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一语文古诗文《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梳理

上传人:bub****888 文档编号:142159053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一语文古诗文《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高一语文古诗文《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高一语文古诗文《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高一语文古诗文《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高一语文古诗文《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一语文古诗文《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一语文古诗文《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梳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高一语文古诗文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梳理一、作家、作品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 长子。公元 1057 年(嘉祐二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 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公元 1080 年(元丰三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 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 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 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

2、等。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 1082 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 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 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 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三、重点字词 1.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2.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 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3.大江:指长江。 4.淘:冲洗,冲刷。

3、 5.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6.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7.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 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8.雪:比喻浪花。 9.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10.小乔初嫁了(li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 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 流。 11.雄姿英发(f):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12.羽扇纶(gu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

4、青丝制成的头巾。 13.樯橹(qing l):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 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祐刻本,作“强虏”。延祐本原藏杨氏 海源阁,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黄丕烈题辞,述其源流甚详,实今传各版之祖。 14.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15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华发(f):花白的头发。 16.一尊还(hun)酹(l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尊

5、:通“樽”,酒杯。 17.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 四、整体感知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 瑜破曹军的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 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 扇头上戴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 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

6、这 万古的明月。 五、问题探究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原因是什么? 回答: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 笼罩全词。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写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 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2.作者描写赤壁景色,为什么用“人道是”三字? 回答:以此点明这里并非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只是借此怀古抒发自己的感情。 3.本词的上片中,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景观? 回答:赤壁景观:大江、故垒、赤壁、乱石、惊涛、千堆雪。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

7、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 些景象?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 和长江的气势,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现作者的豪迈奋发意气,渲染 了环境气氛。 5.“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回答:这两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 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又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总结 上阕,引起下阕。 6.下阕主要写词人的

8、回忆和感慨,他回忆的是什么?感慨的是什么? 回答:前五句:所忆周郎雄姿英发、风流潇洒、才华横溢。后五句:所感自己功业无成、早 生华发、人生如梦。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7.下阕中周瑜的形象有何特点?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回答:周瑜,雄姿勃发,儒将风流,从容闲雅,指挥若定。苏轼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 深刻含义在于: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很有作为。二是以美 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三是小乔之姐大乔系孙策之妻,所以周瑜 跟孙权外托

9、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以 上这些正是作者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 8.词人为什么只写周瑜,对周瑜形象的刻画,又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回答:通过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周瑜年仅 34 岁就在赤壁之 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 慕之情呢?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又是在慨叹自己。词人刻画周瑜的“雄姿英发、叱咤风云”与自己 的“待罪黄州、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 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

10、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 9.下阕后五句作者是怎样抒发人生感慨的? 回答:“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热诚向往。但想到自己头发斑白,空有 才华,一事无成,作者用自嘲的方式表现自己的伤感,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 雄人物与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所以最后诗人以酒酹月,表现自己的伤感。 10.下阕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回答:这首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从情感上看具有激奋和伤感的双重色彩。词中对壮丽河山 的描绘,对英雄人物的尽情赞颂,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奋发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人 生如梦”的感慨,则

11、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郁闷和忧愤。但从全诗主题看,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 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是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情绪的流露。因而不能孤立地看成是诗人悲观失望的自白。 我们应该更多地体味作者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追求。从词的意境和语言分析,这首词感情热烈,富于激 情,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怀。因此“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 这也是赤壁怀古的理趣所在。 11.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回答:描绘壮丽之景。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江山 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历史联想。刻画豪迈之人。上片将“周郎”与“赤壁”并称,肯 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下片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指挥若定而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 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抒发壮志豪情。全词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七、写作特色 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 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更可贵的是,这首词还 留给我们无尽的人生启示: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遇到种种挫折和磨难,你将如何应对呢?每个人的一生也 必然面临许多选择和考验,你将如何处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