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市高桥镇总体规划(2018-2035)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42163892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峨眉山市高桥镇总体规划(2018-203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峨眉山市高桥镇总体规划(2018-203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峨眉山市高桥镇总体规划(2018-203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峨眉山市高桥镇总体规划(2018-2035)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峨眉山市高桥镇总体规划(2018-2035)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峨眉山市高桥镇总体规划(2018-203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峨眉山市高桥镇总体规划(2018-203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峨眉山市高桥镇总体规划(2018-2035)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9年4第一章 总则一、 规划原则(一) 景城统筹、城乡统筹、全域规划风景区发展与镇域整体发展紧密衔接,镇域内各村整体进行统筹规划,综合考虑村镇之间在空间布局、产业互补、设施共享等方面的协调,达到整体效益最优,实现互相促进、共同奔向小康的奋斗目标。(二) 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科学布局以保护生态和保证安全为前提,在充分考虑生态承载力的条件下,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受损生态资源,尊重客观自然基础,对生产力、人口和场镇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控制建设用地和人口。(三) 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突出

2、特色要注重保护地方历史遗存,尊重和弘扬地方文化,强调地域文化特质,把地域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自然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体现和发扬地方的特色。二、 规划期限依据峨眉山市总体规划要求,确定本次高桥镇总体规划的期限与峨眉山市城总体规划一致。确定为: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5年。三、 规划范围本次镇总体规划分为两个层次:镇村体系规划和城镇规划。(一)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范围镇域镇村体系规划范围即为镇域范围,面积共计约75平方公里,包括14个村,一个集镇(高桥镇)。(二) 城镇规划范围依据峨眉山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市规划区范围,合理确定高桥镇城镇规划区范围。至远期2035年城镇规划范围约21.66平

3、方公里(包括中兴社区、万槽村、福田村、张沟村、高桥村、余村村、高桥村),其中集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约3.45平方公里。第二章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一、 定位及目标(一) 规划定位整体定位:峨眉风景区新门户、人文生态旅游体验区(二) 规划目标紧抓峨眉山市建设“绿水青山典范城市”契机,依据峨眉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对高桥镇的战略要求,依托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充分发挥临江河、老街古镇及山水田园资源,将高桥打造成为风景区重要旅游服务基地及山、水、田、城融合的生态人文景区。二、 规划措施1、保护生态,凸显良好的山水田园生态环境。2、强化文态,延续峨眉文脉,重塑高桥镇自身特色。3、提升业态,做强风景区新门户与乡村休闲度假

4、产业,实现产业提档升级。4、优化形态,将“城镇融田、乡村入山”,形成城田相融、城山相融的城镇空间。三、 镇域空间结构高桥镇在峨眉山市总体规划及风景区总体规划指导下,产业重点依托风景区新门户新通道及新基地建设,壮大旅游服务产业,融合城乡发展,形成“两轴、两心、三片”镇域发展空间结构:两轴:临江河生态文化旅游轴片区特色发展轴线,临江河紧密联系了峨眉山风景区、高桥及罗目古镇,未来形成片区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轴线。峨眉山城镇发展轴片区重要产业发展轴线,是贯穿峨眉山市南北的交通干线,沿线带动高桥镇区及重要村落、景区发展。两心:城镇综合服务中心以高桥镇区及镇域北部村落为主体,重点突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张沟旅

5、游镇服务中心旅游接待核心区域三片:四季坪景区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区域张沟生态旅游休闲区依托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结合黄茅村、张沟村等现有旅游资源,结合高桥镇发展意向,着重打造峨眉后山旅游形成高桥张沟生态旅游休闲区。茶禅田园综合体示范区以大溪河区域所在村庄包括汪坎、两河村、杨寺、云福村、严寺村、王李村为主体以绿色农产品种植为主结合部分工矿产品采集及加工为主的产业片区。将茶叶种植与观光、体验农业结合,打造健康度假旅游区。四、 人口规模(一) 总人口预测近期至2020年镇域户籍人口为1.87万人、常住人口1.74万人。远期至2035年镇域户籍人口为2.43万人、常住人口2.37万人。(二) 城镇

6、人口近期2020年城镇人口为1.2万人(其中景区安置人口0.18万人)。远期2035年城镇人口为2.0万人(其中景区安置人口0.6万人)。(三) 旅游人口预测近期2020年城镇日均旅游人口为0.2万人。远期2035年城镇日均旅游人口为1.0万人。五、 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现状(2018年)为30.6%;城镇化率近期(2020年)为69.2%;城镇化率远期(2035年)为84.2%。六、 镇村体系规划(一) 等级结构规划高桥镇镇村体系等级结构规划为三个层次,分别为:(1)中心场镇高桥镇镇区(原福田村、万槽村、张沟村、汪坎村、高桥村、余村村域中兴社区纳入中心镇区范围)(2)中心村严寺村、黄茅村(3)

7、基层村两河村、观音村、寨子村、王李村、云福村、杨寺村(二) 职能结构规划依据各村现状资源及发展方向将各村职能划定一下四类:旅游型乡村、农旅型乡村、农贸型乡村。(1)高桥镇镇区:中心镇区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担主要旅游服务设施功能,中心镇区包括:中兴社区、万槽村、福田村、张沟村、高桥村、余村村、高桥村。(2)旅游型乡村以风景区游览、旅游设施配套为主要职能的乡村。包括黄茅村、观音村。(3)农旅型乡村以农业种植、农事体验旅游为主要职能的乡村。包括:严寺村、云福村、两河村、寨子村。(4)农贸型乡村有良好交通区位优势,以特色农业、传统工艺商贸为主要职能的乡村。包括:杨寺村、王李村。七、 镇域旅

8、游规划(一) 镇域旅游发展目标提炼优势,把握特点,赋予全新内涵,以全域旅游理念把高桥镇打造成为具有独特生态、人文优势,集文化生态观光、度假、养生为一体的国际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城镇。(二) 旅游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心、两核、两轴、三片,两环、多点”的发展总体布局。一心:以高桥场镇和旅游服务中心为核心的旅游接待区域。进一步改善镇区环境,提升品位,完善功能,结合旅游服务中心,打造国际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核心区域;两核:依托现有绿色工业旅游基础形成两处工业旅游核心节点;两轴:临江河生态文化旅游轴片区旅游特色发展轴线,临江河紧密联系了峨眉山风景区、高桥及罗目古镇,形成片区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轴线。环遗产旅游带

9、旅游产业发展轴积极对接环遗产旅游带,是环峨眉山遗产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桥镇重要的旅游产业发展轴线三片:四季坪景区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区域张沟生态旅游休闲区依托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结合黄茅村、张沟村等现有旅游资源,结合峨眉后山旅游形成高桥张沟生态旅游休闲区。茶禅田园综合体旅游片区茶叶种植与观光、以禅茶养生、体验农业为主的健康度假旅游区。两环:串联高桥镇主要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环线,为生态旅游休闲环线和禅茶田园乡村旅游环线;多点:挖掘镇域具有文化、景观价值的旅游资源,形成多处旅游节点。八、 镇域交通规划(一) 公路结合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乐汉高速在镇域东部过境,并在罗目镇设置

10、出入口,距高桥镇区仅2公里。规划国道G245,主线达到一级公路,路基宽度14.5米,支线在现状S306基础上提升等级,连接龙池镇。规划张沟旅游快速通道,实现峨眉山新门户与高铁站、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外部交通接口的快速联系。张沟旅游快速通道应按一级公路设计与实施,并严格控制沿线交叉口数量,设计时速不得低于60km/h。规划镇区经严寺村至两河村道路,规划镇区经汪坎村至寨子村道路,寨子村至黄茅村,并延伸至峨眉山风景区内。均达到二级公路设计水平,路基宽度不得低于8.5米。(二) 交通场站在张沟旅游快速通道两侧规划大型综合交通转换枢纽。北侧布置公共交通转换枢纽,设施包括长途汽车站、公交首末站、进山观光电瓶车

11、停车场、游客集散中心及大型广场,占地面积2.76公顷;南侧大型公共停车场,占地面积6.52公顷。规划农村公交系统,在镇区、黄茅村、寨子村、两河村规划农村公交首末站,在其他各村、社区、大型聚居点规划农村公交中间站。九、 给水工程规划全镇远期(2035年)总用水量为8061m3/日。镇区给水来自峨眉山市自来水厂,其它各村水源主要以山溪水和地下水为主,自建集中供水设施供水。镇域给水管网按枝状系统布置,镇区按环状系统布置。各居住地的消防用水原则上由给水管网供给,各居住地的供水系统要按消防蓄水容量设计。加强水资源保护,合理管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源保护和卫生防护工作。第三章 城镇性质与规模一、 城镇性质

12、峨眉风景区名胜区主要旅游门户及接待基地;以禅茶文化为特色,以康养度假、运动休闲产业为主导的国际精品旅游镇。二、 场镇规模城镇规划区现状常住人口约1.0万人(其中镇人口约0.5万人),建成区面积138公顷;规划近期(2020年)场镇常住人口1.2万人,场镇建设用地规模150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25.0平方米。规划远期(2035年)场镇常住人口为2.0万人、日均旅游人口为1.0万人,场镇建设用地345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14.8平方米。第四章 城镇用地布局规划一、 用地发展方向综合考虑高桥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经济、水文、大型基础设施布局等因素,未来风景区新门户的发展定位以及高桥罗目镇区一体化发展

13、的策略,本次规划明确高桥镇区发展方向为:向西向东发展,向西发展逐步形成旅游镇成为区域未来主要旅游服务设施聚集区域,向东发展完善提升城镇职能,并且联动罗目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二、 布局结构(一) 布局结构根据规划区功能定位和职能配置,城镇形成“一廊两心三片”的规划布局结构:一廊:临江河生态文化廊道沿河打造游览、休憩、娱乐、项目和设施,创造丰富多变的滨河景观。两心:张沟旅游接待中心、老镇区综合服务中心张沟旅游接待中心依托张沟旅游公路及邻近索道起点的优势,规划建设旅游服务中心、大型停车场、宾馆住宿等项目,形成峨眉景区南入口接待中心。镇区综合服务中心依托现有省道及场镇公共服务设施,结合高桥老街规划发展

14、商业、文化娱乐、医疗等功能,形成场镇中心。三片:张沟旅游服务片区、万槽旅游度假片区、场镇综合服务片区张沟旅游服务片区:靠近峨眉山风景区南入口,结合张沟旅游公路的建设,布局游客中心、大型停车场站、换乘服务中心、宾馆及其他旅游接待设施。万槽旅游度假片区:依托赶山河两岸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度假式旅游功能为主,布局部分居住、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设施。形成长期旅游中心。场镇综合服务片区:位于原省道306以东,依托原有镇区沿临江河适度向东拓展与罗目古镇相呼应。布局居住、医疗、教育、商业等功能,形成综合服务区域。第五章 土地利用控制规划一、 地开发强度指标(一) 容积率(FAR)各主要用地取值范围如下:部分滨水

15、商业用地:FAR0.6低层为主的住宅用地、中小学、幼儿园:FAR1.2多层为主的住宅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用地:FAR1.8医疗卫生用地:FAR2.2(现状医院)市政设施用地按照相关专业进行控制。(二) 建筑高度(BHR)本规划旅游镇区域以低层建筑为主,场镇综合服务区建筑层数按4-6层为主,老街地块保留2-3层,BHR按标准控制为:低层住宅用地、部分滨水商业用地、幼儿园: BHR12米部分多层住宅用地、部分商业用地、中小学、行政办公用地: BHR18米部分多层住宅用地: BHR21米场镇综合服务区北侧住宅用地: BHR30米医疗卫生用地: BHR24米(现状高桥医院高50米,新增医院按此标准控制)市政设施用地按照相关专业进行控制(三) 建筑密度(BD)各主要用地取值范围如下:低层住宅用地: BD35%多住宅用地:BD30%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小学:BD30%行政办公用地、文化活动中心、社会福利设施:BD40%医疗卫生用地:BD30%商业用地: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