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学时3 细胞概述、细胞膜和细胞壁课件 浙科必修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050189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学时3 细胞概述、细胞膜和细胞壁课件 浙科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学时3 细胞概述、细胞膜和细胞壁课件 浙科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学时3 细胞概述、细胞膜和细胞壁课件 浙科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学时3 细胞概述、细胞膜和细胞壁课件 浙科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学时3 细胞概述、细胞膜和细胞壁课件 浙科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学时3 细胞概述、细胞膜和细胞壁课件 浙科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学时3 细胞概述、细胞膜和细胞壁课件 浙科必修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 学时3 细胞概述、细胞膜和细胞壁,考点 1 细胞学说的建立与意义 1建立过程,2内容 (1)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2)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3)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别的细胞产生的 3意义 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揭示了生物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即时突破 1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E.B.Wilson)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 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 最可能是 () A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 B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C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D一切生物体都由细

2、胞构成 解析:生物科学问题来源于生命活动,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病毒无细胞结构,所 以D选项中说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是错误的,不同生物体其 生命活动是有所区别的。高等动物具有的反射活动在单细胞动 物中是不具备的,因此A选项中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是错误的。 答案:C,考点 2 高倍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 是面积或体积。 (2)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目镜与物镜的结构及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1)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如H1;反之 则放大

3、倍数越小,距装片距离越远,如H2。 (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大。,3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 4.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与物像移动 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左右均是颠倒 的。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像偏右上方,实际在载玻片上是偏左 下方,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即 物像位于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应用指南: 1判断污物存在的位置 (1)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是:物镜、目镜或装片。 (2)判断方法:分别移动载玻片、物镜和转动目镜,观察污物 是否移动,来判断污物所处的位置。 2视野中细胞数目的相关计算 若视野中细胞成单行,则计算时只考虑长度或宽度,可根

4、据 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应考虑面积的变化,可根据看到 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即时突破 2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 用高倍物镜观察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 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 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 反光镜 解析:用显微镜观察材料,必须用低倍镜先找到适合的部位, 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后,再换上高倍物镜,这时只能使用细准焦 螺旋调焦。由于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为得到适

5、宜的亮度, 可调节光圈及反光镜。 答案:D,考点 3 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的成分,2.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表现:镶嵌性:膜的基本结构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基本 骨架和镶嵌、插入、贯穿的蛋白质组成。 不对称性:膜两侧的分子性质和结构不相同,如糖蛋白只分 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在细胞膜的内表面没有分布。,3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特别提醒 各种膜所含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相对活 动较旺盛的膜,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因为膜的功能活动主要由 蛋白质来承担。 通过糖蛋白的位置可判断细胞膜的内侧和外侧。 物质能否通过细胞膜,是根据细胞生命活动是否需要,并不 完全取决于分子大小,如木糖分子

6、的葡萄糖分子小,但细胞能 吸收葡萄糖不能吸收木糖。,4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障了细胞 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包括细胞膜控制作用的普遍性和控制作 用的相对性两个方面,如图所示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深化拓展:细胞间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 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间接传递信息,即化学物质 靶细胞,如激素和神经递质的信息传递。 通过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即细胞 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间的识别和结合。 通过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传递信息,即细胞 细胞,如高等植物的胞间连丝。,体液,接触,通道,即时突破 3(2010舟山模拟)下列关于细胞

7、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D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解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组成细胞膜的脂质 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 类和数量越多;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上的糖蛋 白减少有关。 答案:B,4(2010南京期末)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接受激素、神经递质等传递的信息 B依靠载体的协助,主动运输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 C参与分泌蛋白向细胞外的输出过程 D参与免疫细胞与抗原或靶细胞的

8、识别 解析:细胞膜为选择透过性膜,它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 胞要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可以以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 输的方式通过。需要通过的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以胞吞和胞吐 通过细胞膜。 答案:B,命题视角 1 显微镜的使用与相关计算,【例1】如图所示:甲图中表 示目镜,表示物镜, 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 的是 () A比的放大倍数大,比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同时提升 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 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思路导

9、析】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及相关知识。 方法技巧,变式训练 1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 织细胞所充满,若目镜不变,物镜转换为40,则在视野中可 以观察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放大100倍 时,设视野直径为d,则面积S ,此时视野中有64个细 胞,当放大400倍时,其视野直径相当于原来的 ,则圆面积 S ,即为原来的 ,所以看到的细胞为4个。 答案:B,命题视角 2 细胞膜的成分与结构 【例2】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分析时,采用哺乳动物或人的成 熟红细胞作

10、为实验材料。将其特殊处理使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 象,一些物质溶出,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洗掉,即可得到纯 净的细胞膜(又称血影)。有的科学家将“血影”中的脂质提取出 来,使其在空气和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 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2倍。 (1)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 _ _ 。,把红细胞放到清水里,细胞吸水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 来, 这样就可以得到细胞膜了,(2)红细胞溶血后,溶出细胞外的主要物质应该是_,这种物 质的特征是_ _,因而使红细胞具有_的功能。 (3)“血影”的化学组成是_、_、_,其中的脂 质主要是指_。 (4)选取鸡的红细胞验证细胞膜具有脂双层结构

11、可以吗?若选用鸡的 红细胞会得到什么结论?为什么? _ _ _ 。 (5)使用下列哪种物质处理会使细胞失去识别能力 () A核酸酶 B龙胆紫 C糖水解酶 D双缩脲试剂,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运输氧,蛋白质,糖类,磷脂,脂质,不可以。若选用鸡的红细胞,则磷脂形成的单分子层面积大大超过膜面积的2倍。因为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膜与细胞膜在成分上基本一致,C,解析:此题主要应从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角度来回答,同时需要 结合细胞膜成分的相关知识。(1)制备细胞膜时应选用人或哺乳动 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它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获取的膜 即为细胞膜,排除了其他膜性

12、物质的影响,降低了实验的难度,提高了实验的技巧和科学性。(2)细胞膜的成分、特性和功能是十 分重要的知识,它充分说明了生物体的成分组成结构、结构决定 功能、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规律总结 只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才无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未成熟的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和其它动物红细胞(如鸟类、爬行类、两栖类、 鱼类等)都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一、细胞膜选择透性实验探究 1原理:只有活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 择透性。相反,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性,也就意味着细胞已 经死亡。 2方法 (1)可利用细胞液有颜色的植物组织,将其放入无色溶液中, 然后用高温、强酸或强碱处理,观察处理前后有

13、无溶液颜色 的变化。 (2)将种子切开,放入红墨水中,胚部分不被染红,而胚乳部 分被染红。,实验拓展 1将小麦种子浸泡在红墨水中10 min后,取出剖开,发现胚为白 色,胚乳为红色,这说明 () A胚成活,胚乳已死亡 B胚已死亡,胚乳成活 C胚和胚乳均成活 D胚和胚乳均死亡 解析:由题意可知,红墨水中的色素分子没有进入胚细胞内, 但已进入胚乳细胞中,而色素分子不是细胞所需要的物质,因 此具有活性的细胞膜不会选择不需要的物质,不会被染成红 色。反之,如被染色说明细胞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也就意味着细胞已死亡。 答案:A,2(实验设计)(2009广东高考)某实验小 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

14、,将小鼠 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 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 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 (如右图)。请回答问题。,(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 _,尿素含量_。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_的产物。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_ _;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_作用,为 细胞提供_。,降低,增加,细胞代谢(代谢),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呼吸(分解),能量(ATP),(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 这类酶不会排出细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 原因是_。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_ _的特性。 解析:(1)由题干和图示知: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含量随培养 时间延长而减少,而尿素含量则增加,因原培养液中无尿素,根据 葡萄糖、氨基酸和尿素的化学元素组成特点可知:尿素为氨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