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14北京市中考物理实验讲座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1980842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3-14北京市中考物理实验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2012-3-14北京市中考物理实验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2012-3-14北京市中考物理实验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2012-3-14北京市中考物理实验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2012-3-14北京市中考物理实验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3-14北京市中考物理实验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3-14北京市中考物理实验讲座(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讲座,西城区教研中心 陈立华,一、基本实验技能,基本实验技能 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 1.08年北京市对八种量具的使用及 考试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对八种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要求,对八种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要求,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对八种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要求,2. 中考实验备考指南 第二单元 物理基本实验技能 列出20个专题 按考试要求、操作要点、解题指导、针对训练,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 第3页-第30页 基本量具的使用会贯穿在整个实验考查中,二、每年必考的基本实验,热学:物态变化 (3分)91.8%,31(07年)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

2、成下列问题。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2min 时是 态(选填:“固”或“液”)。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 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 是 。,2、光学:(2-3分)83.8%,32(10年)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的 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 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像,如图18甲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 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 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18乙所示。 (1)请根据上述实

3、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 焦距 大于 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等于”、 “大于”或“小于”) (2)图18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的成像特点。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30(10年)小明利用如图16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 成像的特点。请你解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为了能 确定 ,能比较 。 (2)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观察蜡烛B 是否与蜡烛A所成的像 。,3、力学:(2-3分)87. 2 %,4、电学:基础题(2-3分)89%,基础部分的总分数: 8分+2分+3分+2分+3分 =18分,三、每年必考的典型题:

4、16分,1. 测定性实验:(特殊方法测量) (3分) 2. 表格得结论: (2分) 3. 图像题: (2分) 4. 证伪题、运用观察实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3分) 5. 实验探究设计题: (5-7分),08、09、10、11年实验得分率对比,1、综合测定性实验题,关注测密度、测电阻(测电功率)、测平均速度、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四个重点测定性实验,这四个实验都是经典重点实验,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非常关键。,(1)近几年北京市中考对测定性实验 重点考查的题目, 特殊方法测密度: 05年:弹簧测力计, “三提法”测液体密度 06年:刻度尺,“杠杆法”测液体密度 07年:天平,“天平浮力法”,05年北

5、京市中考题 小东同学想测出液体B的密度,他手边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段细线、一个小石块、两个烧杯和足量的水。小东同学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出下面的实验步骤,但不完整,请你将小东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细线系住小石块,将适量的水和液体B分别 倒入两烧杯中; (2) ; (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拉 力F; (4) ; 请根据小明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液体B的密度: B 。,(2006 年北京市中考试题)小东想估测出某种油的密度油,他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刻度尺。小东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首先找一根直硬棒,用细线系在O点吊起,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已知密度为的金属块

6、B挂在硬棒左端C处,另外找一个重物A挂在硬棒右端,调节重物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重物挂在硬棒上的位置为E,如图所示。下面是小东测出油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东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测电阻(电功率): 08年:电流表,安安法测电阻 09年:电压表,伏伏法测电阻 11年:电流表,安安法测电阻,(2)综合测定性实验步骤的要求,(1)对测量仪器进行调节 (天平、电表、弹簧测力计) (2)组装(电路图、力学器材装 置图) (3)对实验前初始状态的交代 (4)要有“用什么仪器”,“测什么物理量”, “用什么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及“记录在数据表格中”的叙述,(5)对于间接测量,

7、要写出利用直接测 量数据求待测量的依据或公式。 “用公式计算出并记录在表格中”,(3)测定性实验数据记录表的要求 (2010年增加内容),(1)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的目的 有序记录实验数据,用于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实验结果及规范有效地交流。 (2)实验数据记录表的结构 由表头和空格组成。空格的行数(或列数) 取决于直接、间接测量量的个数。 表头中的物理量一般包括待测物理量和 为求待测物理量而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 表头格式为:物理量(符号)/单位符号。,例题请利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步骤】 (1)将弹簧测力计调零,

8、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所受到 的重力G,并记录到实验数据记录表中。(或用调好的弹 簧测力计测出钩码所受到的重力G,并记录在表格中。) (2)按示意图组装实验器材。 (3)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动绳子自由端,使弹簧测力计 从图中的位置A匀速竖直上升到位置B,钩码从位置A 匀速上升到位置B。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绳子自由端受到的 拉力F,用刻度尺测出AB间的距离h,AB间的距离s, 将F、s和h的数值记录到实验数据记录表中。,(4)根据 , 计算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并 记录到实验数据记录表中。,【实验数据记录表】 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数据记录表,(4)“根据W有=Gh W总=Fs , 计算出动滑

9、轮的机械效率,并记录到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如果这样写,实验数据记录表应该为下表。,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数据记录表,8课外活动时,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一块矿石的密度。请你根据图景填写下表,跟同学们一起完成实验。(g10N/kg),综合测定性实验 试题特点:灵活,但范围较窄。 方法多样,对这一部分实验,要在掌握基本测定方法,及掌握基本量具的基础上,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出多种测量方法。 测定性实验是近几年北京市中考实验部分的热点。中考对综合实验能力的考查也就是对基本实验技能的综合运用的考查。,变式训练, 多种方法测密度 (1)双提法 (2)三提法 (3)等浮力法 (4)等体积法 (

10、5)等质量法 (6)等压强法 (7)一漂一沉法 (8)杠杆法 (9) 天平法 (10)助沉法 (11)减液法,实验备考 31-39页 (11道例题,16道练习题) 62-63页 “单元自测”(1-7题), 多种方法测电阻 伏安法 实验46-47页 安安法(安阻法)实验48页 5种方法 伏伏法(伏阻法)实验49页 3种方法 等效替代法 实验50页 例题8 半偏法 实验备考 46页-56页(8道例题,16道练习) “单元自测”64-66页(14-20题共7道),例题 上实验课时,老师安排同学们做测定电阻阻值的实验,并提供了下列器材:电压恒定的电源一个(电压未知),定值电阻R0一个(阻值已知),待测

11、电阻Rx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量程合适的电流表一个,单刀开关两个,导线若干。请在给出的器材中选用一些进行组合,完成实验。 画出实验电路图。 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 写出Rx的表达式。,分析: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 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电压表和电流表。如果不提供电压表,而增加了一个定值电阻。则设法利用电流表和已知阻值的电阻求得电压,就可以计算出未知电阻的阻值。只用电流表测电阻,我们常称之为“安安法”或“安阻法”或“双安法”。,移表法: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所谓“移表法”,就是移动电流表分别测出两条支路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中,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电流的分配跟电阻成反比。已知R0,就可计算出RX。,串联、短接

12、待测电阻,并联、开关控制定值电阻,I(R0RX)I0 R0,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07年 滑轮组机械效率 (2分)得分率:65% 实验备考 42页-46页(4道例题,7道练习) “单元自测”64页(11、12、13题 ) 测平均速度 实验备考 40页-42页(3道例题,8道练习) “单元自测”63页(8、9、10题 ),(4)中考实验备考指南 第三单元, 物理综合实验 第31页-68页 分五个专题 按考试要求、操作要点、解题指导、 针对训练,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2、根据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注意: 2010年有新变化、新要求, 11年又有新的要求,引起注意。 立足点:尊重实验、实事求是,根据实

13、验数据归纳规律,05年:小明发现的新规律” 06年: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阻值之间的关系 07年: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个数与电流的关系; 08年:电功率与电阻阻值之间的关系; 09年:串联电路,总电阻R跟电阻R1的关系; 10年:杠杆,动力F1跟动力臂L1的关系 11年: R一定,电功率P与电流I的关系,(1)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归纳的定性结论, (在某条件下,)A与B有关,或A与D无关。 (在某条件下,)描述实验现象的本质特征。 (如凸透镜成像规律、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水的沸腾等) 实验备考指南第80页 针对训练 2题 实验备考指南第80页 针对训练 4题 实验备考指南第101页 针对训练

14、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 1题,压强与压力是否有关不以受力面积是否变化为条件,不论受力面积变还是不变,压强与压力都有关。所以说有关的时候一般不要加 - 不变这样的条件。 从命题方向看,这类题考查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结论的能力,象有关这样的题目太简单,无法考查出能力,所以估计不会考这种题目。,关注要求的变化,一般定量结论:在C一定(保持不变) 时,A随B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 实验备考指南 第81页 针对训练 8、9题 第81页 针对训练 14题,(2)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的半定性结论,例题(07年北京市)在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过程中,小丽使用一个线圈匝数为120匝的电磁铁,改变通过线圈的电流得到一

15、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个数与电流的关系是: 。 【结论】线圈匝数一定(或保持不变)时,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个数随电流增大而增加。,提示:不能通过直接回忆课本上结论来解 答,而应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 凡是回答: “线圈匝数一定(或保持不变)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随电流增大而增加” 应该扣分。 忘记了线圈匝数一定(或保持不变)这一条 件的,也应该扣分,精确定量结论:在某条件下,A和B 的关系是:分别以A、B为因变量和自变 量的函数解析式。 函数解析式中的常数的数值应当 根据实验数据明确表示出来。,(3)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的定量结论,例题(06年北京市)下表是某同学研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该电阻阻值之间的关系”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 。,分析数据,无非加、减、乘、除得定值,其目的是要确定比例系数。,【答案】 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6V不变时,电功率与 电阻的关系为:P=36W/R。 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6V不变时,电功率与 电阻成反比,比例系数为 36W 。 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6V不变时,电功率与 电阻的关系为:P=(6V)2/R。 这类题考查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结论的能力,应根据表格中数据和单位归纳出结论,而不是根据已知的公式推导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