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案】高中语文《西塞山怀古》教学课件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182909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教案】高中语文《西塞山怀古》教学课件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优化教案】高中语文《西塞山怀古》教学课件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优化教案】高中语文《西塞山怀古》教学课件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优化教案】高中语文《西塞山怀古》教学课件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优化教案】高中语文《西塞山怀古》教学课件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教案】高中语文《西塞山怀古》教学课件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教案】高中语文《西塞山怀古》教学课件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西塞山

2、怀古,唐刘禹锡,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擢进士及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素善诗,晚年尤精,与白居易交往甚密,人称“刘白”,白居易尝以诗推刘禹锡为“诗豪” 。 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有刘梦得文集。,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

3、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1.风俗风情诗,2.咏史怀古诗 石头城“ ” 乌衣巷,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3、抒愤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沙始到金。,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

4、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始闻秋风:“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诗,写了酬乐天咏老见示回赠:“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4、政治讽刺诗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绝句: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落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四)艺术特色 (1)雄豪苍劲的风格 (2)议论精深,刻画熨贴 (3)众体皆备,七言律绝尤佳 (4)善学民歌,情词兼美,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

5、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濬( ) 幡( ) 荻( ),jn,fn,d,石头城: “金陵”的别称,即现在的南京城,它前枕长江,后傍钟岭,壮丽险峻,位置重要。 战国时,楚国人称南京为“金陵”这是南京为金陵的最早得名; 三国时,东吴孙权定都南京,在南京西郊石头山上修建城郭、宫殿,并更名为“石头城” 东晋时,石头城续为国都; 六朝时,宋、齐、梁、陈亦相继在此定都,金陵故又有“六朝古都”之称; 经六朝繁荣,唐初高祖武德元(626年),唐定都长安,石头城废弃。,石头城的桑变,西塞山怀古赏析,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诗人立于西塞山(今湖北大冶东长江南岸)旧时的战垒之上,面

6、对滚滚长江,并没有直接描写当地风光,而是引西(益州)接东(金陵),贯今通古,一开篇就以苍凉辽远的意境将读者深深吸引。让秦始皇都害怕的“金陵王气”,在晋国大将王濬沿江东下的浩浩大军面前,却黯然失色,孙坚、孙策、孙权父子历尽艰辛所创基业一朝化为乌有,东吴政权的垮败转眼间成了历史。,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煞费苦心的“千寻铁锁”也不能挽回败局,不情愿地沉入江底,吴军望风而逃,石头城上投降的旗幡早已高高挂起。“沉”和“出”二字分别点出孙吴政权气息奄奄、日薄西山之颓势和垮败时的惊慌失措之丑态,用得传神精道。,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诗到这里才点到西塞山,前面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

7、西塞山,从而大大开拓了诗的境界。诗人不去描绘眼前西塞山如何奇伟竦峭,而是突出“依旧”二字,亦是颇有讲究的。山川“依旧”,就更显得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现出一个“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再过金陵)的意境。,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前句宕开一笔,直写“今逢”之世,第八句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 。这里含蓄委婉地表达出诗人不随波逐流的冷静头脑和关注天下兴亡的赤子之情,使得纵论千古的豪放中回荡出一股感人至深的沉郁之气。,刘禹锡的这首诗,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诗人好象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并非如此,翻一翻历史,便知道在唐宪宗时期曾经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不过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公元八二一年到八二二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这个六朝覆灭的教训,对于当时骄侈腐败的唐王朝来说,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西塞山怀古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