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硫、氮及其化合物训练卷B卷解析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981566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硫、氮及其化合物训练卷B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硫、氮及其化合物训练卷B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硫、氮及其化合物训练卷B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硫、氮及其化合物训练卷B卷解析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化学卷(B) 第七单元硫、氮及其化合物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Na 23S 32Cl 35.5K 39 一、选择题(每小题一、选

2、择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 335 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 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该物质能够与很多金属反应,根据选项 B 最符合,该强水为硝酸,硝酸具有 强氧化性,可溶解大部分金属;答案选 B。 2下列说法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雷雨肥庄稼自然固氮 B从沙滩到用户由二氧化硅制晶体硅 C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青铜器、铁器的保存 D灰肥相混损肥分灰中含有碳酸钾,肥中含有铵盐 【答案】D 【解析】A雷雨肥庄稼自然固氮,

3、氮气氧化成 NO,再氧化成 NO2,最后变成 HNO3等, 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故 A 不选;B从沙滩到用户由二氧化硅制晶体硅,硅由+4 价变成 0 价, 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故 B 不选;C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说明青铜器、铁器在不 干不湿的环境中保存时,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铜和铁容易被氧化,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故 C 不选; D灰肥相混损肥分灰中含有碳酸钾,水解后呈碱性,肥中含有铵盐,水解后呈酸性,两者相 遇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导致氮肥的肥效降低,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故 D 选。 3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浓硝酸和氯水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B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

4、变质 C常温下铁和铂都不溶于浓硝酸 DSO2和 Na2SO3溶液都能使氯水褪色 【答案】C 【解析】A浓硝酸和氯水均见光易分解,需要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 不符合题意;B硫化钠 和亚硫酸钠固体均易被氧化,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B 不符合题意;C常温下铁遇浓硝酸钝化, 铂与浓硝酸不反应,原理不同,C 符合题意;DSO2和 Na2SO3均具有还原性,其溶液都能使氯水 褪色,D 不符合题意;答案选 C。 4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下列反应来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3Cl2+8NH3=N2+6NH4C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有白烟产生则管道漏气B该反应中 NH4Cl 是还原产物 C反应中

5、NH3只显还原性D生成 1.4g N2时转移 0.3mol 电子 【答案】C 【解析】A反应生成 HCl,NH3可与 HCl 反应生成氯化铵,有白烟生成,故 A 正确;BCl 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l2为氧化剂,所以 NH4Cl 是还原产物,故 B 正确;C反应中 NH3中氮 元素是-3 价处于最低价态,部分显还原性,同时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故 C 错误;DN 元素 化合价由-3 价升高到 0 价,则生成 1mol N2时有 6mol 电子转移,生成 1.4g N2物质的量为 0.05mol, 转移 0.05 1 6=0.3mol 电子,故 D 正确;故选 C。 5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

6、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 选项气体(杂质)方法 ASO2(H2S)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Cl2(HCl)通过饱和食盐水 CN2(O2)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DNO(NO2)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A 【解析】SO2和 H2S 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都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在用酸性高 锰酸钾溶液除杂质 H2S 时,SO2也会被吸收,故 A 项不能实现除杂目的;氯气中混有少量的氯化氢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2 气体,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饱和食盐水在吸收氯化氢气体的同时,也会抑制氯气在水中的溶解, 故 B 项能实现除杂目的;氮气中混有少量氧气,在通过灼热的铜丝网时,

7、氧气可以与之发生反应: 2 2CuO =2CuO ,而铜与氮气无法反应,因此可以采取这种方式除去杂质氧气,故 C 项能实现除 杂目的;NO2可以与 NaOH 发生反应: 2322 2NO2NaOH=NaNONaNOH O,NO 与 NaOH 溶液不 能发生反应;尽管 NO 可以与 NO2一同跟 NaOH 发生反应: 222 NONO2NaOH=2NaNOH O, 但由于杂质的含量一般较少,所以也不会对 NO 的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故 D 项能实现除杂的目的; 答案选 A。 6利用 N2NH3NONO2HNO3这一过程制备 HNO3,有关上述各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是 A上述转化过程中某些气体会发

8、生颜色变化 B可利用 Cu 与硝酸的反应,将 N 元素转化为 NO 或 NO2 C为使上述各步骤依次发生,必须向每个步骤中提供氧化剂 D实验室中可以利用 Ca(OH)2固体与 NH4Cl 固体混合加热制备 NH3 【答案】C 【解析】N2转化为 NH3时,需要加入 H2做还原剂,不需要加入氧化剂,NO2与 H2O 反应生成 HNO3时,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也不需要再加入氧化剂,故 C 错误;故答案为 C。 7“化学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证明某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 NO2,可用湿润的淀粉KI 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B验证淀粉的水解产物

9、是否具有还原性,取酸性水解液于试管中并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加热煮沸,观察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 C向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Ag2S)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 色褪去,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2Al+3Ag2S=6Ag+Al2S3 D将 SO2通入足量稀 Fe(NO3)3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假 设通入的 SO2完全反应,则同温同压下,逸出的 NO 气体和 SO2的体积比为 23 【答案】D 【解析】二者均具有氧化性,均使湿润的淀粉 KI 试纸变蓝,则观察试纸变色不能检验,故 A 错误;水解后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条件下,淀粉水解后没有加碱至碱性

10、,就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 液,加热煮沸,不能检验葡萄糖的还原性,故 B 错误;银器放在铝制容器中,由于铝的活泼性大于 银,铝为负极,失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Al-3e=Al3+,银为正极,银表面的 Ag2S 得电子,析出单质 银,电极反应式为 Ag2S+2e+2H2O=2Ag+2OH+H2S,Al 和 Ag2S 反应最终生成物应该是 Ag、H2S 和 Al(OH)3,故 C 错误;SO2通入足量的 Fe(NO3)3稀溶液中,硝酸根离子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逸出气体为 NO,由电子守恒可知,同温同压下,逸出气体和 SO2的体积比为 64 52 =23, 故 D 正确;故选:D。 8下列实验

11、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验证 NH3极易溶于水 B用 50mL 量筒量取 10molL1硫酸 2mL,加水稀释至 20mL,配制 1molL1稀硫酸 C用 pH 试纸测量氯水的 pH D用装置乙制取无水 FeCl3 【答案】A 【解析】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若氨气极易溶于则烧瓶内压强降低,气球会鼓起来,可 以达到实验目的,故 A 正确;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加入水中,且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故 B 错误; 氯水中有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能用 pH 试纸测其 pH 值,故 C 错误;氯化铁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 HCl,加热促进水解,而且盐酸易挥发,所以蒸干最终得到氢氧化铁而不是氯化铁,故

12、 D 错误;故 答案为 A。 9已知某物质 X 能发生如下转化: 下列有关上述转化关系中物质及其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 X 为 N2或 NH3,则 A 为硝酸 B若 X 为 S 或 H2S,则 A 为硫酸 C若 X 为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氢化物,则 A 不一定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 Y D反应和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一定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若 X 为 N2或 NH3,则 Y 为 NO、Z 为 NO2,A 为硝酸,A 选项正确;若 X 为 S 或 H2S, 则 Y 为 SO2、 Z 为 SO3, A 为硫酸, B 选项正确; 若 X 为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氢化物, 比如 C 或 C

13、H4, 则 Y 为 CO、Z 为 CO2,A 为 H2CO3,它不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 CO;若 X 为 S 或 N2或它们的氢化 物,则 A 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 SO2(NO),C 选项正确;若 X 为钠,反应和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是 Na2O2与 H2O 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D 选项错误。 3 10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酸性 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微热稀 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滴入 FeCl3后,可形成带电的胶体,该分散系导电能力增强 【答案】B 【解析】苯的密

14、度比水小,位于上层,苯中的 Br2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因此振荡后静置, 上层溶液褪色, 故A项错误; 浓H2SO4与蔗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2和CO2, CO2不与酸性KMnO4 溶液反应,有气泡产生,SO2与酸性 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溶液褪色,故 B 项正确;微热 稀 HNO3片刻,铜与稀 HNO3发生反应生成 NO,NO 与广口瓶内的 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 NO2,故 C 项错误。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红褐色,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电中性,不带电, 故 D 项错误。 11科学工作者研发了一种 SUNCAT 的系统,借助锂循环可持续合成氨,其原理如图所

15、示。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得到的 Li3N 中 N 元素为3 价 B过程生成 W 的反应:Li3N+3H2O=3LiOH+NH3 C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形式: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D过程涉及到反应:2H2O-4e=O2+4H+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过程是 Li 和 N2生成 Li3N,Li 元素为+1 价,N 元素为3 价,A 正确; W 是 LiOH, 过程 II 的反应为: Li3N+3H2O=3LiOH+NH3, B 正确; 过程是 4LiOH4Li+2H2O+O2, 该反应需要电解,所以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C 正确;由于该过程为了合成 NH3,故电解质环境为 碱性,过程涉及到反

16、应为:4OH-4e=O2+2H2O,D 错误;故选 D。 12下列评价及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选项离子组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原因 AH+、Fe2+、NO3、Cl 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4Fe2+2NO3+6H+ =4Fe3+2NO+3H2O BNa+、CO23、Cl、Al3+ 发生了互促水解反应:2Al3+3CO23+3H2O =2Al(OH)3+3CO2 CFe3+、K+、SCN、Br有红色沉淀生成:Fe3+3SCN=Fe(SCN)3 DHCO3、OH、Na+、Ca2+发生如下反应:HCO3+OH=CO23+H2O 【答案】B 【解析】离子方程式中得失电子数不相等、元素不守恒,A 错误;Al3+与 CO 2 3发生互促水解反 应,离子方程式正确,B 正确;Fe3+与 SCN反应生成络合物,不是沉淀,C 错误;生成的 CO 2 3与 Ca2+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HCO3+OH+Ca2+CaCO3+H2O,D 错误。故选 B。 13将 SO2分别通入下列 4 种溶液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 a 中实验可以证明 SO2具有漂白性 B试管 b 中溶液褪色,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