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2032274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 作者: 日期: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2014年05月21日一、发展基础大冶湖生态新区总体规划范围主要是大冶湖周边区域,跨越黄石、大冶、阳新,东到长江岸边,西抵武九铁路,南临父子山,北至黄荆山,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从城市发展的历程来看,黄石正处于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城市转型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困境。经济总量不高、城市腹地偏小、中心城区较弱等均是城市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在百舸争流的中部崛起时期,黄石期待跨越转型。为此,黄石也在努力探寻转型发展之路。2013年,大冶湖生态新区的提出,为黄石城市发展

2、指出了一条生态转型之路。大冶湖地区具备了优良的发展基础条件。一是城镇基础,大冶湖地区地处黄石、大冶、阳新交汇之地,是黄石城镇化发展的前沿地区和同城化政策平台的焦点地区,也是拓展黄石城市腹地的重要地区;二是生态资源,大冶湖是鄂、赣、皖交界地区的重要湿地,自然环境优美;三是产业基础,该区域是长江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棋盘洲港区的建设将该区域与长江黄金水道紧密联系;四是交通条件,该区域地处鄂东交通枢纽位置,向东对接长三角、向南对接珠三角、向西与武汉均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大冶湖生态新区作为承载黄石未来之梦的重要地区,将充分展示黄石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这条发展之路是一条将现有城市与未来城市融为一体的路径

3、;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路径;为转型城市提供一条可资借鉴榜样的路径。大冶湖生态新区将立足于现有条件自然湖泊的优质景观,城市雄厚的工业基础,毗邻长江黄金水道等,在未来的30年内,塑造一个绿色、睿智、繁荣的地区。 规划理念1、国际视野,全球样本为进一步明确环大冶湖地区的功能定位,谋划功能布局,部署建设实施。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于2013年5月初专门成立了大冶湖生态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征集工作办公室。为凸显本次规划的高标准与国际视野,黄石市面向全球优秀设计单位发出邀请,本次竞赛应标的五家单位,来自加拿大、英国、美国、荷兰等地,项目实践经验覆盖全球各地。他们将发达国家先进的

4、生态理念、发展经验和规划技术与黄石的自身。五家单位提交的设计方案风格各异,从不同角度切入诠释了对大冶湖地区开发价值的理解并勾绘发展蓝图。五家单位的方案都充分地关注了大冶湖片区重要的生态区位和未来潜在的土地开发价值,对大冶湖以及大黄石产业转型发展进行深刻的研究。本次规划充分借鉴了国际上城市转型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加拿大的温哥华被誉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该市广泛采用低碳生态技术进行城市建造,使中心城区充满绿色、科技和人本特征。弗雷堡被称为德国的“生态首都”,该市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并吸引了大量从事可再生能源生产和研究的公司落户,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日本北九州在环保产业培育、环保技术推广、

5、环保文化宣传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践,生态与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近年,该市又提出建设世界环境之都的更高目标。德国鲁尔区通过建立煤-钢-电-化-机械一体化产业链,发展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等“新经济”工业,推进“绿色空间计划”,建设“工业遗产之路”等工作,实现了从“煤钢之城”到“新经济之都”的蜕变。大量的全球样本为我们展示了各种类型的生态城市建设的手段。这为我们探求一条符合大冶湖地区、成本低廉而富有成效的开发路径提供了坚定的信心和切实的抓手。2、绿色发展,城乡统筹一直以来,黄石以矿冶文化为城市灵魂,以百折不挠为城市品格。本次规划充分挖掘了黄石自身具备的城市特质,大冶湖生态新区将立足于现有条件自然湖泊的优

6、质景观,城市雄厚的工业基础,毗邻长江黄金水道等,在未来的30年内,塑造一个绿色、睿智、繁荣的地区。 在借鉴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大冶湖新区的现有条件,系统性地把生态城市的理念融入了黄石城市新区的规划设计中。修复大冶湖堤围内的水面面积,从现状65平方公里提升至90平方公里;构建微观生态雨洪管理体系,逐级拦蓄净化雨水;结合现状湖垸建立滨湖湿地生境缓冲区,形成沿湖岸的绵长湿地公园,加强水体自净能力和生态含量;修复重构多样化的生物栖息地,恢复后鸟类增至100种以上,达到同纬度国际重要湿地的水平。新的城市中心强调自我净化的绿色网络、绿色宜人的交通组织、缔造独具魅力的城市场所。环湖打造滨水特色

7、的公共设施,包括文化体育、健康疗养、旅游休闲等多种类型,实现滨水地区的活力聚集。城市发展与生态系统充分融合,风、水、鸟、林等生态要素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交织成为未来黄石城市新的文化符号。3、空间布局双叶映湖,湖城共生规划提出“双叶映湖,蝶舞湖城”的理念,打造大冶湖两岸湖城共生的“城市金叶”和“生态绿叶”。大冶湖北岸作为城市发展集聚地区,而大冶湖南岸将成为绿色发展创新地区。 南北岸有机互动,有效平衡城市发展和生态保育。规划提出“双叶映湖,蝶舞湖城”的理念,打造大冶湖两岸湖城共生的“城市金叶”和“生态绿叶”。大冶湖北岸作为城市发展集聚地区,而大冶湖南岸将成为绿色发展创新地区。 南北岸有机互动,

8、有效平衡城市发展和生态保育。在宏观层面,规划尊重生态优先的绿色格局,北岸用地适宜性较好,适宜集中成片开发,作为城市化集中地区;南岸用地限制较多,适宜低密度岛状开发,作为绿色GDP的培育地区。 在中观层面,在南北两个叶片中构筑风与水的循环脉络。通过风廊缓解城市热岛、净化城市空气、促进降水循环,通过水廊涵养生态植被、保障洪涝安全、提供休闲空间。在微观层面,叶子的形态展现了丰富多变的滨水形态。塑造半岛式滨水岸线,通过特色渗透的生态机理,使滨水空间更为丰富多变。组织组团式生态格局,提供疏密有致的特色空间。最终,在大冶湖生态新区实现形成50/50的绿色发展比例。50%的生态用地比例高于天津中新生态城、曹

9、妃甸生态新城和上海崇明东滩生态城等国内同类生态新城。 三、总体规划功能定位承载着黄石城市发展的未来之梦,立足大冶湖地区的生态、景观和人文资源,规划在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为大冶湖生态新区构想了一个睿智、绿色和繁荣的未来,将该地区打造成为:荆楚创智芯,生态精工城,并实现以下四个规划定位:1、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湘、鄂、赣、皖交界处丛林密布、物种丰富,它不仅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绿心”,在版图上也是中国的“绿心”。长江中游城市群提出打造“中国绿心”,大冶湖生态新区正是紧邻这一绿心的绿色都市地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2、中部地区城市转型发展先锋带动区大冶湖生态新区将城乡统筹、产业转型、

10、生态建设方面先行先试,成为中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推进产业转型的引领区和践行生态文明的先锋区。3、兴业宜居的国际湖城典范对比国际湖城的特征,大冶湖90平方公里的水面规模与蜿蜒形态十分适合塑造生态环境优美、景观特色鲜明、湖城共生发展的典范。4、武汉城市圈“精工业”制造中心发挥特种冶金和建材工业的基础及技术优势,精细产品和生产技术,充分对接区域产业和需求,融入区域性产业链,打造武汉城市圈“精工业”制造中心。 四、整体规划布局与特点概念性总体规划面向450平方公里的大冶湖地区整体谋划,突出5大规划设想:“双叶映湖,蝶舞湖城”的规划理念;“一心八片,湖城相融”的特色增长组团;打造中国首个与城市融

11、合的“黄石国家公园”;在城市,也在更大区域实现水、大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和清洁;成为黄石大都市区当代及下一代的经济,文化发展引擎。1、“一心八片,湖城相融”的总体布局围绕大冶湖周边将打造8个不同功能特色和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城市发展组团。包括三大综合组团、三大产业新城以及两大生态地区。在北岸发展中突出联动黄石、大冶老城,实现双轮驱动;在南岸突出面向区域、绿色优先,打造国家城市生态公园,在保育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当发展绿色生态高科技产业,并吸引民众来此旅游。2、规划布局特点(1)自然生动的生态系统在借鉴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大冶湖新区的现有条件,系统性地把生态城市的理念融入了黄石城市新

12、区的规划设计中。修复大冶湖堤围内的水面面积,从现状65平方公里提升至90平方公里;构建微观生态雨洪管理体系,逐级拦蓄净化雨水;结合现状湖垸建立滨湖湿地生境缓冲区,形成沿湖岸的绵长湿地公园,加强水体自净能力和生态含量;修复重构多样化的生物栖息地,恢复后鸟类增至100种以上,达到同纬度国际重要湿地的水平。(2)环境友好的精工产业以武汉城市圈“精工业”制造中心为目标,突出传统产业的精深化、先进制造的精密化、高新技术的精尖化、潜力产业的精选化。在传统产业提升的基础上,重点培育环保、通用航空、休闲旅游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的环湖聚集与南北差异发展。(3)低碳高效的交通网络通过高铁站、通用机场、黄石

13、新港三大交通枢纽构建对外便捷联系。在新区内部实现“环路串联,跨湖沟通”的理念,通过快速路网构建环湖、跨湖重要通道。以“高效低能耗、零转换多层次”的公交组织,倡导人本低碳的公交出行方式。打造环湖绿道、都市绿道、郊野绿道等五大主题绿道,构建生态慢行网络。(4)特色活力的公共设施环湖打造滨水特色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文化体育、健康疗养、旅游休闲等多种类型,实现滨水地区的活力聚集。(5)湖城共生的实施时序 2020年,以尹家湖枢纽、棋盘洲新港、通用机场等区域性交通枢纽为核心引爆点,实现滨湖商贸、科教、精工等产业启动发展。人口规模达到65万。20202030年,以产业发展为引领,开发完善核心区、黄金山综合

14、工业区、汪仁组团、新港物流货运枢纽区,并启动海口湖生态旅游养生区。人口规模达到90万。至2040年,完善各个组团的发展和南北向的区域性交通建设,确立八大片区的总体格局。人口规模达到110万。 大冶湖生态新区核心区规划1、规划范围大冶湖生态核心区位于大冶湖生态新区的西北部,北至大棋路,东至庆洪路,南至大冶湖,西至武黄城际,总用地面积为22平方千米。核心区根据功能主题分为西区和东区两片,以兴隆咀港为界,其中,核心区(西区)主要为兴隆咀片区,用地面积为13.4平方千米;核心区(东区)主要为冶钢农场范围,用地面积为8.6平方千米。考虑到与大冶城区、黄金山工业园、汪仁镇等周边地区的对接,本次规划将黄金山

15、工业新区、大冶湖尹家湖地区等周边片区纳入研究范围,北至金山大道,东至庆洪路,西至金湖大道、南至大冶湖湖滨地区,用地面积为48.9平方千米。2、目标定位按照黄石城市转型发展要求,立足建设“鄂东特大城市”的城市总体发展目标,承载大冶湖生态新区的核心功能,将大冶湖生态新区核心区定位为:转型黄石的现代中心区、美丽黄石的湖滨示范区、宜居黄石的绿色活力区。 3、生态规划理念的落实生态优先理念1)在整个城市中心区,通过合理维育生态安全格局,控制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使自然与人工开发形成和谐比例。探索在生态资源约束条件下生态新区建设的技术方法和经验,构筑自然与人工环境40比60的和谐比例。2)通过活水循环来修复大冶湖水面,由现状河道、潜在雨水汇流廊道、各级水库湖塘湿地共同构成的活水循环网络构建湖水自净径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