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概论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20867 上传时间:2017-06-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字设计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字设计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字设计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字设计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字设计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字设计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字设计概论(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字设计概论:文字设计的历史与发展(一)一、文字设计总述文字设计意为对文字按视觉设计规律加以整体的精心安排。文字设计是人类生产与实践的产物,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逐步成熟的。进行文字设计,必须对它的历史和演变有个大概的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尽管有长有短,文字的形式也不尽相同,但世界文字在历经悠久的历史长河之后,逐步形成代表当今世界文字体系的两大板块结构:代表华夏文化的汉字体系和象征西方文明的拉丁字母文字体系。汉字和拉丁字母文字都是起源于图形符号,各自经过几千年的演化发展,最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字体系。中国文字拉丁字母汉字仍然保留了象形文字图画的感觉,字形外观规整为方形,而在笔画的变化上呈现出无穷

2、含义。每个独立的汉字都有各自的含义,在这一点上和拉丁字母文字截然不同。因而在汉字的文字设计上更重于形意结合。拉丁字母文字是由 26 个简单字母组成的完整的语言体系,拉丁字母本身没有含义,必须以字母组合构成词来表述词义。其字母外形各异,富于变化,在字体整体设计上有很好的优势。二、汉字的历史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 14 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象形文字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

3、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大篆小篆隶书(张迁碑)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

4、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草书(张旭) 楷书(欧阳询) 行书(王羲之)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

5、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 16 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宋代刻本 制式文字体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

6、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三、拉丁字母文字的历史拉丁字母起源于图画,它的祖先是复杂的埃及象形字。大约 6000 年前在古埃及的西奈半岛产生了每个单词有一个图画的象形文字。经过了腓尼基亚的子音字母到希腊的表音字母,这时的文字是从右向左写的,左右倒转的字母也很多。最后罗马字母继承了希腊字母的一个变种,并把它拉近到今天的拉丁字母,从这里

7、开始了拉丁字母历史有现实意义的第一页。埃及象形文字腓尼基亚字母古希腊字母古罗马字母当时的腓尼基亚人对祖先的 30 个符号加以归纳整理,合并为 22 个简略的形体。后来,腓尼基亚人的 22 个字母传到了爱琴海岸,被希腊人所利用。公元前 1 世纪,罗马实行共和时,改变了直线形的希腊字体,采用了拉丁人的风格明快、带夸张圆形的 23 个字母。最后,古罗马帝国为了控制欧洲,强化语言文字沟通形式趋一,也为了适应欧洲各民族的语言需要,由 I 派生出 J,由 V 派生出 U 和 W,遂完成了 26 个拉丁字母,形成了完整的拉丁文字系统。罗马字母时代最重要的是公元 1 到 2 世纪与古罗马建筑同时产生的在凯旋门

8、、胜利柱和出土石碑上的严正典雅、匀称美观和完全成熟了的罗马大写体。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称赞它是理想的古典形式,并把它作为学习古典大写字母的范体。它的特征是字脚的形状与纪念柱的柱头相似,与柱身十分和谐,字母的宽窄比例适当美观,构成了罗马大写体完美的整体。柱体上的罗马字体在早期的拉丁字母体系中并没有小写字母,公元 4 世纪-7 世纪的安塞尔字体和小安塞尔字体是小写字母形成的过渡字体。公元 8 世纪,法国卡罗琳王朝时期,为了适应流畅快速的书写需要,产生了卡罗琳小写字体,传说它是查理一世委托英国学者凡约克在法国进行文字改革整理出来的。它比过去的文字写得快,又便于阅读,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使用。它作为

9、当时最美观实用的字体,对欧洲的文字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安塞尔字体卡罗琳小写字体15 世纪是欧洲文化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铅活字印刷术,对拉丁字母形体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原来一些连写的字母被印刷活字解开了,开创了拉丁字母的新风格。同时这一时期正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技术与文化的发展、繁荣迅速推动了拉丁字母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流传下来的罗马大写字体和卡罗琳小写字体通过意大利等国家的修改设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卡罗琳小写字体经过不断的改进,这时得到了宽和圆的形体,它活泼的线条与罗马大写字体娴静的形体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完满的统一。这一时期是字体风格创造最

10、为繁盛的时期。18 世纪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新兴资产阶级提倡希腊古典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产生了古典主义的艺术风格。工整笔直的线条代替了圆弧形的字脚,法国的这种审美观点影响了整个欧洲。法国最著名的字体是迪多(FirminDidot)的同名字体,更加强调粗细线条的强烈对比、朴素、冷严但又不失机灵可亲。迪多的这种艺术风格符合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是有现实意义的。在意大利,享有“印刷者之王”和“王之印刷者”称号的波多尼(GiambattistaBodoni)的同名字体和迪多同样有强烈的粗细线条对比,但在易读性与和谐上达到了更高的造诣,因此今天仍被各国重视和广泛的应用着。它和加拉蒙、卡思龙都是属于拉

11、丁字母中最著名的字体。迪多体 波多尼体一套完整的字母体系中,数字和标点符号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阿拉伯数字是 11 世纪从印度经由阿拉伯传到欧洲的。在早期的希腊、罗马文件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中的句子用小点分开,直到 15 世纪,随着印刷业的发展,标点符号才具有专业化。骨文 - Wikipedia 维基媒体需要您帮助筹集 200,000 美元。详细信息请参看我们的筹款页面。从 8 月 19 日起,捐献已经超过 140,000 美元!感谢您的慷慨大方。甲骨文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有关美国的计算机软件公司,参看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刻在龟甲上的甲骨文刻在肩胛骨上的甲骨文甲骨文是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

12、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商朝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后把占卜时间、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不过具体的情形因甲骨分期而有详略的差异,大致上以武丁期的刻辞最为完整,同时也是现存数量最多的时期。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为甲骨文。甲骨文主要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迄今为止发掘出存世的大约有 15.4 几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其中大陆收藏的有 97600 多片,台湾收藏的有 30200 多片,香港有 89 片,流散到海外日本、加拿大、美国、英国等 12 个国家有 26700 多片。其中日本在侵略中国时曾有组织地在殷

13、墟盗掘,因此收藏最多,有 12000 多片。目前世界上有 500 多位学者专门研究甲骨文,发表专著有 2000 多篇。据统计,甲骨文大约有 4500 个单字,已解读的有三分之一左右。根据研究,甲骨文中已经使用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汉字造字法。在字义的使用上可以明显看出假借方法。形声字占 25%左右。今天,形声字占 90%左右。郭沫若在研究了甲骨文以后,认为甲骨文从初创到成熟,起码要经历 1500 年以上。象形文字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象形文字是指纯綷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现时世上最广为人知的象形文字,是古埃及

14、的象形文字圣书体。此外,现时中国西南部纳西族所采用的东巴文,是现存世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汉字虽然还保留象形文字的特征,但由于汉字除了象形以外,还有其他构成文字的方式;而汉字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已跟原来的形象相去甚远,所以不属于象形文字,而属于表意文字。然而,甲骨文和金文亦算是象形文字。此外,玛雅文字的“头字体”和“几何体”亦是。编辑参见汉字六书中的象形字。“象形文字”是与语言相关的未完成小作品。欢迎您积极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金文亦称钟鼎文,是铸刻于铜器上的字体,承接甲骨文。大篆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金文史颂鼎拓片大篆是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益所创。 针

15、对不同的书写媒介,大篆亦有金文(或称“钟鼎文” ) 、籀文之别。金文是铭刻在古代一切铜器上的文字,西周和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字体有些区别,出土的各种铜器上铭刻的文字并不通用,年代不同也有所变化。籀文是古代秦国使用的文字,是小篆的前身,由于在春秋时秦人作的史籀篇中收藏有223 个字,因此叫籀文,据说“籀”的意思是“诵读” 。唐朝时出土的“石鼓文”据考证是秦襄公时所刻,和史籀篇中文字相同,是籀文的代表。小篆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秦权上刻制的小篆,据说是李斯书写的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 ,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

16、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康熙字典上对所有的字还注有小篆写法。汉字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汉字”的繁体(左,仿宋体)和简体(右,楷体)写法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并仍然或曾经在日语和朝鲜语、越南语中使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 年以上的历史。狭义地说,它是汉族的文字;广义地言,它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东南亚文化圈形成的内在纽带。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诗词、对联等文化,并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