临界点区分开 来。在实践过程中,要掌握适度的原则,要学会把握分寸。 5先验

6、论 答:先验论出现在19世纪30年代和19世纪40年代。先验论是一场出现在 美国的年轻知识分子中的运动,这场运动强调了人的善良品质、创造 力、以及自我发展的潜力。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被认为是先验论的领 导者。先验论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同唯物主义反映论根 本对立。其认为人的知识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它是 先天就有的,亦称先验主义、唯心主义先验论。 6机械决定论 答:机械决定论亦称“形而上学决定论”。只承认一切事物具有必然性、 因果制约性和客观规律性,否认偶然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哲学学说。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最早提出,“一切都遵照必然而产生”,承认偶然是对 原因的无知。后出现

7、具有机械决定论倾向的各种过渡形式,如视觉的光 学决定论和几何决定论。近代因受机械力学和形而上学方法论的影响, 成为17世纪欧洲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 7经济基础 答: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相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 展。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生产力决定了经济基础,社会生产 力发展到什么程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 概念。与“上层建筑”相对,是社会结构两个基本层次之一、社会生活两 个基本领域之一。 8人民群众 答: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 们。在阶级社会中,它包括

8、一切对历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 和社会集团。人民群众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 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但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历史时期,人民群众 的主体,都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劳动知识分子。 二、问答题(从下面5道题中任选4道题,每题15分,一共60分) 1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能够成为哲学基本问题? 答:(1)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 到的问题。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就是人作为主体与客观世界相 互作用的过程。没有存在和思维关系的发生,任何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 动都不可能实现。 (2)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

9、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 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 律在内的整个世界的规律奠定基础。 2试述现代科学是如何揭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的。 答: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 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 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 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

10、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 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3试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当中所起的作用。 答: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 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 到发展;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物之所以能够转化, 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 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地向

11、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 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 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 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4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 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 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

12、基础 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 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坚持了这一点,就是 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 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5如何评价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

13、(1)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 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按其发挥作用的性质,历史人物有些起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作用,有 些起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作用,有些历史人物起作用的情况应做具体分 析;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的历史任务往往是由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人物 首先发现或提出来的。 (2)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 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必然带有时代的特征和历史 局限性; 阶级社会中的历史人物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特定阶级关系的制约,要反 映或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根据历史人物所具有的历史特征和阶级特点,唯物史

14、观主张评价历史 人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三、论述题(从下面3道题中任选其中2道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家共产主义运 动进入低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规律,说明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 象,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事业应该持何态度。 答:(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确实是国际社会主 义运动的重大挫折,许多曾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又回到资本主义 的轨道,世界上坚持走社会主义的国家更少了; (2)这并不表明资本主义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仍然存在,其最根本的社会弊端仍然无法自我消解,

15、 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表明,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以及形成两 大对立的冷战格局不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形式,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必 须一种全新的形式进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在探索中遇 到的挫折,是社会主义获得新发展所付出的代价。 (4)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态度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只有在它的指导下,才能正确分 析本国的情况,把握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要求人们依据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不断结合变化了的情况,探索 并解决社会主义新问题。 探索社

16、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 相结合 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马 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各国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 本国现实的实际相结合中,必须“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 移”,走自己的路。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都不能闭关自守, 让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 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社会主义各国要想探索一条保证社会主义事业顺 利推进发展之路,必须合理学习和借鉴别国发展模式的优长。 21978年,中国掀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由此拉开新时期思想 解放运动的序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根据何在?在当 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一讨论有何重大意义? 答:(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主要在于它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 点。 实践作为主体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与主观世界相关,是人们有意 识、有目的的活动; 实践能够将人的本质力量通过物质工具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