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4下说课稿

上传人:ydw****in 文档编号:142160021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4下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4下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4下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4下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4下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4下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4下说课稿(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第一单元 绿水江南忆江南说课稿沭阳县实验小学王铸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忆江南。一、说教材:歌曲忆江南的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忆江南,是诗人晚年回忆江南风景时所写的,原作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像一首动人的民歌。曲作者戴于吾先生为该诗配上了优美、婉转的旋律,更加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美景的情感。二、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2、情感目标:通过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

2、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与赞美。3、创新目标:在欣赏、体验、合作、探究、等音乐活动中感悟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对江南文化有感性的认识。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忆江南教学难点是:1、指导学生准确地演唱一字多音,并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如画般的甜甜的江南。2、了解中国五声调式及民间常用手法:“鱼咬尾”。四、说教法、学法: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舞蹈激趣法、听唱法、学科综合法、拓展延伸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学生通过看江南舞赏江

3、南景诵江南诗唱江南曲,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江南的音乐,了解江南文化。五、说课前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舞蹈用具油纸伞等六、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音舞激趣首先我给学生带来一段富有江南特色的古典舞梦忆江南,一下子就让学生感受到江南的优美、委婉,清澈与灵动,接着让学生赏江南景,品江南诗,感受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热爱与赞美。【设计意图:民族的舞蹈表演不仅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也直接导入本课的学习,点明了蕴含其中的江南文化。】二、初赏歌曲,借“境”生情本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走进江南,了解他们的文化特色,完整地欣赏歌曲忆江南,并说说对歌曲的感受?【设计意图:用美的意境去

4、初步认知歌曲的美,让学生从歌曲的文化背景中,感受江南浓郁的特色。】三、学唱歌曲,细“味”感受1、首先,我通过范唱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韵味儿。然后采用引导、对比,来解决本课的一字多音,音断气不断等教学难点。2、在歌曲处理方面通过对歌曲的力度对比、强弱变化,让学生充分体验江南音乐语言的柔美。并把忆江南的其他两首词也加上旋律,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有感情的去演唱。3、通过唱歌谱,了解中国的五声调式及民间常用手法:“鱼咬尾”。这也是我解决本课教学难点的措施之一。4、教师总结:忆江南的词写得太美了,这么美的词让很多的作曲家都为它倾倒,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首不同版本的忆江南,听一听,想一想:同样的歌词,不同的曲

5、调,带给你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引入下一环节四、欣赏探究,融入艺术本环节首先我让学生听赏不同版本的忆江南,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音乐电视忆江南,然后小组讨论:江南音乐如此之美,这与哪些元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欣赏、讨论、探究中感悟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教师总结:是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音乐如此之美,这与它们的人物性格、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使歌曲的演唱更新颖、更丰富,老师还特别编写了另一段旋律,引入下一个环节五、二度创编,集体展示【设计意图:通过我对歌曲的深入理解,创编了简单的二部和声,并与学生合作展示,这样设计不仅可以挖掘歌曲的内涵,在保留歌曲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让学

6、生有了不同的体验,这也是对学生思想情感和审美上的升华】六、课堂小结美丽的江南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曲歌、一段舞,江南好,能不忆江南?让我们对着美丽的江南,赞叹一声:江南,我爱你!西湖春晓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说课的内容来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绿水江南第二课时的西湖春晓。这个单元选择的我国南方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要求学生能感受江南音乐优美、婉转的特点,同时了解江南美丽的景色和特定的水乡文化,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欣赏合唱歌曲,感受合唱所营造的意境和艺术魅力。西湖位于杭州城内,它像一首诗,一幅天然的图画,让人留恋忘返。西湖不仅风景优美,还有许多民间传说

7、,更增添了西湖的魅力。西湖的风景非常丰富多彩。西湖有十景,形成了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由于西湖优美的风景,有的还被音乐家谱成乐曲,留传至今,可见西湖具有何等的魅力。二、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了解西湖的美景和赞美西湖的诗歌。2、操作领域:随音乐的节拍轻轻晃动身体,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3、情感领域:带领学生领略优美的江南音乐,了解江南风土人情。(二)教学重、难点1、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2、了解赞美西湖的诗歌。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的晓初净慈寺送林子方。三、 教学内容及思路这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播放有关西湖的录像片,简要介绍有关西湖的

8、传说。因为这一单元选择了我国南方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要求学生能感受江南音乐优美、婉传的特点,同时了解江南美丽的景色和特定的水乡文化,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音乐和文化视野。西湖春晓是一首童声合唱欣赏曲目,但生活在北方的孩子大多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过西湖的美景,因此我根据这首欣赏曲目的特点收集了相关资料和课件等(有赞美西湖和江南的音乐和其它音乐作品、诗歌、绘画作品),使学生感受到西湖的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为学生感受童声合唱打了基础。接着,让学生欣赏歌曲西湖春晓。在欣赏的过程,歌曲播放三遍。第一遍,让学生听一听歌中唱了什么?教师在歌曲的背景音乐中朗读歌词。第二遍,随音乐的节拍轻轻晃动

9、身体,感受八六拍音乐的韵律。第三遍,让学生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接下来,补充欣赏描写西湖的古诗及为古诗谱写的歌曲。1、 朗诵苏轼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2、朗诵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另外,根据时间还可以简单介绍关于西湖的其它艺术作品,如:歌曲南屏晚钟、戏曲白蛇传等。如时间不允许,此环节省去。最后,对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小结及评价。1、是否听出歌曲歌曲是合唱的演唱形式。2、能否正确地随音乐的韵律轻轻晃动身体。少先队员采茶歌说课稿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 歌曲少先队员采茶歌教材分析少先队员采茶歌以新的创作手法表现了少先队员采茶的过程和欢快的心情。歌曲为两段体,羽调式。旋律流畅,

10、具有江南音乐的特点。第一乐段为典型的起、乘、转、合四个乐句。第一乐句开始的五度大跳的旋律,一下子把少先队员采茶时的欢快情绪展现在我们面前。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节奏模仿。第三乐句分成两个小的分句。节奏发生了变化,附点音符和八分休止附的运用,为歌曲增添了欢快的情绪。第四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虽然最后一个音结束在主音上,但由于只结束在一个八分音符的短音上,并没有使人感到结束,而另一个八分休止附则为进入第二乐段做了呼吸的准备。第二乐段连续用了八个XX的节奏,沿用了歌曲开始的音乐动机66 33旋律活泼、跳跃,配以“采蚴”的衬词,形象地表现了少先队员的动作和欢快的心情。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旋律既有变化又保

11、持了整个歌曲的统一。最后两小节中的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别具特色,声断气连,寄托了少先队员热爱茶山的感情。教学时,在知识技能、技巧方面:唱准大跳音程,连音,声断气连结尾处。演唱时要注意乐句的分句,可引导学生划分乐句,做到正确地换气。在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方面: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采茶歌,为下面要学习的少先队员采茶歌做铺垫。采茶歌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歌舞体裁,表演方式一般为一男一女,或一男两女,后发展为数人 数十人的集体舞。表演着身穿彩服,腰系彩带,男的执鞭,女的拿扇,做为模拟各种采茶的用具,载歌 载舞。表演内容多为种茶、采茶的过程。歌曲的体裁多为小调。在情感体验方面:感受江南采茶歌曲特点,引领学生集体参与

12、,创编采茶动作,感受音乐美感和学习的乐趣。学情分析进入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音乐的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歌唱基本技能、技巧的掌握和理解、表达歌曲内容,歌唱时的声音渲染等,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需进一步引导。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能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2、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创编几个舞蹈动作。过程、方法目标:采用聆听法、感受、体验法、肢体语言法、歌唱法、创编法等运用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能感受江南音乐优美、婉转的特点。同时了解江南美丽的景色和特定的水乡文化。教学难点重点1、能用纯

13、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2、唱准大跳音程,连音,声断气连结尾处。3、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流程一、教师带领学生跟着采茶歌音乐作动作进教室。1、提问:你所知道的茶的品名?特点?2、介绍采茶歌特点:采茶歌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歌舞体裁,表演方式一般为一男一女,或一男两女,后发展为数人 数十人的集体舞。表演着身穿彩服,腰系彩带,男的执鞭,女的拿扇,做为模拟各种采茶的用具,载歌 载舞。表演内容多为种茶、采茶的过程。歌曲的体裁多为小调。二、学习歌曲少先队员采茶歌。1、初步聆听歌曲。问:心情是怎样的?从歌曲旋律中找找能够增加快乐气氛的地方?2、再赏。歌曲一开始的五度音程。具有弹跳感。一下子

14、把少先队员采茶时的欢快情绪展现在我们面前。附点、八分休止符、连续的八个XX,都是歌曲的情绪更加快乐。3、做采茶的动作跟着音乐动一动4、哼唱歌曲旋律。5、唱歌词。注意第二、三小节圆滑线的唱法。要唱得连贯、柔和,和跳跃形成对比。重点解决3、6、12小节尾音初。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可按顿音的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像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最后一个乐句第三小节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轻,并要做到声断气连,使歌声既分开又连贯,寄托着少先队员热爱茶山的情感。演唱时要注意乐句的分句,可引导学生划分乐句,做到正确地换气。三、情感体验。1、找学生有表情有动作的歌唱示范。2、全体学生做动作歌唱。四、音乐文化视野拓展。欣赏有关采茶的音乐作品 1器乐合奏采茶扑蝶 2广西民歌采茶歌板书设计* 。- - 我们少先队员把小树种在祖国的土地上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以采茶歌为导入点,带领学生做着菜茶的动作进教室,引领学生了解江南音乐与相关文化,为学习少先队员采茶歌做好了铺垫,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效果不错。在备课时,我所注意到的一些知识点和歌唱技能上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最后一句歌词“我们少先队员把小树种在祖国的土地上”成为了教学难点,学生对“员把小树种在祖国的”这几个字的歌唱时的长短总是掌握不准确,最后,我灵机一动,用图谱的形式,*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