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010108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背景下 现代文阅读教学与复习备考,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 蔡伟潭,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三层含义:,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一般要求,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作出分析、判断、阐发、质疑、评价,阅读的主体性与多元性,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落实到语言层面,掌握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不同文本的阅读要领和几种基本的阅读方法。,现代思维学理论,分析性思维 实用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语文能力要求,分析探究能力、实用(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言语特点,不同的目的决定了阅读不同的

2、形式,论述类文本阅读,着重考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能否概括和提炼文本的思想观点、发现观点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作出初步的评价。,文学类文本阅读,这是“阅读与鉴赏”评价的重点。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不同文体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以及借助有关资料评介作品的能力。,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鉴赏目的和态度 “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涵养心灵”,审美活动的目的是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升人的文化品位、人生境界。,鉴赏能力培养的重点是“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

3、,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鉴赏的高层次要求是“探究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伟大的作品既是民族又是世界的,如对生命的关爱,对自由的追求,对爱的赞美,对人性的讴歌,对美、善、真的褒扬是人类的共同文化心理。,实用类文本阅读,着重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实用文体的语言风格、格式等特征,学生只需作基本的了解。,文学类文本阅读,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实用类文本阅读,了解传记、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共设五个系列: 1、

4、诗歌与散文; 2、小说与戏剧; 3、新闻与传记; 4、语言文字应用; 5、文化论著研读。 在五个系列中,每个系列均有若干模块。,散文 小说 新闻 传记,有高考“任务”的选修,所谓的“考”,也就是评价,课程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现实中,高考的存在决定了必修课在日常教学中无可动摇的地位,选修课如果“不考”,其地位将更加难有保障。现有公布的高考大纲,选修课已经被纳入了高考,尽管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只有部分的选修模块进入了高考的范围,但这对一直显得有点尴尬的选修课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喜讯。,不过,高考方案虽然明确 “要考”,却并没有具体展示“如何考”,近几年课改实验区的高考,提供了一定的迹象

5、和发展趋势。,分析结构 品评词句 归纳主题 分析特点,必修课 目 标,选修课 目 标,迁 移 提 升 拓 展 探 索,必修课的教学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课在体现基础性的同时,更应致力于拓展性和开放性。选修课的内容往往比必修课更深、更广、更细、更有针对性。这就要求: 变“初步了解”为“具体把握”, 变“整体理解”为“具体研讨”, 变“纵向联系”为“横向整合”。,(1)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与创作文本对话 阅读的三个“本位”,即作者本位、读者本位和文本本位的不同。作者本位考虑的是他的创作意图,读者本位强调的是自己的想法,高考考的是文本的理解,当然是以文本本位为基点。,要区别文本的性质,如写实

6、性文本和虚拟性文本,前者重在理解的客观性,后者则需体验、想象和再创造。要有文体意识。,阅读教学的文本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创作文本,二是教学文本。,阅读教学中牵涉到四方面主体:教师是施教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文本是创作者主体,还有是教材是编辑主体。,(2)师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垂直性互动,教师发挥首席作用,可以提示方法、设置问题、设计专题,引领活动。,学生之间的对话水平性互动,既可是个体之间,也可是小组之间的。阅读经验是基础,批判性是对话发展的支点,促进学生主体认知能力的建构是目标,阅读主体的往复对话相互作用是基本形式。,与教学文本对话 A 领会编辑意图 知识分布的系统性,能力训

7、练的重复性 B 用教材去教 知识和能力的载体(无非是一个例子),教师对文本首先是理解接受,开放性和批判性思考必须建立在对文本主体性充分尊重的基础之上,教师的施教主体性体现在他有以自己感受和体验认识和解读文本的权利,其次他还有组织教学的主动性和自由性,应体现个人教学个性等。,学生对文本首先是“倾听”、理解、感受而非评判,然后才是发现和批判,而构建主体的审美能力及高尚文化品位是主体阅读的目标以及发现和批判的基础。当然学生也只有进入文本,站在平等的立场感受文本,才能有真正的发现和建构。,高考的本质是什么,它实际上是统计学,是教育测量,它的首要任务就是区分,将考生分出三六九等来。,作为教育测量的载体学

8、科试卷,要弄清命题与考试,即考点、考题和考卷,答题和阅卷的关联。,高考对阅读教学的影响,高考试卷的容量与布局,阅读量、书写量,由于考试时间(150分钟)的限制,必须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试卷的解答,因此,不能不考虑到规定时间内,考生阅读量和书写量对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配置和赋分的影响,试卷的命制的第一个平衡点就是阅读量、书写量的把握。,题型的配比,客观性试题: 选择题、填充题、配伍题、改错题、是非题、默写等;,主观性试题: 语用题、简述题(论述、分析)、写作等,选择题适合于测量被试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几个层次的认知目标; 在限定的时间内可包含足够的试题数量,保证对所测内容的覆盖率。,主

9、观性试题适合测量被试较高层次的认知目标,如组织材料的能力、综合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这是客观性测题难以测量的;但是主观性试题无法提供涵盖全部外延的明确答案,评分困难且不可靠;测验成绩易受被试的写作模式、书写质量等无关因素影响。,没有多种题型,对于考生的能力的检测是不全面的。,科学性的分布,知识、能力和思维的配比 考点的合理配比 能力层级的分布与限制。,分布要合理,要注意知识的再现、知识的迁移、知识的重构之间的关系。,试卷结构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10、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必考)(9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五、写作(70分),考试大纲针对不同文体特点 的命题内容要求,就阅读的考查而言,主要测查考生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考的能力。 它包括: 根据材料索检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 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 判断新组成的语句(语言转换)与阅读材料原意是 否一致; 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判断阅读材料所

11、体现的态度、意图、倾向和目的; 简述能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但并不是每一个阅读材料都涵盖以上内容,“考试大纲”根据文本文体的不同特点,有不同的考点界定,也就是说,对高中语文学习可量化的部分做了规定,试卷的命制,不同文本、不同阅读任务、不同侧重点的试题命制,也必须各有侧重,形成均衡的势态。,论说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 全国“考试大纲”的不同要求,论说类文本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理解文中重要概

12、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就要既明确概念的内涵(特有属性),又明确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事物)。,明确概念的内涵 就通常情况而言,一般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是一些术语,其内涵多数是临时的、具体的,不具备普适性;其对概念内涵的揭示,也不一定是“下定义”的标准语言形式。,2009年广东卷选了爱因斯坦的自由和科学,文中提到了“外在的自由”这个概念 下列对第二种“外在的自由”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工作之余还有可能从事个人的活动,属于第二 种“外在的自由”。

13、 B.第二种“外在的自由”是实现爱因斯坦所指出的 第二个目标的基本前提。 C.第二种“外在的自由”与第一种“外在的自由”相 辅相成,都有助于科学的发展。 D.第二种“外在的自由”是实现合理分工和技术进 步的先决条件。,【答案】D,明确概念的外延 对概念外延的考查,通常是对某事物所包含的对象有哪些作判定,或是分别对若干对象作出是否包含在某事物之中作判定。,2007年天津卷 下列不属于“唯专利论”表现的一项是(C) A.把专利数量和规模作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追求的目标, 着力培养专利注册人才。 B.认为有了专利即可有效保护自己的知识资产,别人无权 争辩或否定。 C.积极申请专利,而对有些专利并不急于

14、实现其经济价值。 D.将所有的技术发明都及时地申报专利,并为之付出很大 代价加以保护。,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一般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句子”,主要是指: 点明主旨的句子,即人们常说的“文眼句”; 显示层次的句子,即人们常说的领起句、过渡句、收束句; 内涵丰富的句子,即对主旨领悟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句子; 结构复杂的句子,即对文意理解有直接影响的句子。这些句子或意蕴比较丰富,或表达比较独特,或结构比较复杂,或作用比较突出。,2009年福建卷尺度 第二段中提到“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了一道墙垣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参考答案】 尺度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评判就不同,因此造成了隔膜、误解甚至对抗,像

15、墙一样,阻碍人们的交流。,筛选并整合信息,是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的核心能力,把握的重点是论点、分论点的整合,论点与论据的分析。,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信息的前提是审清题目的要求,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的信息作分类集中、重新组合、归纳概括。,2010年海南卷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 A.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 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 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B.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 事。于是到了晋朝后,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 到今天。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 直

16、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 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 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与“把握文章思路”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文章思路,指的是作者为使表达的思想内容能够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而选择的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文章结构,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指的是对材料的组织及安排。,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体现。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2009年福建卷尺度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B C) A.作者认为,几乎所有领域、一切事物,都有尺度存在; 即使是常人眼里的“另类”,也有他们自己的尺度。 B第三段列举维特根斯坦、袁中郎的“另类”事例,并引 用梭罗的名言,是为了证明“尺度具有普遍性”的观点。 C由于现代可以运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克隆梦露的容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