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训练卷A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981839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1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训练卷A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训练卷A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训练卷A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训练卷A卷含答案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训练金卷高三生物卷(A)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一、选择题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5 小题小题,每小题每小题 2 分分,共共 50 分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2、项中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细胞生物的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 B一个基因只能向一个方向发生突变 C只有细胞核中的基因才会发生基因突变 D同源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往往同时突变 2若原核生物中的 DNA 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该 DNA 序 列的变化是 ADNA 分子发生断裂BDNA 分子发生多个碱基增添 CDNA 分子发生碱基替换DDNA 分子发生多个碱基缺失 3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不

3、一定是基因突变 B若没有外界诱发因素的作用,生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C人的心肌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多对基因之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D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自交,导致子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基因重组 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生物产生可遗传变异的两个来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是 A都能产生新的基因B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C两者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产生的变异大多数对生物不利 5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 DNA 的碱基序列不同 6在细胞

4、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 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下图所示。若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 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 他变异,关于该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 B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 C其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连接了非同源染色体片段 D若该细胞基因型为 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 Aaa 的子细胞 7某患病女子与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正常男子结婚,无论生男孩或女孩,都是 50%患病,50% 正常,这种遗传病可能属于 A常染

5、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C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8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式是 A高秆抗锈病小麦与矮秆易感病小麦通过杂交育种获得矮秆抗锈病的小麦 B杂合矮秆抗锈病的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纯合小麦 CX 射线处理青霉菌,再从中筛选出高产青霉素菌株 D二倍体西瓜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培育出三倍体无籽西瓜 9用纯种的高秆抗锈病(DDTT)小麦与矮秆易染锈病(ddt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 种的方法如下: 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锈病F1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要求的 植株;下列有关此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程的原理是染色

6、体变异B过程需经过受精作用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C过程需使用生长素来处理D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占 1/4 10下列叙述中与染色体变异无关 的是 A通过孕妇产前筛查,可降低 21 三体综合征的发病率 B通过连续自交,可获得纯合基因品系玉米 C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可获得白菜-甘蓝 D通过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培育出了小黑麦 11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C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 12从理论上分析,所用培育手段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7、红色瓜皮的西瓜新品种多倍体育种 B四倍体西瓜多倍体育种 C同一植株的不同枝条开出不同颜色的花嫁接 D通过传粉、受精培育优良品种杂交育种 13某科技小组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按下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花粉获得单倍体植株必须通过植物组织培养 B花粉、单倍体和二倍体植株的体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C单倍体植株因为其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而高度不孕 D若花粉基因型为 a,则二倍体植株体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 aaaa 14有关基因工程的成果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的抗虫植物也能抗病毒 B基因工程在畜牧业上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体型巨大、品质优良的动物 C基因工程在农业上

8、的应用主要是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具有抗逆性的农作物 D目前,在发达国家,基因治疗已用于临床实践 1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16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B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表达 D

9、害虫发生了定向突变,增强了抵抗性 17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 优势,这说明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B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D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18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合的是 A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是因为长期的地理隔离而造成的 B只有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D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19科研工作者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 变引起的。下列叙述

10、正确的是 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 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 C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 D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20 豌豆种群中偶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株(多 1 条 1 号染色体), 减数分裂时 1 号染色体的任意两 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下列关于某三体植株(基因型 AAa)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株来源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会导致基因种类增加 B该植株在减数分裂时,含 2 个 A 基因的细胞应为减后期 C三体豌豆植株自交,产生基因型为 AAa 子代的概率为 5/18 D三体豌豆植株

11、能产生四种配子,其中 a 配子的比例为 1/4 21某雌雄同株的植物的花色由位于 2 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 控制红色,a 控制白 色。某杂合的红花植株,经射线处理后 2 号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片段,含有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 不能正常发育,该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 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 A 基因位于缺失的片段上 BA 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 A 基因不位于缺失的片段上 Ca 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 a 基因位于缺失的片段上 Da 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 a 基因不位于缺失的片段上 22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

12、)是一种遗传病,纯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 1/100000。 图是某 FH 家系的系谱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FH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FH 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 FH 患者 C杂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为 1/500 D6的患病基因由父母双方共同提供 23某昆虫的种群非常大,第一年 AA 占 10%,Aa 占 20%,aa 占 70%,种群内雌雄个体间都 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假设由于环境条件改变,种群中显性个体的比例每年增加 10%,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环境条件的改变一定是增加了隐性个体的死亡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个体的基因型 C第二年隐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

13、 64% D若环境条件不变,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也能发生改变 24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 F 区和 T 区。20 世纪 90 年代初,F 区豹种群仅剩 25 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 T 区引入 8 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 增至百余只。下列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A此期间 F 区的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此期间 F 区的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此期间 F 区的豹种群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D此期间 F 区的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下降 25生活在美国南部的绿色蜥蜴猎食时,唯一的伎俩就是奔跑。当人类给这一地区引入褐色蜥 蜴后,褐色蜊蜴占据了森林地面上的地盘

14、,把绿色蜥蜴赶到了树上生活。研究发现经过仅仅 20 年的 时间,绿色蜥蜴就长出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帮助它们在更高处的领地上定居。据此推测下列有 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移走褐色蜥蜴后绿色蜥蜴种群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 B褐色蜥蜴的引入会促进绿色蜥蜴的进化 C护趾的变化表明绿色蜥蜴经过 20 年的进化已经形成新物种 D绿色蜥蜴出现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小题,共 50 分分。 ) 26(10 分)某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现用多株野生型植株杂交,子代中偶然发现一突 变型雄株。分析认为,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基因突变(突变只涉及

15、一个亲本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 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是指 DNA 分子中发生_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若该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突变型为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且该突变 基因来自于_(填“父本”、“母本”或“父本母本”) 。 (3)若该突变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则突变型为_(填“显性”、“隐性”或“显性或隐性”) 性状,且该突变基因来自于_(填“父本”、“母本”或“父本母本”) 。 27(10 分)遗传学理论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产生基因重 新组合的

16、途径有两条,分别是_。 (2) 在诱变育种过程中, 通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一般不能稳定遗传, 原因是_, 若要使诱变获得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 28(10 分)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近年来常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 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 (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因此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 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_。 (2)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 S 的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 体籽粒(胚是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见图 1) 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 PCR 扩增以确定单倍体胚的来源,结果见图 2。 从图 2 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发育而来。 玉米籽粒颜色由 A、a 与 R、r 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 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 少 A 或 R 时籽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