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训练卷B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981841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1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训练卷B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训练卷B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训练卷B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训练卷B卷含答案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训练金卷高三生物卷(B) 第十一单元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一、选择题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5 小题小题,每小题每小题 2 分分,共共 50 分分。在每小

2、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A大肠杆菌B田螺C小球藻D草鱼 2下列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分解者 B蓝藻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植物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D动物都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3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 4我国谚语中

3、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 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释放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5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B在食物链中,捕食者消化道内未被吸收的能量属于其所同化能量的一部分 C设计生态农业时增加食物链中营养级的数量,能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6下图

4、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由 4 条食物链组成 B在生态系统的 4 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 2 种成分 C题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 3 种 D题图中的初级消费者只有植食性鸟 7果树草菇立体农业是利用果树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风速等特殊环境条 件,在果树下人工栽培草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树下的蚯蚓是消费者,草菇等真菌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可能存在鼠蛇鹰这样一条食物链 C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D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使其更加稳定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

5、误的是 A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B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 C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流动渠道 D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兔子通过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 9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 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 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

6、金字塔形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10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 E1、E2代表两种能量形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生产者、分解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 B畜牧业中,放养与圈养相比,可提高到的传递效率 CE2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 D生态系统中的 CO2、H2S 等在、之间循环利用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C某些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占有多个营养级 D在人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

7、量可反复利用 12氟利昂大量逸散到大气层中会直接导致 A臭氧层破坏B酸雨形成C水体污染D温室效应 13某研究小组,对从亚北极到热带的五个地点进行研究发现,降低食碎屑生物的多样性,会 降低凋落物碳和氮的循环速度和分解速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食碎屑生物可获得凋落物的能量,对凋落物具有选择性 B食碎屑生物在生态系统扮演着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角色 C碳元素和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能量为动力,单向流动 D食碎屑生物在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处于最高营养级 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物的特殊行为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8、传递 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15高密度水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如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 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鱼塘富营养化水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 N、P 等元素 B鱼类与稻田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存在捕食、竞争的关系 C鱼塘尾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能被稻田中的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D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过程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 16假设在某岛屿上多年来总是存在一个约由 m 只狼组成的狼群、一个约由 n 只狼组成的狼群 和若干只单独生活的狼。下列说法错误

9、的是 A该岛上的狼能够依据猎物留下的气味信息追捕猎物 B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大于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 C岛上狼的总数可能已接近该岛允许狼生存的最大数量 D从岛上狼的数量相对稳定可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17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态系统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B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C全球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D对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8呼伦贝尔草原四季分明,动植物资源丰富,被世人誉为世界美丽的花园。下列有关叙述错 误的是 A草原上狼数量的变化与野生黄羊数量的变化之间

10、存在负反馈调节 B该草原抵抗力稳定性低于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 C该草原内的载畜量需合理,才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 D该草原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19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的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有关叙述正 确的是 A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 B种群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约为 6.95107kJ C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以有机物为载体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10% 20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 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 (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流经

11、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 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D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 21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以下不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实例的是 A某森林经过火灾后,许多种子萌发,迅速长成新植株 B某种动物在其种群密度较高时繁殖能力下降 C使用毒鼠药控制农田中老鼠的种群增长 D某森林食虫鸟的数量因害虫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2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能体现的生态学原理不包括下列哪项 A该现象可以反映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 B该现象体现了生

12、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C“火烧”可加快生态系统的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 D“又生”一般存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 23运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防治水稻害虫能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间能量传递效率 B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雄虫降低出生率属于化学防治 D将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混种充分利用空间,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 24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开荒辟地

13、,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BCD 25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如“天人合一”的基本内涵就是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处。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适时、有计划地采伐、捕捞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B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C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D若“天人合一”,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便可自我循环,但能量需系统外提供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5 小题,共小题,共 50 分。分。) 26假设某种蓝藻(A

14、)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 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水体中 A 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_ (答出 2 点即可)。 (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_。 (3)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 A 为食的动物(C)后,C 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 C 和 B 的种 间关系是_。 27鄱阳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湖区的水稻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水稻、杂草、食草昆虫、 食虫鸟、细菌和真菌等。回答下列问题: (1)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的是_。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 _。 (2)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由巴西引入我国进行人

15、工养殖,后来由于某些原因福 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若侵入水稻生态系统,会疯狂吞噬水稻等水生作物,导致生态系统的 _稳定性下降。 (3)鳖和水稻生活在一起,鳖可以吃掉稻叶上的草籽、害虫等,对水稻来说不需要除草、施肥 和用农药。由此推测,鳖处于第_营养级,从生态学原理上分析,这种做法的优点有 _。 28塞罕坝曾被称作“千里松林”,但由于过度采伐,成为荒原。经林场的建设者们的设计和努 力,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目前,这片人造林每年向北京和天津供应 1.37 亿立方米的清洁 水,同时释放约 54.5 万吨氧气。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塞罕坝林场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属于_演替。 (2)塞罕坝的建设者的改造工程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抵抗了北方的风沙。 整个变迁过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_。 (3)下图是塞罕坝松树的碳元素的流动过程模型,请将内容补充完整,其中代表的碳元 素流动形式。 A_,B_,_,_,_。 2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南方某地为了恢复被破坏的常绿阔叶林而停止砍伐一段时间 后,该地逐渐得以恢复。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的恢复过程中群落的演替类型为_,其速度比裸岩上进行 的演替要快一些,速度较快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 _条件得到了基本保留。 (2)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