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散文二篇(名师教案)【八上部编】

上传人:凝妆 文档编号:142160889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 散文二篇(名师教案)【八上部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6 散文二篇(名师教案)【八上部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6 散文二篇(名师教案)【八上部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6 散文二篇(名师教案)【八上部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6 散文二篇(名师教案)【八上部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 散文二篇(名师教案)【八上部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 散文二篇(名师教案)【八上部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6 散文二篇【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把握课文主要观点,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品味意蕴深刻的语言,初步把握哲理性散文的特点。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课时目标】1.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把握文章主要观点。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品味文中语言的深刻寓意。【教学过程】一、铺垫蓄势,导入新课董卿在朗读者第二季第三期生命的开场白中说:“生命是多么深邃的话题,它包含着人世间一切最极致的体验,生命可以是能够被毁灭,但不能够被打败那般顽强,也可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那般博大。

2、生命如果有颜色,会不会看上去就像凡高的向日葵和星空。生命如果有态度,是不是听上去就是贝多芬的田园和英雄。生命的意义是如此厚重,无论我们怎样全力以赴都不为过,因为我们生而为人,生而为众生。”是啊,有同感吗,同学们?在新冠肺炎面前,人类的生命是多么脆弱,但是所有最美逆行者都用他们的坚持与努力证明了,我们的生命又是多么顽强。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严文井关于生命的心灵感悟,听听他对生命有着怎样的解读!(板书: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设计意图】董卿的开场白既富有哲理,又有文采,可读性很强。用她的开场白导入,再联系2019年岁末、2020年初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能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生命”,带着思考,带着

3、感慨走进课文。二、初读感知,诵读“生命”1.预学展示(1)作者简介。(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2)字词积累。(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2.感知内容,诵读“生命”(1)理解标题。师:朗读标题,请同学们说说对题目的理解。预设 没有永久的生命;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从生物学的角度以及自然规律来看,不会存在永久的生命。有永久的生命;个体的生命也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生机勃勃。【设计意图】以黑板展示、屏幕显示等形式,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是否存在永久的生命?这是个有趣而深刻的问题,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2)主要观点。师:朗读

4、全文,思考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预设 本文主要表达了“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支撑“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的段落和语句: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设计意图】整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从题目入手猜读文章主旨,再读文章了解主要观点,三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3)拟小标题,理清思路。师: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将下面小标题补充完整。预设课件出示:第1段:慨叹有限的生命。第2段:感动神奇的生命。第3段:感谢永久的生命。第4段:赞美永存的生命。第5段:咏

5、叹生命的奇迹。师小结:作者为了表达其观点,先是将抽象的理论以比喻修辞呈现,而后又以现实生活现象呈现,同时又将其寄寓于哲理性语句中去。构思十分巧妙。三、质疑解惑,思考“生命”1.请同学们读课文边文中的“自读提示”,思考一下,看你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提示:要关注其中的关键词,如“个人生命有限”,“生命自身的不朽”,“分开来”“合起来”,“凋谢”和“永存”。设问1:整体的生命是永久的,个体的生命是易逝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命的这种奇妙状态?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有限的个体生命?预设 因为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去做对整个人生有价值的事,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梦想而努力。师补

6、充:学生的当务之急,是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技能,为未来人生梦想的实现奠定基础。我们必须认识到,一切努力都有其意义,因为生命的整体是永久的,我们要在这永久的生命中留下光彩的一笔,同时又要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一定的休憩之外,须立即报以百分之百的努力。设问2:个体生命遇到不幸或痛苦该怎么看待?(生交流讨论)预设 作者直接宣告:“我们没有时间悲观。”紫藤萝瀑布中有一句话:“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应该沉溺于暂时的不幸,而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生命的不朽。我们应该保持旷达、乐观的心态。设问3:怎么理解“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

7、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预设 生命在永不休止地繁殖、蔓延。柔弱的小草能抵抗风寒,一年一年“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一万年前”“一万年以后”都是一样的;小牛犊炫耀着它们“永远的金黄色茸毛”。作者通过对生命更替的生动描述,形象地展现了新生命不断创造的流动与传承。设问4:“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怎样理解“分开来”“合起来”?预设 “分开来”指的是个体的生命;“合起来”指的是整体的生命。整句话的意思是: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整体的生命是永久的,这是生命的奇迹。如一年一年的小草、一代一代的小牛犊,个体消逝了,整体生命却生生不息、永不休止。作者从哲理角度揭示了生命的永久在于整体

8、生命的生生不息与生机盎然。设问5:“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一句中的“凋谢”和“永存”矛盾吗?预设 看似矛盾,实则充满哲理:花儿凋谢,只不过是生命变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它孕育出了果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自己的生命滋养下一代,同时也让生命得以延续、生生不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生命的消逝与不朽比作花朵的凋谢与永存,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生命的价值。师小结:作者认为,人们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个体生命有限,但我们的整体生命永恒。这是一种乐观积极、豁达向上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2.文章第1段说“我们都非常可怜”,而最后

9、一段却盛赞生命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预设 一开始突出写个体生命的有限,并感叹“我们都非常可怜”,第2段却忽然转折,将我们带入永久生命的美好视野,完美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同时,作者为了表达其观点,先是将抽象的理论以比喻修辞呈现,而后又以现实生活现象呈现,同时又将其寄寓于哲理性语句中。整篇文章构思十分巧妙。【设计意图】本文是自读课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关注“自读提示”,学会自读,学会在自读提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边文中的四个自读问题是有梯度的,它们暗中把文中难以理解的“个人生命”与“生命自身”、“分开来”与“合起来”、“凋谢”与“不朽”等看似矛盾的词串联了起来,有助于学生在自读时解读

10、。四、精读细品,感悟“生命”1.解读文本师:这是一篇哲理散文,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哲理散文吗?它有哪些主要特点?课件出示:哲理散文又叫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仿佛与读者面对面交谈,推心置腹,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其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理性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2.品味句子,感悟生命师:文中有很多句子富含哲理,值得细细品味,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加以分析。预设 (1)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分析:运用对比的手法,把

11、个人生命与衬衣进行对比,突出了个人生命短暂、不可重复的特点。语言生动通俗,耐人寻味。(2)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分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生命的顽强,以此证明作者的观点我们应该看到生命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3)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分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牛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牛为拥有“遍身金黄的茸毛”而欣喜的情态,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神奇、鲜活。(4)它是

12、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分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命比作“不懂疲倦的旅客”,具体生动地表现了个体生命虽然短暂,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特点。师小结:著名翻译家、99岁高龄的许渊冲先生说:“生命哪,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回忆。”说得真好!这样的日子,这样的生命就会成为永恒。让我们一同珍惜、拥抱、热爱我们的生命!【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去品析议论性散文的语言,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入手,去品析其哲理性。【板书设计】第2课时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

13、观点。2.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内涵。【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师:上一节课我们在学习生命具有永久性的特点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生命的个体性特征。是的,生命如此短暂,正如前文的感叹,“我们都非常可怜”。那么,在有限的生命里,也许我们该做点什么,换句话说,也许我们应该首先弄清楚,我们为什么而活着?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英国哲学家罗素是为什么而活着的。(板书: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在回忆上一节课理解生命的奇迹、咏叹生命的永恒的基础上,走近罗素,去感知生命的意义。二、整体感知,聆听罗素1.预学展示(1)作者简介。(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2)字词积

14、累。(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2.速读全文,明确作者观点设问1: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我”为什么而活着。预设 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地回答了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设问2:分析罗素渴望爱情的原因。预设 一是爱情可以带来狂喜;二是爱情可以解除孤寂(爱情给予人类的巨大安慰和力量);三是在爱情的结合中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设问3:罗素

15、寻求哪些领域的知识?预设 一是了解人的心灵;二是知道星星为什么发光;三是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这三个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即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设问4:罗素同情人类苦难,具体指同情什么?预设 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他能看到这些不幸并希望减轻这些不幸,这一切都源于他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和对人类的关爱,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悲悯。【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根据学生读到的内容加以引导。重点训练学生的自读能力和提炼信息的能力。三、质疑解惑,走近罗素1.分析句子含义设问1:怎样理解“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一句?预设 “像飓风一样”说明激情的无比强烈,“深深的苦海”指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濒临绝望的边缘”指的是作者渴望减轻这些苦难但是无能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理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很残酷。作者因为追求理想,在现实中遭遇各种困窘,最严重的的时候是已经绝望了,强调追求过程的艰难。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得文章的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