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范文 文化旅游企业介绍

上传人:1598****930 文档编号:142111782 上传时间:2020-08-1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团范文 文化旅游企业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党团范文 文化旅游企业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党团范文 文化旅游企业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党团范文 文化旅游企业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党团范文 文化旅游企业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团范文 文化旅游企业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团范文 文化旅游企业介绍(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旅游企业介绍文化旅游企业介绍文化旅游企业介绍旅游文化与欣赏一、旅游文化概论(一)文化与旅游文化释义1、“文化”:(1)中西方对“文化”的不同理解中国-“文化”分解:“文”同“纹”指各色纹理,易系辞下曰“物相交,故曰文”。“化”指事物变化过程礼记中庸有言“可以赞天地之化育”。“文化”合解:指文治教化。周易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汉刘向说苑指武言;“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人束广微补亡诗由仪言;“文化内揖,武功外悠”。“文化”与“武力”相对应,中国“文化”指上层统治者,道德教化等“软”的力量,侧重于精神方面。西方-英

2、语Culture、德国Kulture,都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为“耕作”、“栽培”、“培育”。文化侧重于物质方面。(2)最权威的文化定义:A、1871年英国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文化界定:“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的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1951年美国克鲁伯、克鲁克洪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1871-1951,160)“文化是概括各种外显或内隐行为模式的概念。文化通过符号学习和传授。文化的基本内核来自传统,其中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文化既是人类的创作产物,但又是制约、限制人类活动重要因素。”(3)广义

3、和狭义的文化:A广义的文化:a.“人化”的一切b.人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B狭义的文化:a.精神文化b.知识C文化等式:文化=人类动物2、“旅游文化”(1)概念:旅游引起的文化现象,是旅游者离开居住地寻求物质和精神满足而产生的特殊的文化成果的总称。(2)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3)旅游文化结构A从旅游活动的几大要素看:食-旅游餐饮文化、住-旅游饭店文化、行-旅游交通文化、游-旅游游乐文化、娱-旅游娱乐文化、购-旅游购物文化B从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看:旅游主体文化-旅游者、旅游客体文化-目的地、旅游媒体文化-信息、交通C从地域空间上看:齐鲁

4、旅游文化、中原旅游文化、巴蜀旅游文化、荆楚旅游文化D从旅游业的角度看:旅游消费文化、旅游消费行为文化、旅游审美文化、旅游经营文化、旅游产品经营文化、旅游企业经营文化(二)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所体现出的文化特征接待地x-时间的自然流失-y客源地接待地BC客源地ADx-时间的自然流失-yXY-时间的自然流失XA-准备旅游的人的生活内容AB-离开居住地前往旅游地途中BC-畅游阶段CD-回归阶段DY-重新汇入居住地的生活之中AD-旅游者离开后居住地继续运转的生活(三)旅游对文化的影响1、积极影响:(1)促进目的地的对外文化交流(2)促进目的地民族文化的保护(3)促进目的地社会文化现代化2、消极影响(1)

5、使目的地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2)使目的地固有文化舞台化、商品化、庸俗化(3)扭曲了目的地的道德标准,加剧了社会问题(4)引起媚外或排外情绪,影响文化的健康发展(四)中国旅游文化传统1慎游传统孔子-“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民间-“好出门不如歪在家”、“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看景不如听景”出行-结伴而行文化旅游企业介绍2重游传统:(1)卜行(2)祖道(3)送行(4)离筵(5)饯饮(6)折柳(7)唱离散曲(8)赠物(9)赠言(10)赋诗(11)执手(12)书报平安(13)软脚(14)洗尘接风二、民俗文化与旅游-社会、民族风情透视1、民俗(1)指民间风俗(2)1846年英国汤姆斯(w.

6、j.thomas)将民众-folk和知识-lore结合成folklore-”民俗”2、民俗文化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由广大民众参与、创造、享用和世代传承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审美观念、宗教信仰等内容的综合。3、民俗文化的内容:(1)生产习俗(2)生活习俗(3)文艺习俗(4)组织制度(5)宗教信仰4、民族习俗实例:普什图族:“三日待客礼”、“搬石调停”、那达慕大会起源于古代男子三项游戏:a摔跤b射箭c赛马5、禁忌:(1)禁忌是人们因害怕或憎恶而出现的心理状态。(2)英语为Taboo,来源于波利尼西亚(3)禁忌的起源的途径:A对神的崇拜B人对本能的抑制C来自于生活的教训D来自约定的仪式(4)禁忌的分类

7、:A信仰禁忌B生产禁忌C语言禁忌D生活禁忌:饮食、居住、衣着(5)“首善之地”忌骂(6)鄂伦春的狩猎禁忌(7)千奇百怪的数字禁忌(8)社交用语的禁忌(9)肢体禁忌(10)宗教禁忌A基督教的禁忌:十戒”:1耶和华外,别无真神2不崇拜偶像3不妄称耶和华名4须守安息日5要孝敬父母6不可杀人7不可奸淫8不可偷盗9不可作假证10不可贪财B佛教的禁忌:五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十善(禁忌):五戒细化:“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不贪欲,原区10、民族服饰(1)服饰发展的阶段特征:A遮蔽身体、防寒御暑B地域特征、生产特征C社会角色、等级

8、身份象征D反映社会观念、政治观念(2)服饰构成要素:质原料、形样式、饰饰物、色颜色、画(2)人生礼仪内容A诞生礼(满月、百日、周岁)B成年礼,又名成丁礼、如“笄礼”、如摩梭人“穿裙子”C婚礼:古代的“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现代的:提亲、合婚、小定、大定、送聘礼、送日子、发嫁妆不嗔恚(chenhu,怨恨)花纹图案亲迎、拜天地、闹洞房、回门不邪见。C伊斯兰教禁忌(11)印度的一些风俗6、民俗的社会功能:(1)历史功能(2)娱乐功能(3)教育功能(4)约束功能7、民俗文化的特点:(1)民族性与地域性(2)传承性与传播性(3)稳定性与变异性(4)神秘性与原始性(5)实用性与模式性8、

9、各地怪民俗(1)东北十大怪:烟囱安在山墙外、窗户纸糊窗外、四快瓦片头上戴、反穿皮袄毛朝外、十七八岁的姑娘叼个大烟袋、大缸小缸腌酸菜、草坯房子篱笆寨、下晚睡觉头朝外、养活孩子吊起来、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2)陕西十大怪:面条象腰带、锅盔似锅盖、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盘难分开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吼:戏台要结实;唱,身体要结实;听,身体要结实)(3)云南十八怪:袖珍小马有能耐、火车没有汽车快、石头长到云天外、山洞能跟仙境赛、鲜花四季开不败、常年都出好瓜菜、茅草畅销海内外、四季服装同穿戴、蚱蜢能作下酒菜好烟见抽不见卖、三个蚊子炒盘菜、竹

10、筒能做水烟袋、摘下帽子当锅盖、鸡蛋用草串起来过桥米线人人爱、米饭饼子烧饵快、种田能手多老太、娃娃出门男人带9、各地饮食习俗:(1)从内容上可分为:A日常饮食习俗B节庆饮食习俗C礼仪饮食习俗D信仰饮食习俗(2)从地域上可分为:A东北地区B西南地区C西北地区D东南地区E青藏高(3)民族服饰的类别:A衣着:头衣、体衣、足衣B装饰:a各种衣着装饰物b人体自身装饰c具有装饰作用的工具(4)东北、西南民族服饰特征A东北地区:鄂伦春-、满-袍服、赫哲-鱼皮服装B西南地区:寒冷地区厚重宽大型:藏族、炎热地区轻薄短紧型:傣族、内地平坝地区轻便型:白族11、民间节日(1)含义A民间节日是指民间传统的周期性的集体参

11、与的事件或活动,被称为“时空以外的时空”(2)节日的成因A源于宗教仪式-宗教节日:西方的圣诞节、景颇族的“目脑节”、独龙族的剽牛节回族的古尔邦节B源于历史事件或人物-纪念性节日寒食节(纪念介子推)、彝族、傣族、纳西族的火把节(纪念传说中的祖先)、白族“三月街”C源于生产活动-生产活动节日白族的开秧节、哈尼族的除虫节、阿昌族的尝新节、藏族的望果节D社交娱乐活动-社交娱乐节日:白族的“绕山林”、藏族的雪顿节、藏族的沐浴节、壮族的歌圩、回族、东乡族的“花儿会”(3)节日的特点:A对自然的认识B浓郁的传统色彩C表现信仰的场所D展示社会关系的场所(4)节日的结构:A起始仪式B中间仪式:净化、竞技、服饰、

12、饮食、祭祀、表演C结束仪式13、人生礼仪(1)含义:人生礼仪指在人的一生中不同年龄阶段所举行的与之有关的仪式和礼节D寿礼:生日E葬礼: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树葬F其他礼:职位升迁、毕业典礼(3)人生礼仪的功能A标志功能B社会功能C心理功能(4)人生礼仪的结构A分离仪式B通过仪式C进入仪式12、婚姻习俗(1)纳西族的婚俗A、泸沽湖纳西族摩梭人的“阿夏”婚俗(在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地区)B、丽江纳西人的婚俗:2)土家族的“哭嫁”(3)回族的“戏公婆”(4)傣族、苗族、瑶族的“抢婚”习俗:A、“抢婚”即“劫掠婚”B、“不落夫家”C、“产翁”习俗三、宗教文化与旅游(一)佛教1、什么是佛教?

13、佛教是一种宗教。包含经典、教法、教义、仪式、制度、习惯、组织在内的综合体。2、佛教影响中国文化的二个事例:(1)语言: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相对、绝对、觉悟、现行、一刹那、门外汉一针见血、五体投地、清规戒律(2)唐三藏(经、律、论)、大雁塔、白马寺文化旅游企业介绍3、传入中国的佛教分为三个支系:(1)北传佛教:又称汉地佛教,与道教、儒教融合。文化旅游企业介绍出现所谓儒、佛、道“三教合一”(2)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德宏、思茅等地。与当地民俗融合。(3)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分布在西藏、蒙古等地区。纳西、裕固等民族也信仰。4、佛教传播途径(1)形象实物和图画:A寺

14、塔、塔尔寺、拉卜楞寺B石刻、大足石刻、乐山大佛C石窟、泥塑、壁画、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敦煌石窟(2)佛教教义:A“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B缘起C无造物主5、汉地佛教的宗派:(1)天台宗:经典:妙法莲花经故又称“法华宗”主要学说:“无情有性”;主要宗教建筑:浙江天台山国清寺(2)法相宗:经典:瑜伽师地论;创始人:玄奘;主要学说:“弘物法相”,故被称为“法相宗”;主要宗教建筑:西安慈恩寺、陕西兴教寺(3)华严宗:经典:华严经;主要学说:“理事圆融”;主要宗教建筑:陕西长安华严寺(4)净土宗:经典: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主要宗教建筑:陕西长安香积寺(5)律宗:经典:四分律

15、,故称“律宗”,倡导大乘教义,主要宗教建筑:江苏扬州大明寺(6)禅宗:A、禅”意为:静虑、思维专一,而不散乱状。B、慧能(638-713)C、经典:坛经D、禅宗主要学说:“顿悟成佛”,“见性成佛”E、禅宗的影响:a加速了佛教的民间普及步伐b对哲学、文学等产生巨大影响,如诗歌中的“谈禅”“参禅”,表达“禅理”“禅趣”禅与诗:苏轼:“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句辄参禅。”;李之仪:得句如得仙,悟笔如悟禅。以禅入诗: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源于楞严经:“譬如琴瑟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王维(字摩诘):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清苔上”柳宗元:江雪6、藏传佛教的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