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天冲刺】高考语文二轮三轮总复习专题学案 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课标专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182749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PT 页数:193 大小: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0天冲刺】高考语文二轮三轮总复习专题学案 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课标专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93页
【60天冲刺】高考语文二轮三轮总复习专题学案 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课标专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93页
【60天冲刺】高考语文二轮三轮总复习专题学案 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课标专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93页
【60天冲刺】高考语文二轮三轮总复习专题学案 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课标专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93页
【60天冲刺】高考语文二轮三轮总复习专题学案 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课标专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0天冲刺】高考语文二轮三轮总复习专题学案 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课标专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0天冲刺】高考语文二轮三轮总复习专题学案 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课标专用)(1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五 诗词鉴赏,专题五诗词鉴赏,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与辽宁卷高考诗歌鉴赏考点分析一览表,专题五 考情分析,专题五 考情分析,专题五 真题演练,1 201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1分) 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 黄庭坚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 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1)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上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答:_ _ _ (2)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

2、,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答:_ _,专题五 真题演练,(1)【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答出画境的,给2分;答出想象中的真景的,给2分;答出从画面引出想象中的真景、再返回画面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专题五 真题演练,【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意象),理解诗歌大意的能力。画境就是画面所画的情景,真景是指真实的现实生活,前者是指

3、艺术情景,后者是指现实生活情景。通过解读诗歌可知,其前三句作为画境,最后一句作为真景。因为画面逼真、栩栩如生吸引作者入境,直到朋友提醒才返回真景,走出画境,这样才能准确理解画境与真景之间的关系。,专题五 真题演练,(2)【答案】 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之处,但其实却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的一种独特感受,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答出诗表面上看不合理其实很高妙的,给2分;能作简要说明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给分),专题五 真题演练,【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领悟诗歌艺术特色和诗的趣味性。如答

4、“不恰当”,可从诗歌的高妙之处是观画者被吸引进入画面境界因而勾起思乡之情,来衬托画的逼真和绘画者技艺的高超。诗的趣味性就在于欣赏者与绘画者产生了共鸣,共鸣的结果是欣赏者误以为这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这完全符合艺术的表现方式。那种认为“太过、太夸张”的人,其实是理解浮于表面,未领会该诗艺术的妙处与佳趣。当然,学生只要答出其中一种即可,可以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也可以认为前人的说法不恰当,只要言之成理,都可给分。,专题五 真题演练,【诗歌赏析】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早年以诗文师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

5、,世称“苏黄”。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惠崇的山水、花鸟饶有情趣,王安石、苏轼都有诗题咏他的画作,苏轼的七绝惠崇春江晚景更是脍炙人口。,专题五 真题演练,题郑防画夹共有五首,是黄庭坚题咏郑防画夹中作品的诗,这是第一首。郑防是藏画的人,画夹大概相当于现代的集锦画册之类。诗的大意是:惠崇画的烟雨归雁图,(让我仿佛)坐在了我(喜爱的)潇湘洞庭(的浩渺湖波)之上。想要呼唤扁舟(载我)归去,老朋友说(这)是丹青(画作)。这首诗前三句写的是湖中景致及景色之动人,待到诗人欲唤舟回乡时,方明白并非真景,原来是画。前三句的烘托作势,目的全为闪出最后一句,足见颇费匠心,深析透辟,即以意胜。诗的首句六字,既点明画的

6、作者,又描绘出画境。画中景物并非只有“烟雨”“归雁”,但作者却有意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诗中给人们展现了一幅烟雨归雁图。二三句承上,一气而下,写因,专题五 真题演练,欣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恍惚之间,好像坐在潇湘、洞庭的烟波之上,目送行行归雁,乡情油然而生。诗人很想唤一叶扁舟,回归故乡。第三句中的“唤”字,有的版本作“买”。“买”字不如“唤”字灵活。这三句不仅笔致疏朗轻淡,传写出画中的“虚旷之象”,而且化画境为实境,融入思归之情。第四句从前三句中跌落,描写诗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忽听得友人说:“这是丹青!”才恍然省悟,知道错把画境当作真景。这样结尾,峰回路转,饶有情趣。,专题五 真题演练,“诗

7、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郭熙林泉高致),诗画有相通之处。因此,诗歌可再现画境。但以诗题画,一般不宜于全写真境,更不宜全写画境。全写真境,变成了山水景物诗,不能称其为题画诗;全写画境,用诗句一一描述画中景物,无异于舍弃诗歌的想象和抒情之长,容易写得呆滞。黄庭坚这首诗,便学习了杜甫题画诗的手法,使画中之景与画外真景水乳交融,并同自己的感情发生交流。诗歌的高妙之处是观画者被吸引进入画面境界从而勾起思乡之情,来衬托画的逼真和绘画者技艺的高超。,专题五 真题演练,2 2011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骤雨 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翻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

8、住溪西曲,侵晓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专题五 真题演练,(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答:_ _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答:_ _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 答:_ _,专题五 真题演练,(1)【答案】 “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的知识。解答时首先要字不离句。任何一个汉字都无所谓好坏优劣之分,但一进入具体的语境中,则优劣可辨。还要联句

9、分析。正因为字不离句,所以在赏析某个字时,必须联系其所处的相应句子来分析。答案要有以下几部分:形式上要点明或修辞、或活用、或手法等等,内容上要分析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效果上可从诗中形象(诗人自己或诗中他人)角度分析效果表达得怎样。,专题五 真题演练,(2) 【答案】 “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的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炼句的知识。分析句子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如本题的“骤晴”“绿”,深挖其内涵和效果。,专题五 真题演练,(3) 【答案】 示例一: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

10、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示例二: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构思、思路和语言表达方面的知识。虽说这类习题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主流的分析、专家的观点我们绝对不可弃之一边。分析要结合全诗进行,整体考虑。,专题五 真题演练,【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牧童眼中的农村夏日急雨之壮观,富于生活情趣。牛尾的乌云如浓墨泼洒,牛头的风雨急如水车,波涌轴翻。顷刻之间,怒涛汹涌卷上了沙滩,就像千军万马,阵阵吼声如飞瀑鸣雷令

11、人心寒!牧童家住溪西曲,清早骑牛去溪北放牧。慌忙中冒雨渡溪返村,没想到暴雨骤停,又绿了群山。本诗语言不事雕琢。通俗易懂的比喻,使人觉得朴实清新;平淡无华的语言组合又极富有生活情趣。本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一个“骤”字。暴雨来得“骤”,去得也“骤”。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不断转换来描绘这壮观的景色。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景,在作者的笔下自然地表述了出来,使人读罢为之叫绝。,专题五 真题演练,3 2011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海楼晚景 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

12、紫金蛇。,专题五 真题演练,(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各异,登城写的是_,望海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 答:_ _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答:_ _,专题五 真题演练,【答案】 (1)濛濛细雨 (2)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3)刘诗用“雨映寒空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

13、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专题五 真题演练,【解析】 登城中“半有无”意思是“空中细雨丝丝,若有若无”,与“疾风骤雨”相对,自然是“濛濛细雨”。“浅深山色高低树”这句诗非常巧妙。住在江南,自然知道山色浅深是如何的浅深、树木高低是怎样的高低。这一句话,勾勒出作者所在的小城的景致:四周重重叠叠的小山,山上那高高低低的树构成的树丛,层层叠叠,都在微雨后尽显丰姿!望海楼晚景中的望海楼,在杭州凤凰山上。在开头,作者看到一阵横风吹雨,直扑进望海楼来,很有一股气势,使他陡然产生要拿出好句来夸一夸这种“壮观”的想法;不料这场大雨,来得既急,去得也快,一眨眼间,风已静了,雨也停了。理解时,要抓住“横风吹雨”“雨过潮平”“电光时掣”等关键词句。,专题五 真题演练,4 2011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