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类旅游发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问题生命科学学院韩朝伟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2008421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城类旅游发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问题生命科学学院韩朝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城类旅游发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问题生命科学学院韩朝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城类旅游发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问题生命科学学院韩朝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城类旅游发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问题生命科学学院韩朝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城类旅游发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问题生命科学学院韩朝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城类旅游发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问题生命科学学院韩朝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城类旅游发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问题生命科学学院韩朝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城类旅游发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问题 生命科学学院 韩朝伟0942041022 作者: 日期:古城类旅游发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问题以河北山海关为例【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丰富旅游内容,旅游开发又促进了保护和传承发展。处理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古城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开发 山海关一、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 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

2、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以下五项内容: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传统的手工艺品及其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

3、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作为被动的保护对象存在,而是成为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源加以合理的开发利用,并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反过来又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使其有效的传承发展。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合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既可以使旅游业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又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发展。孙国学基于旅游开发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济问题探索,2010(1):166-169其意义具体而言包括: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得以传承和推广,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能够体现,3、也会增强非物质文化属地群众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4、有利于全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4、的增强。尤其对第三点笔者深有体会,由于笔者系土生土长秦皇岛人,每当在外有人提到赞扬秦皇岛时都会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不少的问题和困难,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不可避免地存在商品化,过多考虑经济利益,盲目迎合游客需求,会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本真性。只有科学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化解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双赢。张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实现“双赢的思考以云南少数民族歌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新西部,2009(20):131-133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5、;2、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3、构建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机制;4、建立科学的保护管理体系。三、河北山海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海关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万里长城的形象代表之一。北依燕山南临渤海,紧扼东北、华北交通咽喉,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地。1381年(明洪武14年),大将军徐达受命建关设卫,山海之间构筑长城,故名山海关,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美誉。2000年,山海关景区被评为第一批4A级旅游景区;2001年,国务院下文将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正式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7年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评山海关为首批

6、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山海关景区内名胜古迹荟萃、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和旅游避暑胜地,区内有开发和观赏价值的名胜古迹达90多处。近年来由于不断改进软硬件设施,加大对外宣传促销,山海关景区年接待中外游客150多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000多万元。山海关作为百年古城镇,自古兵家必争之地,除了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老龙头、天下第一关)等,还有较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有孟姜女传说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0819号。而山海关浑锅,桲栎叶饼制作技艺,山海关喇叭,山海关孟姜

7、女庙会,肖显写匾故事等入选秦皇岛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孟姜女传说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之一,而山海关又是孟姜女故事流传的核心地区,关于这一故事的记载最早见于明弘治十四年版的永平府志冢墓“姜女坟”条,至今仍有三种版本关于孟姜女的传说在山海关及周边地区广为流传。孟姜女的传说中她的丈夫万喜良被秦始皇抓去修造万里长城,孟姜女见丈夫久不得归,便做好寒衣千里迢迢送到长城脚下,然而得知万喜良已经累饿而死,尸首都只被埋在长城底下,孟姜女纵情大哭,感动天地遂将万里长城哭倒一块,哭出丈夫的尸体得以安葬。后来的传说中还加入了秦始皇垂涎孟姜女的美貌,孟姜女誓死不从最后纵身大海明志等情节。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8、,山海关明长城与秦始皇修建的长城无关,孟姜女故事的发生并不在山海关,然而在历史的流传中,孟姜女渐渐接近了山海关,她哭倒的长城也就变成了山海关的长城,现在就连小孩子都知道“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山海关”。诚然,对一个神话传说,我们没有必要去考证孟姜女是哪里人,是什么时候的人,到底相貌如何,而是应该思考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能长时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并不断的被改造、加工,并不是偶然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个故事代表了整个人类的共同愿望,反映了人民对封建暴政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并且抒发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心声向往和平,追求稳定,渴望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安宁。这样孟姜女的传说才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才能成为

9、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有可能作为山海关旅游的一个特色亮点而具有了旅游开发的价值。四、孟姜女传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现状与展望严格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能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即使像传统技艺的,也需要物质载体才能得以实现,如道具、舞台等。而历史传说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需要相应的物质基础,否则这些资源本身就不能具有独立的旅游价值,必须结合当地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才能创造出旅游价值。在这一方面河北山海关具有一定的优势,长期以来山海关已形成了以孟姜女传说为根据,以孟姜女庙为依托并结合孟姜女庙会等文化活动发展起来的孟姜女文化旅游链,其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孟姜女庙,据林榆县志记载,初建于宋以前,

10、到了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由当时的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张栋主持重修。历史悠久,影响广远式发展孟姜女文化旅游的重要据点。现今的孟姜女庙作为山海关区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自1979年做为景区对外开放至今,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000多万人次,最高峰时年接待游客195万人次。众多国内外游客被孟姜女的传说所吸引,到孟姜女庙看一看她的容颜,听一听她坎坷传奇的身世,充分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并且创造出大量的经济价值。笔者曾两次去孟姜女庙游玩,游人虽称不上人山人海但也是络绎不绝,无数的旅客被庙门前的那副传奇对联所吸引:“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堪称孟姜女庙的一大奇观。如此“望夫石”

11、、“梳妆台”等景点不一而足。孟姜女传说及孟姜女庙在给山海关带来巨大的旅游收益的同时,山海关区近年来也不断加大对孟姜女文化的保护与宣传,充分发挥文化优势。1992年山海关区政府投资1200万元,在山海关区孟姜女庙北麓修建了大型文化园林-孟姜女苑,占地20433平方米。苑内景观以孟姜女传说故事为主线,设紫燕送籽、姜女出世、闺房才女、提拿杞良等共计二十个场景,再现了孟姜女传说故事的主要情节,使孟姜女传说由抽象的语言变成了生动场景,更利于游客了解孟姜女传说的文化内涵。暑期及黄金周期间,景区为游客播放黄梅戏故事片孟姜女及千古绝唱等歌曲;在孟姜女过关悲曲场景处弹唱姜女寻夫十二月歌,从而推动了孟姜女文化的传

12、播和光大。山海关区同时也在旅游之外的各个方面做足了功夫。1991年,孟姜女庙景区恢复了因文革中断已久的孟姜女庙庙会,从而景区则通过戏曲、仿古表演等形式展现孟姜女传说和文化形象,营造氛围,传播孟姜女文化的内涵。2005年山海关区成立了孟姜女文化研究中心,区文艺团体创作了评戏孟姜女、民乐合奏凤凰岭、民乐弹唱十二月歌等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宣传孟姜女文化。可以看出,孟姜女文化在河北山海关得到了大力的弘扬与发展,已经与当地的旅游业密切结合,相互影响。并且一直朝着健康和谐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着。我相信,通过山海关区的不懈努力,结合家喻户晓的孟姜女传说,一定能够使这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旅游业在这一片土地上腾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