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学生党校学习材料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213532 上传时间:2017-10-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讲学生党校学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九讲学生党校学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九讲学生党校学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九讲学生党校学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九讲学生党校学习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讲学生党校学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讲学生党校学习材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辽二高中学生业余党校学习材料(二)党史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 马 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 动,中国人民 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 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 了。 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 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 产生了无产阶级 ,而且在不断 发展壮

2、大,到1919 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 200 万人左右。无 产阶级的产 生和发展, 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 胜利给中国送来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 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 动,促 进了马克思主 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 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 。4 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

3、 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 5 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 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 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 东、广 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 动。 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 年 9 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 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 11 月,又创办了共 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

4、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 、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 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 界,北京有 劳动音和工人月刊 ,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 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 备军。 1921 年 3 月,在俄共远东 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 则的宣言,并制定了 临时 性

5、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 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 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 1921 年 6 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 产 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 组织 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 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 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 7 月 23 日全部到达上海。 1921 年 7 月 23 日-31 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井冈山革

6、命根据地的创建井冈山地区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的湘赣边界,包括江西的宁冈、永新、莲花、遂川和湖南的酃县、茶陵等县,周围五百余里。这里的有利条件是:远离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还可利用两省敌人既要互相争 夺地盘又要各自保存 实力的矛盾;党和群众的条件较好,大革命时建立过党的组织 、工会、农会和农民武装,党和革命的影响仍然存在,还保存着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自卫军 ;地势险要,幅 员广大,有游击战争的回旋余地;自给自足的地方农业经济,具有为红军初期 发展提供给养的经济力。 这 个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这里开展游击战争,可以影响湘 赣两省乃至于湖北。因此,在这里建立根据地,既有利于红军

7、的生存和发展,又有利于推 动全国革命走向高潮。 毛泽东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向井冈山地区转移,在芦溪遭到敌人的伏击,总指挥卢德铭在战斗中英勇 牺牲。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部 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有名的三湾改编,将一个师缩编为七百余人的一个 团,称工农革命军第 军第师第团,辖第、第 营和特务边、 军官队、卫生队;在部队中确立党的绝对领导原则,建立党的各级组织,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党的小组,营、 团建立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全军由党的前委委员会统一指挥;确立官兵平等,在部 队中实行民主制度。三湾改编,从政治上、 组织上为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十月三日,部队到达宁冈

8、的古城,前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通过地方党组织争取当地袁文才、王佐两支武装。接着,在井冈山北面山脚的茅坪,设立了医院和留守处,于十月底到达井 冈山的茨坪。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部队在井冈山周围各县开展游击活动,打击反动地方武装,深入发动群众,重建地方党组织,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和群众武装。十一月攻占茶陵,建立了党的县委、县工农兵政府(谭震林为主席)和赤卫大队。在 总结茶陵战 斗经验时,毛 泽东提出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三大任 务是:第一,打仗消 灭敌 人;第二,打土豪筹款子;第三,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三大 纪律是: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

9、。与此同时,重建了宁冈、永新县委,恢复了莲花、酃 县党的组织活动。一九二八年一月,部队占领遂川,建立了党的县委和县工农兵政府,以及暴动队、赤 卫队、农民协会、工会等群众组织。在遂川,毛 泽东对部队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 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经过三个多月的游 击战争,井 冈山区和宁冈、永新、遂川、茶陵、酃县靠近井冈山的地区,都 为工农革命军所控制。袁文才、王佐领导的两支地方武装,经过团结改造,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师第 团。二月,工农革命军攻占新城,于二十一日在砻市成立了宁冈县工农兵政府。至此,井冈山根据地初步建成。毛泽东点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 创了在

10、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重新聚集革命力量,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照亮了 胜利前进的航程。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1934 年至 1936 年,中国工农红军 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 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 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 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 12 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 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 远铭刻在地球上的 红飘带,成 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 1934 年 10 月 16 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 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

11、红军从江西到陕北, 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 军一共 368 天,余下来的 100 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 18 条山脉,其中 5 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 24 条河流;经过 12 个省份;占领过 62 座城市;突破 10 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 71 华里,一支大 军及它的辎 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最残酷的一仗 自 1930 年冬到 1933 年夏,蒋介石在江西 连续发动四次对 中央苏区的围剿,均

12、告失败。他接受了过去的教训,改弦更张 ,放弃了 长驱直入的作战方式,调整部署,采取稳扎狠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办法,企 图构成包围圈,断绝苏区物资来源,迫使红军进行阵地战来比力量拼消耗。对红军 来说,屡 战屡败的蒋介石这 点伎俩其实算不了什么。只可惜此时红军已失去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领导,被王明等 左倾机会主义者所把持,红军最终被逼上了远征的道路。1933 年 9 月下旬,蒋介石调集了 100 万军队和 200 余架飞机, 对红军 各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 围剿。他任命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以陈诚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领第三、第六两路 军由北向南进攻苏区;同时以重金收买陈济棠为南路军总

13、司令,出兵两个军封锁江西、广 东边境。以所谓政治围攻、文化围攻、经济围攻、交通围攻,配合近百万兵力的军事围攻。红军由于受王明 左 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放弃了最拿手的机动灵活的 战术,与敌人打阵地战,只能局促回旋于堡垒之间,造成被动 之势。而国民党 军队依靠兵力 优势,五里一推,十里一 进, 给苏区增加了不少的困难。陈诚、薛岳部逐渐占领了广昌、兴国等地,迫使红军退至白水、头陂构筑工事。蒋介石看到红军采取打正 规战和他拼火力,越 发起 劲了。他又调来重炮兵到江西配合他的 10 个纵队近 30 个师兵力加紧进攻, 9 月底,又攻占了宁都等地,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1934 年 10 月中旬,中央红军

14、主力第 1、3、5、8、9 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 86000 余人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被迫开始突围长征。其中 1 军团 19880 人,3 军团17805 人,5 军团 12168 人,8 军团 10922 人,9 军团 11538 人。此外,还有两个独立纵队:军委纵队 4695 人,中央纵队 9853 人。 经过 20 多天的作战,红军先后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企图,于 11 月 20 日任命湖南 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 25 个师的兵力,分五路追剿 红军,同 时令贵州“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出主力部队到湘黔边界堵截,企图将红军“ 歼灭

15、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并手谕前线各部队:“ 力求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红军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长征中最残酷的一仗:湘江战役。 敌人利用宽阔的湘江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前有湘江 拦阻,左有广西 军,右有河南军,后有中央军和广东军阀穷追不舍, 处境万分险恶。 25 日,中央军委发布抢渡湘江的作战命令,令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迅速 抢渡湘江,通 过敌第四道封锁线 。26 日,红 1、3 军团主力迅速前进,先头部队红 2、4 师各一部于 27 日在广西的兴安、全州间抢渡湘江,至当日晚,红军已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间 60 华里长的湘江两岸。此 时, 军 委纵队距最近的湘江渡河点只有80 多公里,如果

16、轻装急行军,一天即可赶到。可是,由于山路狭窄,加之后续部队携带着从苏区运出的大量物资,行动迟缓 ,每天只能走二三十公里,宝 贵的机会白白地丧失了。11 月29 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 起了进攻。两岸的 红军战 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红军 的阻击阵地上,炮 弹和重磅炸 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但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12 月 1 日,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对我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歼我于半渡中。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 ,是意志的 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 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至当日 17 时,我中央机关和 红军大部 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 键的一仗,我 军与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