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改变孩子进步——家庭教育讲座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049945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改变孩子进步——家庭教育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家长改变孩子进步——家庭教育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家长改变孩子进步——家庭教育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家长改变孩子进步——家庭教育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家长改变孩子进步——家庭教育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长改变孩子进步——家庭教育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改变孩子进步——家庭教育讲座(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长改变-孩子进步家庭教育讲座 作者: 日期:家长改变 孩子进步 家庭教育讲座 主讲人:陈玉琴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借今天的家长会,学校安排我与各位家长就家庭教育的问题进行一些交流和沟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不可否认的。父母是否合格,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因此,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男女在结婚之前,首先就要学习怎样教育孩子,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合格了发给合格证,然后才发给结婚证。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重要!下面通过印度狼孩的故事来看看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1920年10月,一位印度传教士辛格(Singh,JAL)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丛林中发现两个被狼哺育的女孩。大的

2、女孩约8岁,小的1岁半左右。据推测,她们是在半岁左右时被母狼带到洞里去的。辛格给她们起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Kamala)、小的叫阿玛拉(Amala)。当她们被领进孤儿院时,一切生活习惯都同野兽一样,不会用双脚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她们害怕日光,在太阳下,眼睛只开一条窄窄的缝,而且,不断地眨眼。她们习惯在黑夜里看东西。她们经常白天睡觉,一到晚上则活泼起来。每到半夜都会发出非人非兽的尖锐的怪声。她们完全不懂语言,也不发出人类的音节。她们两人经常动物似地卷伏在一起,不愿与他人接近。她们不会用手拿东西,吃起东西来真的是狼吞虎咽,喝水也和狼一样用舌头舔。吃东西时,如果有人或有动物走近,便呜呜作声去吓唬

3、人。在太阳下晒得热时,即张着嘴,伸出舌头来,和狗一样的喘气。她们不肯洗澡,也不肯穿衣服,并随地大小便。她们被领进孤儿院后,辛格夫妇异常爱护她们,耐心抚养和教育她们。总的说来,小的阿玛拉的发展比大的卡玛拉的发展快些。进了孤儿院两个月后,当她渴时,她开始会说"bhoo(水,孟加拉语)”,并且较早对别的孩子的活动表现出兴趣。遗憾的是,阿玛拉进院不到一年,便死了。卡玛拉用了25个月才开始说第一个词“ma”,4年后一共只学会了6个字,7年后增加到45个字,并曾说出用3个字组成的句子。进院后16个多月卡玛拉才会用膝盖走路,2年8个月才会用两脚站起来,5年多才会用两脚走路,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爬行。

4、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狼孩也拥有人的大脑,但是在狼群中生活,具备了狼的本性,不具备人的心理。环境与遗传哪个对人的影响大?智力相差不大,科学界一直在争论,对人类影响起决定作用的,究竟是基因遗传还是外界环境。近几年通过对人类的研究表明,健康的人与人之间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在人生道路上会发生截然不同的差别,最终取决于生长环境。在众多环境中,对孩子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家庭环境,其次就是周围环境。狼孩都具有人的遗传基因,但是在狼群中生活,人的遗传已经很难体现,被取而代之的是狼的生活习性。社会学家以及心理学家,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底层人们长期跟踪,研究表明:生活

5、在发达国家的底层百姓,通过国家各种福利救济,他们物质生活水平并不比中产阶级差,有的还比中产阶级过得滋润。但是底层的百姓子女,很难摆脱底层的命运,因为他们家庭以及周围都是底层人们,早已习惯了底层生活,不自觉的就认为这才是他们真正的生活。如同狼孩的命运,一旦形成这样的心理现象,很难让他发生根本的改变。 只要正常的孩子,智力相差不是很大,即使智商很高,没有好的环境也是白搭。这就是为什么孟母三迁的故事被人津津乐道,两千多年前我们伟大的孟母就已经知道,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提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家庭环境,而且在孩子越小越好,家庭环境跟父母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都没有直接关系。孩子最为擅长的就是模

6、仿,所以“身教重于言行”。所以我们说,一个好父亲胜过一百个好校长,一个好母亲胜过一百个好老师。但是,现实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也想教育自己的孩子,然而面对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孩子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让你大伤脑筋。比如:不听话、叛逆;贪玩;不爱学习;撒谎等等。作为父母或者爷爷奶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但是孩子将来有没有出息,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今天我们家长的付出。今天,孩子的成长中,正需要我们的陪伴和引导,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及时出现在了孩子的身边,帮助他们,支持他们。当我们老了,需要孩子照顾时,孩子也会及时出现在我们的身边,照顾我们,赡养我们。其实,我们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付出了很多很多,然而,您很多

7、的付出还得不到孩子们的回报和响应。为什么?因为我们有很多家长缺少家庭教育的智慧,缺少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案例水瓶破碎之后。玲玲和苗苗都读二年级,俩孩子的表现和成绩都很优秀,深得老师的喜欢。在品德课上,老师对全班同学说,现在大家都是二年级了,在家里要学会帮爸爸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学会体贴父母。俩个孩子都暗暗下定决心,回家一定要帮妈妈干些家务,给父母一个惊喜。玲玲回到家准备洗自己的袜子,于是放好了冷水,然后拿起水瓶,准备倒些开水,谁知她拿起水瓶转身时,碰到了客厅里的桌子上,“碰”的一声,水瓶破了。玲玲吓得大哭起来。哭声把妈妈喊回来了。玲玲妈妈走进家门,看见客厅里的

8、水,明白了玲玲打碎了水瓶。她也吓坏了,急忙来到玲玲身边,抱起玲玲焦急地问,孩子烫着没有?不哭,不哭啊,我们赶紧去医院。玲玲见妈妈没有责怪,连忙停止了哭声,对妈妈说,我没有烫着。这时妈妈和蔼地问玲玲怎么回事?玲玲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很是感动,抱着铃铃说,你真是好孩子,你也慢慢长大了,学会了自己做事了。水瓶打碎了没关系,一会儿妈妈就去买一个,只是以后你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能伤害到自己。玲玲听了妈妈宽恕的话后,很是开心,对妈妈说,我以后一定会小心的。从此以后,玲玲学会了洗衣服、烧饭、整理房间,邻居都夸奖玲玲很能干。苗苗放学回到家准备给妈妈泡一杯热茶,好让妈妈下班回家能喝上一杯

9、茶解解渴。苗苗一不小心,水瓶掉到了地上,“碰”的一声水瓶碎了,开水流了一地,幸好没有烫着。但是苗苗吓坏了,担心妈妈回家骂她。她急忙拿起笤帚准备打扫时,妈妈下班了。妈妈一进门看到地上的水和碎片,随即大骂起来:你这个没用的东西,谁叫你碰水瓶,一个水瓶要10几块钱呢,你这个败家子,以后你不要再给我败东西了。说完还给了苗苗一个耳光,一边打一边大吼,你听到了吧?苗苗委屈的哭了起来。从此以后,苗苗再也不敢碰水瓶了,有时想帮妈妈洗碗,但是担心万一没注意将碗打碎了,又会惹妈妈不开心甚至挨打,只好不干任何家务了。妈妈还经常对他人说,苗苗就是学习成绩还好,其他的就很差,不会干家务,比玲玲差多了。听了这个案例,我想

10、大家肯定有很多感慨。面对相同的问题,家长不同的态度和解决方法,造成了孩子不同的感受和效果。家长如果会科学的爱自己的孩子,就把每一次的小失误作为孩子成长的最好契机,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那就多多鼓励他吧!鼓励孩子,是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也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的表现。能够真诚鼓励孩子的家长,一定是很好地接纳孩子的家长。有的家长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作比较,总是对自己的孩子说,看人家的孩子如何好,如何出色。家长本想用此来“激励”孩子进步,却没有想到越这样激励,就越让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自然也谈不上进步了。真诚的鼓励是孩子不断进步的动力。那么今天我们怎样来改变自己呢? 1.相信孩子,全情接纳孩

11、子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是有价值的,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问题很多的孩子,那也是你过多的关注了孩子的问题,你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因为佛的眼里都是佛。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而不是他人。家长说什么其实不重要,孩子听到什么才重要。父母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教育、宣讲,甚至发脾气,但是孩子的反应往往非常冷淡,原因在于我们没能真正地进入孩子的内心。调皮、叛逆是孩子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去探寻世界,我们必须给予他在尝试中成长的机会。 只有全情接纳了孩子的行为和他的想法,孩子才会平心静气地聆听、接受家长的看法、引导。在改变孩子之前,家长要先改变!改变旧有的观念

12、,平等对话、用心交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2.宽容孩子,多多鼓励孩子 孩子的成长来自家长的行为和情绪,而不是指令。沟通时让孩子站在对面,一开始就造成了两代的对立,不自觉地让孩子产生对抗情绪。 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让孩子坐在自己身旁,温和对话。为什么要一对一?强调一对一沟通,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照顾孩子的自尊心;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交流对话变成批判大会,父母同在,或者有其他成员参与的情况下,孩子不容易打开心房,沟通的效果容易受影响。在交流过程中,如果能适当地拍拍孩子的肩膀或者轻轻搂搂孩子,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缓和紧张的气氛。 3.引领孩子,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代替他 相信孩子生活

13、上的独立能力和遇到问题能够自己解决的能力。一个孩子经常被我们看成什么,一个孩子经常被我们说成什么,经常被我们怎样对待,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变成现实。“我像儿子的闹钟,每天催促他做这、做那,他迟到、作业没做完,我比他还着急。”有一位家长对我这么说。像这样替孩子着急、代孩子成长的情况普遍存在。然而,存在即是合理吗?任何替代孩子成长的企图,最终都会在孩子的身上产生负面效应孩子过度依赖家长、缺乏自信、缺乏责任感。与其千遍百遍的念说,不如让孩子自己去经历一次挫折、去承担应负的责任,自己成长。太依赖父母的孩子往往只会对父母抱怨、挑剔,父母为孩子做本该孩子做的事不会得到孩子的尊敬。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也是影响

14、终身的老师。好的动机只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原动力,好的方式方法才能推动孩子走得更远。要让孩子成长,父母先做改变。4.多与老师沟通,家校和谐共育。在今天这样信息全覆盖的时代,沟通和交流变得极为方便、快捷,想想我们每天看手机信息要花几个小时,但每周又用了几个小时在和老师交流、沟通。5.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家长的表现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榜样。除了有意识地关心和教育孩子之外,家长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不断提升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和技巧。注意自己无意识的行为对孩子的作用。因为,家长的日常行为表现比对孩子的语言指导更具有教育意义。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做事要持之以恒,一丝不苟,可是自己做事情常

15、常虎头蛇尾,马马虎虎。有的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心平气和,礼貌待人,可是自己却动不动就脾气火爆,大吼大叫。这样对孩子提出要求往往不能被孩子接受。因此,家长应当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身教胜于言教,尤其在一些关于品德行为方面的问题,家长更应该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家庭教育的误区:1.打孩子的危害。棒打棍敲出孝子的古训值得我们反思,真的有这样的效果吗?打孩子会造成孩子说谎,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逆反心理,双重性格,仇恨心理。有一首挨打诗是这样说的:首次挨打战兢兢,两次挨打哭不停,十次挨打眉头紧,百次挨打骨头硬,千次挨打功夫到,酣然微笑入梦中。2.攀比的危害。盲目的攀比会给孩子够不着的感觉,因为会有新的榜样不断出现在他的面前,他永远都会有无法超越的榜样,久而久之,孩子会出现自我放弃的心理。你所树立的榜样,孩子也是不服气的,他不会接受。只可纵向比较,不可横向比较。3.溺爱的危害。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有的父母宁可自己受委屈,节衣缩食,也要无原则的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或者对孩子的一味的娇惯迁就,包办代替,无原则满足,过度保护。长此以往,养成了孩子懒惰,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