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4.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课件 旧人教选修2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985351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4.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课件 旧人教选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 4.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课件 旧人教选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 4.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课件 旧人教选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 4.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课件 旧人教选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 4.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课件 旧人教选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4.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课件 旧人教选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4.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课件 旧人教选修2(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一、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西,东,西北地区干旱大陆性气侯,西北地区位居大陆的腹部。若以乌鲁木齐为中心, 东到太平洋为3400千米,西到大西洋为6900千米, 北到北冰洋为3400千米,南到印度洋为2600千米。 四周距离海洋遥远,加上周围高山的阻挡,海洋水 汽难以到达,降水量远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少。,因此气候干燥、日照强烈、雨量稀少、气温较差大、风沙频繁、 植被稀疏低矮等,成为这一地区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新疆 东部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部和东部,年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 平均年温差一般为3050,绝对温差可达5060以上,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

2、这一地区气温变化剧 烈的真实写照。沙漠南部的风沙日常占全年的1/3,如且末最多 可达145天。甘肃民勤县1959年风沙日达148天,占全年日数的 41,持续时间最长可达1718小时。,西北地区干旱大陆性气侯特点,(一)光照丰富 本地区云量稀少,日照时数较长,全年实际日照时数 达2550350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达54.471.2亿 焦耳/(平方米年)。光照资源丰富,在全国仅次于 青藏高原。这不仅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而 且也为广泛利用太阳能提供了有利条件。,(二)热量资源丰富,气温变化大 西北地区与我国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较,气温偏高,除上述日照时间长,所得的太阳辐射能较多外,还由于地面干

3、燥,太阳能消耗于蒸发方面较少,而用于增加地面和低层空气温度较多。加以盆地地形的影响,使得夏季灼热的空气不易外流,冬季冷空气流动也受到一定的阻隔,越过山地后又有下沉增温作用。 本地区春季增温迅速,有利于作物播种,但春温变化剧烈,对农牧业发展影响很大。各地气温日变化都很大,年平均气温日振幅都高于11,南疆和河西走廊可达1620。最大可达2030。气温日变化大,对于作物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特别是甜菜、瓜果糖分的积累是很有利的。但气温日振幅过大,增加霜冻的威胁,为其不利的一面。 本地区生长季气温较高,利于栽培温带作物,甚或水稻、棉花等喜温作物。,(三)降水稀少、相对湿度小 本地区是我国最干旱的区域。除

4、高大山地及北疆西部的伊犁、塔城等地区外,全年降水量均不足250毫米。北疆地区因受北冰洋和大西洋气流的影响,平原地区年降水量为100200毫米,南疆地区普遍不足80毫米,阿拉善地区东部在100毫米左右。新疆东部,甘肃西部不足30毫米,若羌一带约20毫米。年降水日数13天左右。哈密北部的淖毛湖戈壁,年降水量不足15毫米。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近20年平均年降水量仅6.3毫米,最少的一年仅0.5毫米。年降水日数不足10天。其南部觉罗塔格,甚至终年难见滴雨,成为全国降水最稀少的中心。山地的降水量受高度和坡向的影响很大。西北地区降水既少,而又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因而相对湿度很小,大部地区在60以下,南疆、阿

5、拉善地区约为45。特别是在夏季,在高温、多风的情况下,相对湿度可小于30,此时常出现干热风。干热风的出现,或由于沙漠干热气流的影响,或由于焚风造成,对农作物危害很大。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均可发生这种现象。,(四)春季多大风 当春季下层空气剧烈增温时,空气层结不稳定,风速增大,常有8级以上大风。特别是山谷隘口处,风力更大,如阿拉山口、老风口、达坂城、七角井等地,都是著名的风口。阿拉山口平均全年有155天出现大风,达坂城有128天。有时还有沙暴伴生,1993年5月5日甘肃、内蒙古、新疆发生巨大尘暴,金昌市5日下午平均风力78级,瞬间最大风力11级,风速最高达32m/s。对群众生命、交通

6、、农牧业都带来很大危害。但是,这些风口,风力强而稳定,可用于发电。,著名的沙漠介绍,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毛乌素沙漠,二、荒漠化的发展,“荒漠化”是法国植物和生态学家A奥布雷维莱针对 非洲热带草原退化为类似荒漠的环境变化现象,于 1949年首次提出的。但荒漠化作为一个生态环境问题 开始引起重视,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生 在非洲撒哈拉地带的连续干旱和随之而来的饥荒。随 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荒漠化问题也越 来越突出。从1977年世界荒漠化会议,到1990年内罗 毕举行的荒漠化评估的特别顾问会议,从1992年的 巴西里约热内卢环境发展大会,到1994年全球112个

7、 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世界各国对荒漠、荒漠化及其过程进行了广泛研究, 总结了荒漠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向,并把每年的6月17日 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荒漠化的发展,1.在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土地荒漠化呈点状及片状分布,2.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 常可以见到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3.在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由于过度樵采破坏, 造成沙丘活化。,荒漠中有地表径流通过或地下水出露、地势相对低平且地表主要由土状物质组成的地段,在天然状态下植被发育良好,经人工开发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兴建工厂和城镇,即成为绿洲。,中国文献中的绿洲又称沃洲、沃野或水草

8、田。这一提法既明确地把绿洲置于“瀚海”的背景之下,突出了它与广阔荒漠的依存关系,同时又强调了其水源丰富和土地肥沃的特点。英文绿洲(oasis)一词源自拉丁文,本义指利比亚荒漠中的肥沃土地,后来泛指荒漠中可居住且有水的地方,可见它也包容了土地的概念,与中文绿洲有异曲同工之妙。,4.在内流河流和山麓冲击扇地区,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导致荒漠化发生与发展。,资料: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流域面积相当于江苏、浙江两省的总和。它一直以在大漠深处滋润百万亩良田、在沿岸营造大面积胡扬林和绿色草原而闻名于世。然而这条创造伟大生命奇观的“生态河”,下游近14的河道已彻底断流,塔里木河正一节节地死去! 据塔里木河

9、管理局调查,塔河干流上共有引水口138个,其中上中游的河段就有134个。上游无节制的引水,使得下游来水急剧减少,比50年代减少约80。 河岸低缓坡度较小,扒个口子就可引出水来。80年代塔里木河76的水由此流失。塔河中游因此形成了密如蛛网的河汊,湖沼遍布,洪灾频频,沙漠成了一片汪洋。下游却成大旱,在庄稼和果树最需要水的时候却没有水,棉花刚结出的桃、果树新生的果纷纷落地,农工们心疼得跺脚大哭。 这就是塔里木河的用水现状。,然而,更让人担忧的还是上游的突击开荒。有资料显示:在塔里木河源头的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河流域,计划2000年前开荒500亩。这项占该流域现有耕地(1060万亩)一半的大规模开荒工程,业已全面展开。 专家们不无忧虑地说:“用不了多久,不堪重负的塔里木河必将逐渐干涸,下游库(库尔勒)若(若羌)400公里绿色长廊变为古楼兰已为期不远!” 据报纸记载,作为塔里木河最后终点的台特玛湖,如今黄沙无垠,已看不到任何湖的踪迹。这个100多平方公里的大湖曾经是“一望草湖,村舍不断。缩芦为室,水鸟群飞,一派江南景色”。 如今,惟一能让人产生水的联想,只有这里的一座桥。但沙子已快淤满桥洞,一阵风吹来,流沙如水。,5.近年来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各个居民点、 厂矿、道路、开发区附近点状、线状荒漠化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