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2001227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年级考试语文试题2020.7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本解读就是分析,而分析就是揭示问题和矛盾。不少文本的问题和矛盾需要寻找相关文本来作合理阐释,这时,阐释文本就构成了互文本。例如,愚公移山中有这样一个为

2、人所忽视、也令人费解的细节:“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为什么操蛇之神“惧其不已”,而帝则“感其诚”呢?也就是说,同样是神,在对愚公的态度上为何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异?对此,东晋玄学家张湛在山海经中这样注释,操蛇之神就是山海之神,他们“惧其不已”就是怕愚公如此坚持下去会改变原有的山海形貌,无山,山神居何处?无海,海神司何海?因此,帝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如此一来,单就文本本身所传达的信息看,只强调“愚公精神”的观点是一种不全面的理解,忽视了文本隐含着的多重信息、意义的表达。而通过张湛的阐释文本进行互文性解读,还可以读出这则寓言寓含保护自身居住环境生态的意义。利用互文性文本解

3、读,得出的意义我们称之为文本的“互文性意义”,互文性意义并不完全就是文本本身的意义,从这个层面上讲,互文性文本解读利用构成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差异关系,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差异性,造成了文本的意义延宕,消解了文本的意义中心,让文本充满了复义。因此,互文性理论,使我们的文本解读有了新的解读视角和更多的支撑与依傍,也为我们多元解读文本指明了新的方向与思路。(摘选自张斗和互文性文本解读和互文本类型)语文教学通讯2018.11)材料二: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始于摹仿,文学创作同样也不例外。“借鉴已有的文本可能是偶然或默许的,是来自一段模糊的记忆,是表达一种敬意,或是屈从一种模式,推翻一个经典或心甘情愿地受其启发”。

4、而在以古为尚的中国,摹拟更是经典形成以后的普遍风气,从魏晋到南北朝之间拟古一直是诗坛的时尚,在陆机、谢灵运、江淹等诗人的创作中,拟古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征。直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创作中还明显留下拟古的痕迹。拟古的结果形成古典诗歌普遍而清晰的互文关系,并渗透于诗歌文本的各个层次。甚至可以说,互文性是中国古典诗歌最突出的文本特征,也是古典诗歌作品最晋遍的现象。鉴于诗歌史上普遍的摹仿和因袭关系,梁代钟嵘诗品就用推源溯流之法论列历代诗人,揭示其间的传承和影响关系,其实质正是出于对其作品互文性的体认。唐朝诗僧皎然诗式将文本的相似概括为语、意、势三个层次的“三同”,而作者的有意摹仿便有所谓“三偷”。偷语之

5、例,如傅威赠何劭王济诗有“日月光太清”句,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诗拟作“日月光天德”;偷意之例,如柳恽从武帝登景阳楼诗有“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句,沈佺期酬苏味道化作“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偷势之例,如嵇康送秀才入军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句,王昌龄独游脱胎为“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悟彼飞有适,嗟此罹忧患”。皎然的“三偷”之说虽从语词、取景、立意的不同角度区分了诗歌文本中不同类型的摹仿,但由于唐代诗学的中心问题在于意象和造句,所以“三偷”所论的摹仿也只限于句与联的范围,集中在语词的层面。事实上,诗歌文本的摹仿本来就是多层次的,不止限于语句,还包括主题和结构。贺裳载酒园诗

6、话卷一论“三偷”,即将其内涵大为扩展,罗列了主题和结构等不同层次的例证。如果按照后人的习惯用法,意与主题相关,势与结构相关,那么偷语、偷意、偷势就可以概括语词、主题、结构三方面的摹仿,而这些方面也正是诗歌中互文关系发生的主要层面。文学史上的拟古或摹仿历来就是缺乏独创性的同义词,很少得到正面的评价。但严格地说,如果从互文性的角度来理解文学文本构成的某种特体要求的话,互文已不是摹仿而是用经过压缩的语码来替代一个经典表现。这就是互文性理论所要揭示的问题:文本可以通过吸收其他文本来实现意义的增殖。文学史上的化秀作家无不善于利用文本的这一特性,而文本的文学意味也往往就在这不同文本的关系之中。明白了这一点

7、,对文学史上的因袭或文本间的相似就不能简单地以摹仿二字概之,而首先应该从互文性的立场去审视其间意义的实现与增殖。 (摘选自蒋寅拟与避:古典诗歌文本的互文性问题)材料三:大致说,由于中国人向来耻于“东施效顰”,又吃过“邯郸学步”的苦头,再加传统处于正统地位的诗文篇幅相对短小,难以容下过多的仿拟之迹。于是人们非常忌讳陈陈相因,陈词滥调,尤其对那些露形露迹的创作特别反感。正如宋代魏泰临汉隐居诗话所言“诗恶蹈袭古人之意,亦有袭而愈工若出于己者。”金人王若虚滹南诗话对黄庭坚鼓吹的“互文性”写作并不买账:“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将那些“沿袭”、“点化”

8、行为贬斥为狡猾的剽窃。尤其是在明清小说理论中,能够与“互文性”理论形成对接或对话的“模仿”写作方式通常成为人们吐槽的对象。如可观道人新列国志叙说:“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回,嗣是效颦日重,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同样带着不屑口气看待后来的“互文性”效仿之作。如此这般,每当涉及文本之间“互文性”关系,其批评态度大多是贬损。 (摘选自李桂奎中西“互文性”理论的融通及其应用)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玄学家张湛对山海经的注释说明,如果不能借助互文性的解读,文本隐含的多重信息和意义就不会

9、得到合理的阐释。B. 梁代钟嵘在诗品中根据诗歌史上普遍的摹仿和因袭关系,揭示历代诗人之间的传承和影响关系,实质上就是对互文性的体认。C. 沈佺期在偷意方面对柳恽从武帝登景阳楼诗的刻意模仿已不止限于语句的范围,还上升到了主题与立意的更高层面。D. 自罗贯中把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其后效颦日重,这种“模仿”写作的方式通常成为人们吐槽贬损的对象。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海之神怕愚公会改变原有的山海形貌而移走了大山,这种对愚公移山的解读消解了文本的中心意义,造成了文本的意义延宕。B. 在以古为尚的中国,摹拟已成为经典形成以后的一种普遍风气。陆机、谢灵运

10、、江淹、李白等诗人的创作中的拟古诗就是明证。C. 既然文本可以通过吸收其他文本来实现意义的增殖,那么我们对文学史上的因袭或文本间的相似就不能再以摹仿二字概括和贬损它。D. 中国人对那些露形露迹的作品特别反感,既因耻于“东施效颦”,吃过“邯郸学步”的苦头,也因为诗文篇幅短小而难以仿拟。3. 下列诗句最符合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丽词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B.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之四C. 学尽百禽语,终无自己声。宋张舜民百舌D. 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唐王若虚评东坡山谷四绝4.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互文性”内涵的理解。5.

11、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答案】1. B 2. C 3. A 4. (1)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文本之间有增殖效应。(2)任何一个文本都是在吸收和转换其他文本过程中形成的。(3)互文性为多元解读文本指明了新的方向与思路。(4)对文学史上的因袭或文本间的相似不能简单地以摹仿来看待。 5. 紧紧围绕中心论点,以历代文论家的有关论述和研究事例为论据展开论证;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论述互文性的增殖作用;综合运用了引证法、例证法等论证方法。【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最后

12、做出判断。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项,依据原文“不少文本的问题和矛盾需要寻找相关文本来作合理阐释,这时,阐释文本就构成了互文本”,可知并非所有文本的问题和矛盾都需要寻找相关文本来作合理阐释,所以“如果不能借助互文性的解读,文本隐含的多重信息和意义就不会得到合理的阐释”的说法过于绝对。C项,“已不止限于语句的范围,还上升到了主题与立意的更高层面”于文无据,原文只说“偷意之例,如柳恽从武帝登景阳楼诗有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句,沈佺期酬苏味道化作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D项,“这种模仿写作的方式通常成

13、为人们吐槽贬损的对象”说法不准确,原文说的是“每当涉及文本之间互文性关系,其批评态度大多是贬损”。 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C项,表述过于绝对化,原文是“对文学史上的因袭或文本间的相似就不能简单地以摹仿二字概之”,没有完全否认“摹仿二字概之”。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掌握文章的中心观点,还需考生对诗句能

14、够做到准确理解和把握,二者缺一不可。材料二摘选自蒋寅拟与避:古典诗歌文本的互文性问题,重点论述了古典诗歌文本的互文性问题,并通过事例对诗歌中的拟古、借鉴予以肯定。A项,“不薄今人爱古人,清丽词句必为邻”强调不论今人、古人,清词、丽句,有长处就要学习借鉴,与材料二观点一致。B项,“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强调诗歌应从诗人的肺腑中发出,切忌跟在别人的脚后走,与材料二观点不一致。C项,“学尽百禽语,终无自己声”强调应该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不能一味借鉴,与材料二观点不一致。D项,“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是说诗歌的文辞靠自己悉心揣摩、独创得来才是最可贵的,老是因袭模仿前人,像佛门弟子接

15、受师傅传授的衣钵一样,不是真工夫,与材料二观点不一致。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题干所在的位置前后,往往就是答案所在的地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依据材料一通过东晋玄学家张湛山海经中的注释去解释愚公移山中的问题,可知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依据材料三“如果从互文性的角度来理解文学文本构成的某种特体要求的话,互文已不是摹仿而是用经过压缩的语码来替代一个经典表现”,可知文本之间有增殖效应。依据材料二“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始于摹仿,文学创作同样也不例外”,可知任何一个文本都是在吸收和转换其他文本过程中形成的。依据材料一“互文性文本解读利用构成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差异关系,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差异性,造成了文本的意义延宕,消解了文本的意义中心,让文本充满了复义”,可知互文性为多元解读文本指明了新的方向与思路。依据材料二“文学史上的化秀作家无不善于利用文本的这一特性,而文本的文学意味也往往就在这不同文本的关系之中”,可知对文学史上的因袭或文本间的相似不能简单地以摹仿来看待。【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论证的特点。作答时,一般从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论点论据几方面入手。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