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氦气检漏方法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42164460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5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氦气检漏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氦气检漏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氦气检漏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氦气检漏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氦气检漏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L/T 26420变压器氦气检漏方法 A.1渗漏及检漏的基本定义真空系统容器或器件的器壁因材料本身缺陷或焊缝连接处存在孔洞裂纹或间隙等缺陷外部大气通过这些缺陷进入系统內部致使真空系统容器或器件达不到预期的真空度这种现象称为漏气,造成漏气的缺陷称为漏孔,或渗漏点。漏孔尺寸微小形状复杂无法用几何尺寸表示因此在真空技术中用泄漏率来表示漏孔的大小。通常,泄漏率是指在某容器的固定空间内,在单位时间里真空度增加的差值。泄漏率的单位是PaL/s(帕斯卡升秒)或mbarL/min (毫巴升/分钟)。A.2氦气检漏的原理氦质谱检漏法是根据质谱分析的原理,以氦作探索气体,对各种需密封的容器的渗漏点进行快速定位和

2、定量检测的理想的方法。因氦是隋性气体,对大气无污染,使用安全;氦原子量小,易渗透过任何可能存在的漏点,检测灵敏度高、速度快、适用范围广;加之氦在大气中含量少(仅万分之五),离子质量与其它气体离子质量相差很大,不易受干扰,不会错判。与当今诸多检漏方法(如气泡法、卤素检漏法等)相比,氦质谱检漏法更具优势。A.3氦气检漏的方法检漏的目的是确定被检件漏孔的位置和泄漏率,这些目的是通过采用一些标准的检漏方法实现的。基本的检漏方法包括喷吹法、吸枪法、钟罩法、背压法、辅助真空系统法等。比较适用于变压器现场检漏的方法有喷吹法和吸枪法。A.3.1 喷吹法(真空法)系统连接示意图见图A.1。图中的辅助泵是用来对被

3、检容器进行预抽真空并当被检容器存在漏孔时用来维持检漏仪的工作压力的。检漏时,先用辅助泵将被检容器抽至低真空,然后再关闭辅助阀,打开检漏仪,将被检容器与事先已抽至极限真空的检漏仪的质谱室连通,并用质谱检漏仪对被检容器进行抽气。当质谱室达到工作压力时,使仪器处于检漏工作状态。用仪器所附的喷枪在被检容器可疑漏气部位喷吹氦气,如果有漏,氦气通过漏孔进入被检容器内部并迅速进入检漏仪,由输出仪表指示出来。输出仪表读数变化的大小可以确定漏孔的泄漏率大小,由喷枪喷吹的位置可以确定漏孔的位置。由于氦气比空气轻,喷吹检漏时,应该由上往下检。喷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准确地找到漏孔位置。由于其有效灵敏度与喷吹时间有关,

4、喷吹时间越长,有效灵敏度越高,但检漏的效率却大大降低。此外,喷出的氦气立即向周围环境中扩散,使漏孔处的氦浓度降低,检漏灵敏度也降底,泄漏率的测量误差较大。因此,喷吹法一般不作为定量检漏手段。当采用此方法对变压器进行检漏时,图A.1中的辅助泵和辅助阀可替换为真空机组。标引序号说明:1检漏仪;2辅助阀;3辅助泵;4被检容器;5喷枪;6氦气瓶。图 A.1 喷吹法检漏系统A.3.2 吸枪法(正压法)系统连接示意图见图A.2。被检容器内部充入高于正常大气压的氦气(或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氦、氮混合气体或氦、干燥空气混合气体),当容器壁上存在漏孔时,氦气通过漏孔向外逸出。特制吸枪(限流的针阀、膜孔或毛细管)通过

5、软管与检漏仪相连。在检漏时,让气枪沿着可疑漏孔处慢慢移动进行扫描探查,当吸枪正对漏孔位置时,氦气随同周围空气一起被吸枪吸入到检漏仪的质谱室中,从而产生漏气指示,达到检漏目的。当采用吸枪法对变压器检漏时,推荐使用氦含量5%10%的混合气体,使用完后,可直接向大气排放。标引序号说明:1检漏仪;2软管;3吸枪;4被检容器;5氦气瓶。图 A.2 吸枪法检漏系统连接吸枪的软管越短越好,软管越短,反应时间越短。软管内壁吸气要小,最好用金属软管或致密的塑料软管。橡皮管吸氦很严重,不宜采用。检漏部位的环境空气不应该有过大的气流扰动,以免漏孔附近的氦浓度降低过快。受检漏仪和软管反应时间的限制,吸枪在被检容器表面的移动速度不能太快,吸枪与被检容器表面的距离不应超过3mm,以避免由于氦浓度降低而影响灵敏度。为了提高检漏灵敏度,可在吸嘴末端加上一个有弹性的罩子,这样吸枪与被检表面有较好的密封接触,使吸嘴外氦浓度增加。这种方法能方便找出漏孔的确切位置,但由于氦气的扩散,漏孔出口处氦浓度的降低,影响了检漏的灵敏度。氦气比空气轻,用吸枪检竖立焊缝时,应该由下往上检测。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