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心得体会心仪良师—心得体会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2031201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专业心得体会心仪良师—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专业心得体会心仪良师—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专业心得体会心仪良师—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师专业心得体会心仪良师—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专业心得体会心仪良师—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专业心得体会心仪良师—心得体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专业心得体会心仪良师心得体会 教师专业心得体会心仪良师心得体会高校招生年年有新招。 新招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总是褒贬不一。 今年高招的一个新招,是师范院校对新生敞开了大门。 对此,舆论一律了,上下都说好。 说是新招,其实是老招,师范教育曾经长期。 恢复好的传统,解决了师范生的经济问题,提高了他们的自豪感、责任感,对教师队伍建设影响深远。 良才出良师。 挑选优秀学生读师范,是国家人才工程的最佳选择。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 优良人才做教师,优良人才办学校,将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地位,势所必然。 培养人才是治国大业,应该有大批良师在这里发挥酵母作用。 30年前,有个乡党委

2、书记说了一句话,至今还让我记得。 他对一位女教师说“好好干。 干好了,提拔你去乡供销社当售货员。 这话多让人寒心!更寒心的是,这个书记所言,是那个时代的实情,他说的是真心话。 这典型地反映了当时教师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管理者对待教育的态度。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把教师打到社会低层,还谈什么培养人才,又能有什么希望。 好在传统在延续,地火没熄灭。 那个年代,我在一所学院教书,相当贫寒。 有了独生女儿后,我对妻子说,这辈子注定,不会有多少遗产传给下一代,但要尽最大努力,让女儿接受最好的教育。 20多年后,这个愿望实现了,家庭大事无遗憾。 其实,天下父母都一样,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呢?今

3、时社会,择校成为风习,从幼儿园开始,从上小学开始,就发动全家及亲友,忙着给孩子选择学校。 舆论对此有所批评。 我想,所谓择校,主要不是择楼房,择操场,择校园,而是择教师。 寻求良师教育孩子,这有什么错?良师不多,供不应求,那是师范教育的缺失。 优良稀缺,供求矛盾突出,解决的法子,不是压制求,而是扩大供。 这就要把师范办好,采取措施,让师范吸引人,把好苗子招来,培养出更多的良师,并实行合理的调配。 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难道不应该实实在在担当起来?心仪良师,人同此心!前些时,我去了潮州。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到了那里,当

4、然要去寻访韩愈的足迹。 韩愈治潮的突出政绩是高度重视教育。 他到了潮州,选择良才,捐资办学。 “刺史出己俸百千以为举本,收其赢余,以给学生厨馔。 学费伙食费都包了,相当于今日师范的教育。 唐制,潮州刺史为正四品,月俸十二千四百。 韩愈治潮八个月,所得正好是“百千”。 也就是说,他把在潮州的俸禄悉数捐给了学校。 我站在韩愈办校的旧址,眼泪在眼眶里转。 在“旅行手记”中,我想象着,深情地写下“韩愈告别潮州父老,拂拂长袍一身正气,抖抖两袖一阵清风。 他应该是这样的,也必然是这样的。 苏轼仰慕韩愈,为他写了一篇碑文,即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碑依旧竖立在那里,上言“始潮州人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由是潮州之士笃于文行,至于今号称易治。 据记载,唐代潮州,偏远荒凉,为“蛮烟瘴地”。 韩愈选拔良才,力办教育,作用不言自明。 1000多年来,治潮的贤达无数,其历史声誉没有一位超过韩愈。 韩文公是开化和教化唐代潮州的良师,至今为潮州人念念不忘。 心仪良师,已成为当今社会风尚,这好得很啊!历代先贤视之为德政,躬身力行。 “提拔优秀教师当售货员”的时代过去了,那毕竟是非常时期的小插曲,让它永远过去吧。 选拔优秀人才当教师,选拔优秀人才办教育,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工程”。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